第七十二章 三清铃
锁妖洞中,三人欲救被白粉婆用招魂咒控制的紫鸢,被龙岗打伤的白粉婆唤出藏在阴暗洞中的地下鬼。 且看此地下鬼,体积不大,成年狼狗大小,通身光滑,四腿三爪,向野猪一般的面孔,嘴中满是獠牙,和大多数的洞xue生物一样,长期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眼睛慢慢退化,地下鬼那竖起的尖耳朵派上了用场。 三人被挡住了去路,眼看白粉婆要对紫鸢不利,龙岗带头和侃哥冲入地下鬼群,龙子睛由另一边前去救紫鸢,领头的一只地下鬼跃起扑向龙岗,龙岗一刀刺入地下鬼的胸膛,临死的地下鬼用强有力的后腿把龙岗踢的后退几步撞倒后面的侃哥。 随即地下鬼们一拥而上扑向二人,赶到灵素身边手无寸铁的龙子睛同样被地下鬼包围,而灵素如何呼唤都昏迷不醒。 只听的白粉婆的一声喝令,所有地下鬼张开大嘴露出獠牙,无力阻挡的三人眼看血盆大口朝自己咬来,护着灵素的龙子睛耳边听到一阵清脆的响声在洞中不断回响,地下鬼也如同被下了招魂咒般停止了行动,还被铃声吓得像条温顺的小狗。 此刻,龙岗和龙子睛才看出侃哥站起身来,手中拿着一个铃铛在不停地摇晃,铃铛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为黄铜制造,有柄、铃内有舌,侃哥得意的摇着铃说:“管你白鬼黑鬼,地上地下,听到我的三清铃声都得下跪唱征服。” 原来,在离开老君观时,侃哥顺手拿走了法台上的三清铃,在道教的各种科仪、斋醮上,往往少不了诵经、上表的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法器就是三清铃,有迎请诸圣的作用。 经单上将三清铃放在左边称琳,放经单右边称琅,有的三清铃上还刻有符咒、神像、经文以及装饰有金银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满目”之赞誉。通常,三清铃往往由科仪上的高功法师使用,施法时从法坛上拿起三清铃,单手持柄摇动,其叮呤叮呤的声音,意为“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动作十分优雅。其使用也有严格的定制,是道教法事中用处比较广泛的法器。 三清铃柄的上端称作剑,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卷五:“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以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三清铃发出的叮铛声,在人类听起来是一种悦耳的音乐,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尸听起来却是十分刺耳,心惊胆战,听觉灵敏的地下鬼哥和白粉婆一听铃声,全身酥麻,立即丧失了攻击力。 侃哥不停地摇晃三清铃,得意的说:“小龙王,你们两个榆木脑袋,幸亏侃哥未卜先知,知道这三清铃定能派上用场,先来个顺手牵羊,再来个一鸣惊人,哈哈!” 三清铃声鬼魅自然也是听不得的,昏迷的灵素也被铃铛的威慑力震醒,抱着头直喊头痛。 龙子睛急唤:“灵素,快回到玉佩中,不然你会灰飞烟灭的。” 捂上耳朵稍作清醒的灵素看到挣扎而起的白粉婆说:“不用管我,那是白粉婆,赶快阻止她,她手上的白粉一旦涂到紫鸢脸上,就可以剥下一层皮来。”言必,一丝魂魄汇入翠螭纹玉佩。 来不及赶到白粉婆身边的龙子睛通知龙岗说:“龙岗,白粉婆手中的白粉一旦涂到紫鸢脸上就完了,快阻止她。” 白粉婆挣扎着抓着白粉要往紫鸢脸上涂,龙岗一把抢过侃哥手中的三清铃一手摇铃,一手夺过紫鸢,又一脚踢中白粉婆的手,可怜那白粉婆满手白粉全涂在自己脸上。 白粉婆捧捂脸大叫,紫鸢也从招魂咒中逃出,一回神便看见将自己搂在怀中的龙岗问:“我这是在做梦吗?还是我梦想成真了。” “别说话,这里太危险,先逃出去再说。”龙岗带着紫鸢,四人打算逃离锁妖洞。 还未迈出几步,身后一把青铜链从头顶飞过打在石壁上,原来,白粉婆将自己的鲜血滴在青铜链上,受了一百条生命鲜血的青铜链符咒被破断裂,只见恢复了自由身的白粉婆亲手撕掉了被白粉涂抹的脸,换上了另一张人皮面具。
转眼之间,原本丑陋苍老的白粉婆变成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苍白的头发也变成乌黑亮丽,长发齐顺地垂肩,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 侃哥见状讥讽着说:“别以为换张人皮我就不认识你了,怎么看你都觉得奇丑无比。” 换上人皮的白粉婆言语形态间都是一副少女的姿态,小手一挥,地下鬼们守住出口待命,“别走啊,今天我重获自由,也要多亏你们,我可不想杀了你们,正好我缺了几个下人服侍,你们可愿意?” 紫鸢气冲冲的说:“得了神经病的鬼才要给你下人,居然敢招我的魂扒我的皮,吃我一刀。” 白粉婆轻松夺过神情恍惚的紫鸢投出的飞刀,强挤着笑脸说:“既然这样,我就全招了你们的魂,像个傀儡一样供我玩乐。” 侃哥问:“龙岗,你还有什么办法或本事别藏着掖着了,赶紧脱困最重要。” “侃哥,龙岗,这个白粉婆是被我们放出,一旦她逃出了洞,不知还要做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我们也要想办法阻止她。” 龙岗把紫鸢教给龙子睛说:“保护好紫鸢,铭祖,还你三清铃来帮我!” “我要怎么做?” “我让你摇动此铃你便摇!” 白粉婆已伸出手来朝着四人施招魂咒:“荡荡游魂,何处留存;三魂早降,七魄来临;河边野处,庙宇村庄;宫廷牢狱,坟墓山林;虚惊异怪,失落真魂;今请山神,五道游路将军、当方土地、家宅灶君、吾进差役,着意收寻,收魂附体、筑起精神;天门开、地门开、千里童子送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