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生于1871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送别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送别

    全聚德,刘少卿设宴,欢送温都苏、穆勒。

    十四年年初,光绪帝下令穆图善等数十满洲八旗将领进陆军学校高级进修班学习,为期半年。不久前,半年考核完成,其中丰升阿等十几人未能通过,光绪帝毫不手软,革了他们的差事,同时命令穆图善、依克唐阿等人赴东北编练新军。

    东北新军的编练并不是权宜之计,光绪考虑的是一项长期的国防工程,并为此实施了一系列的手段。首先在穆图善等人还在学习的时候,就通过许景澄联络德国方面,聘请了数十名德国退役军官来华任教;然后指示翁同龢在四平修建了一所新的军营,用作新建的东北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址。除此之外,光绪还指示刘少卿特别从这一批学员中寻找优秀人才,准备作为支撑东北陆军学校和东北新军的根基。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穆图善等人才接受编练新军的命令。

    作为京师陆军学堂的优秀学员,同时又是穆图善的爱子,穆勒自然是这批东北新军支援学员领队的不二人选。同时,经过两年多学习的温都苏也受命返回蒙古草原,为他的新式骑兵部队征募士兵。作为这两人的好哥们儿、小兄弟,刘少卿自然要设宴送别。

    熟练的用面皮包好两块儿鸭子,沾好酱,刘少卿将它送到温都苏的盘子里,随后也给穆勒包了一块儿。

    “二位兄长请,这离开北京,可能就吃不到这么好的烤鸭子了。今天咱们兄弟不醉不归。”

    温都苏笑道:“好,不醉不归!”随后将鸭子放到嘴里,用力的咀嚼起来,并用一口酒送下。穆勒有样学样,也是大口的嚼着鸭子,大口的喝酒。

    俗话说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这哥三个从光绪十一年冬天认识,两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四大铁占了三个,可以说关系真是好的不行,如今就要分开,年轻的小伙子都讲义气、重感情,这心里都是酸酸的。

    刘少卿强笑到:“哎呀,真是羡慕二位哥哥啊,可以到外面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可怜小弟,还得在这憋屈着。唉,大草原啊,林海啊,无缘啊。”

    温都苏和穆勒大笑着指着刘少卿:“你呀,要是想去,你和皇上说去啊,皇上一准儿能让你去。”

    刘少卿装作苦着脸道:“我哪儿敢啊。”

    “呵呵,”两人笑道:“你也不用着急,早晚你也得被放出去。少卿——除了皇上和小郡主,一般人都不叫刘少卿的字,太特别——你年龄还小,在京城在待几年,等你二十岁了,估计皇上就该让你也出去历练了。”

    刘少卿点点头:“希望能早日为君分忧吧。”

    三人相视一眼,随即齐齐举杯:“这一杯,为了皇上,干!”

    放下酒杯,刘少卿道:“这一回咱们兄弟虽然各分东西,但是也要恭喜两位哥哥也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了。”

    穆勒的梦想是打造一支属于自己风格的军队,而温都苏则一直梦想恢复祖父之前的荣光,重振蒙古铁骑。这一次穆勒可以随父亲前往东北编练新军,而温都苏则是前往草原招募骑兵,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两人一笑,温都苏对刘少卿道:“行了,你也别在这里说风凉话了,这一年多就属你风光了。说说吧,这次出去,有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的?”

    穆勒也笑道:“是啊,你的军事才能,连皇上也信服,这临走了,赶紧给我们哥俩儿说道说道。”

    刘少卿不好意思的笑道:“二位哥哥就不要取笑我了,我能有什么才能。”

    温都苏道:“行了,行了,咱们兄弟就不要客套了,少卿你就说说吧。”

    刘少卿也就不再扭捏,想了想,道:“东北的练军除了正常的训练外,小弟认为,根据其地域特点,还应当着重突出寒冷条件下作战的能力训练。东北的天气虽然小弟没有体验过,但是总听人说,多少也知道一些。而且这两年我们在东北主要和北方的俄国人有冲突,将来说不定会交手。俄国人比咱们更加耐寒,所以如果我们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将来肯定要吃大亏。”

    穆勒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刘少卿又想了想,继续道:“在高寒环境下作战,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的课题,我刚才想了想,不光是士兵的训练,后期装备也要跟上。首先武器要能满足在严寒条件下的使用,这一点问题倒是不大。但是更重要的是士兵的保暖和物资的运输,这一块儿,咱们将来要好好研究研究。”

