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苦苦寻索 二
二 夜里是盗贼的舞台。借着夜色的掩护,耿庆双带着两个人翻过一处院墙,进入了一个足有六十亩地的大院。 这里是一个服装厂,耿庆双他们避着灯光,对这里的每一处进行了细致地查看。 走过来是想偷一部分服装,可转悠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他们只好撤下来,向头儿徐春生提出了放弃的建议,说不易得手,就是获取了成功,那些东西体积庞大,不好搬运。 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作出这个决定的,徐春生不肯罢手。他做大家的工作说:“我在一个舞厅里遇上了一个服装经销商。她说,在这个时期里,腰包鼓起来了的那些人们开始喜欢打扮自己,衣服很好卖。兄弟们,这些东西确实是比那些金银珠宝重了一些,可比起在家里搬那些大石头块子要轻的多。” 耿庆双觉得难度比较大,说:“是不是再仔细琢磨琢磨,找出一个比较合适的。” 徐春生反对,说:“这么急着做,是因为咱们的手里缺了钱。再不想办法,别说是下酒馆子,就是连住店的钱也付不上了。” 耿庆双要去抢银行:“他娘的,干了不少,可没有弄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事来。咱们鼓鼓劲,到那种地方试一试。”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十多个人在那里喊起来: “对,那个地方的钱现成。” “可不是。那里边没别的,不管是钱盒子里还是桌面上,除了成捆成套的票子就是一沓一沓的钱。” “这个主意挺不错。不应该再让那两把手枪躺在那里睡觉了,应该让它们发挥发挥作用。” 徐春生挥手止住了大家的吵,说不管干什么,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想抢银行,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准备。 这话说到了他们的心里。这十多年里,在徐春生的指挥下,他们跑遍了全国,干了不少坏事,从来没有出过大的问题。现在打回了老家,更得小心一点才是。 徐春生进一步做他们的工作说:“不管是卖那些金银珠宝的,还是卖什么其它贵重物品的,都防得很严。开工厂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防范意识,这因为偷工厂的人不多,特别是偷这种成批衣服的人更是不多。” 听了这个分析,他们服了,又在那里喊起来: “对对对。我们这些大老爷们有的是力气,百儿八十件的衣服往肩上一扛,根本就觉不着。” “就是就是哩。咱们周围的这些空气倒是轻,可不值钱哪!”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耿庆双向徐春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要想取得大的收获,单纯靠他们夜里的那番侦查是不够的,最好是以买服装的名义,到厂子里仔细看看。 这个主意确实是不错。徐春生伸着大拇指夸了耿庆双,说成了事之后,给他一定的奖励。 那家服装厂的老板是耿玉荣,与她熟悉的人是绝对不能出面的,徐春生选出来了两个比较会来事的外地人。 那两个人扮成服装经销商,租了一辆汽车来到这家工厂,他们摆着架子拿腔拿调地要见这里的头儿。 在改革开放之初,耿玉荣就尊重jiejie耿玉梅的意见,从那家兵工厂退下来,建起了这家服装厂。在十多年的生产经营当中,干得很顺,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损失。由此,谁也没有想到会袭来这种贼人。她没有对他们产生任何怀疑,热情地把他们领进了会客室。 “我们所经销的服装全是高档的,你们也生产毛料的?” “有,我们的产品,品种很全。”耿玉荣叫人取来了样品。 他们主要是想知道库存的数量,有一个人打着哈哈说:“从这么几件衣服上看不出什么,能不能参观一下你们的库房?” 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耿玉荣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要求,不仅让他们看了所有的库房,还领着他们参观了几个主要车间。 厂子的规模不算小,有六百多万元的资产。当看到这里存有上千套的成品服装后,这两个贼子憋着笑迅速离去。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徐春生领着人潜进厂子动了手。他们不是撬开了库房的门,就是在库房的墙上打了洞,偷走了八百多套高档服装。 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参与进来的人肯定是不少,耿玉梅怀疑到了徐春生他们这伙人的头上。她找到徐春兰,求她帮着公安搜查耿庆双。 耿庆双是疼爱徐秀秀的。徐春兰以她的名义,印制了三百多份启事,贴在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启事上的文字打动了耿庆双。他找到徐春生,请求回一趟家,说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想见她一面。 处在这种处境下,是不可马虎的,徐春生不同意,说在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得隐蔽起来,别说是去见家里的人,就是连那些公共场所也应该尽量少去。 有五年多的时间没有看到这个孩子了,眼下的她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期,需要得到亲人的帮助,一种渴望强烈地在耿庆双的心中升腾,继续求:“没有重大事情,她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找我。哥,她可能是遇上了什么难处。在这种情况下,我再不站出来,就太不近人情了。”
“脸面重要呀还是生命重要?” “哥,我是一家之主,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得帮帮家里的人。” “秀秀在没有考上大学的时候,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现在已经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就不用担心了。” “没有大的事情,秀秀是不会这么迫切的。她是你的亲外甥,你应该支持我。哥,快行行好,准我几天的假。”说到这里,耿庆双流出了眼泪。 徐春生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的心里也难受。可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不能做出冒险的事来。他劝耿庆双要稳住,说等过去一段时间,将与他一起回一趟家。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需要谨慎,耿庆双是理解徐春生的。可耿庆双怕那个孩子缺了钱,说他回去之后,尽量不暴露了自己,只要找个机会给她们娘俩留下一点钱就可以。 到省城里念书,少了钱是不行的,徐春生动了心。为了安全,他没有让耿庆双回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小妮。 四十多岁的李小妮,扮成了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一天夜里来到了耿庄。按照徐春生的意见,她没有去见徐春兰,到了她的一个邻居家,缠上了一个老太太:“大娘,我是徐春兰的表姐。我过来,是为了看看她,她却没在家。你们隔得这么近,您肯定是了解她的情况,能不能和我说一说?” “可以,可以。我们常常坐在一起拉呱,能知道个一二。” “她的男人在外面打工?” “那个人有点不怎么样,已经有好多年不回来看看了。听说不是在外面干什么正经事,是跟着那个舅子在那里瞎混。” “混得怎么样?” “听说不怎么样,可能是不务正业,除了偷就是抢。” “是不是有人常常欺负徐春兰?”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个人犯了罪,全家人遭了灾。现在的国法好了,讲究一人犯罪一人当,没有人欺负她。” “她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种着三亩多地,有极好的收入。” “听说她的闺女考上了大学,会不会犯什么难为?” “有那个市委书记耿玉梅帮助着,什么困难也没有。” 听了这些,李小妮没有把带来的那四万块钱掏出来。徐春生有交待,说要尽量缩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