    说到这儿温都苏插嘴道:“一提到武器,我突然想起来你这段时间一直在搞的那款步枪什么时候能装备上?我们之前用过,都觉得不错啊。到时候可得给哥哥我安排一些哦。”

    穆勒赶紧道:“对对,还有我们东北新军的。”

    刘少卿笑道:“新枪在年初已经完成全面测试,这个你们都知道的。后来皇上亲自安排,引进了新的制造机器,现在已经在量产了,估计年底之前就能装备。说起来,我忽然想到这款枪现在还不太适合骑兵部队装备。”

    温都苏奇怪道:“这款枪缩小了口径,使得枪支的重量有所减少,而且因为子弹口径的减小,使得单兵的携弹量增加。对于骑兵来说,因为要长途奔袭,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正适合骑兵使用啊,怎么会不行呢?”

    刘少卿道:“大哥说的不错,从携带重量上看,这款枪的确有不小的优势,但是小弟感觉这款枪还是有一点缺陷,就是有点儿长了,这虽然看上去影响不大,但是骑兵接战讲究一个快字,枪长枪短,将影响士兵是否能够更快的将背上的武器投入使用,所以,小弟琢磨着,是不是将这款枪稍微改动一下,使它更方便在马背上使用。”

    温度苏听了,点点头:“这样说来,的确是有些缺陷,不过一旦缩短枪支尺寸,会不会对枪的其他性能有所影响。”

    刘少卿想了想,道:“可能会影响到射程,但对于骑兵交战来说,影响不大。不过这样一来装备可能就要晚一些了。”

    温都苏道:“这个倒是无妨,反正我回去在征兵、训练成军,怎么也要一年的时间,赶得上。”

    光绪十四年秋,光绪帝下旨,成立东北陆军士官学校。首任校长为荫昌,帮办为穆勒。并令穆图善、依克唐阿、吴大徴等人在东北三省编练新式陆军三镇。同时,派伯纳彦莫钴次子温都苏为钦差,前往蒙古招募骑兵,编练新式骑兵一镇。

    去年春天时征召的新兵经过半年的cao练已经基本成军,其中比较优秀的留了一部分在军校继续学习,一部分随穆图善、荫昌北上,其他的都转入了丰台大营。同时,小皇帝进一步要求刘少卿扩大新军规模,并明确要求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建立起直隶新军五镇。

    新军的编练需要大把的银子支撑。一名新军士兵一年的饷银、吃住、被服加起来至少要四十两银子,还有装备、训练的用银,一万名士兵一年没给七八十万两根本下不来。但是现在大清的财政却并不宽裕,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八旗、绿营、练军的整编已经开始,但这方面省下来的银子是有数的,而且要到明年才能开始见效。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也有了好的开端,但同样出于脆弱的阶段,光绪可不想因为扩军而将新生的工商业涸泽而渔。

    而且,要钱的地方可不止陆军。海军、河道、东北垦荒、各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教育,这都得朝廷拿钱。

    上哪儿弄钱呢。

    “我大清岁入八千四百二十一万余两白银,而岁出常例银为四千零八十六万两,其中包含各省八旗、绿营饷银每年用银一千四五百万两。但各省剿匪、治安,多用勇而不用兵,到光绪十三年,全国共有在册勇兵五十四万余人,年糜费饷银三千四百余万两,加以京、外旗兵三十余万,每年饷银又是一千多万两;另有近年增加的教育投入新增支出二百一十八万两,北洋、南洋两海军建设需用银两百万两,今年黄河在郑州决口,河工修缮需要三四百万两,还有宫里在准备皇上明年大婚,计划用银四百万两,东北建设,今年就要拨出去两百万两白银,明年至少还需要这么多。现在朝廷已经再靠借债度日,为此,每年要还的债务就有一百多万两。皇上,哪里还有钱编练新军!”

    因为光绪要增加军饷,户部尚书阎敬铭不得不给这个败家皇帝算一本账。

    其实这些数据,光绪多少也知道,但是新军的建设是整个国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成败与否可能会直接关系到二十年后的国家存亡。而且光绪清楚的知道,如果现在不强军,不出十年,大清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些困难朕都知道,朕记得在光绪十一年,朝廷每年用在兵、勇上的银子就达到了六千万两白银之巨,这两年整顿全国军队,裁汰了一些兵、勇,多少节省了一些。而且,后继还会继续整编。”

    兵部尚书许庚身接口道:“回皇上,各省兵、勇的整编,的确在断深入进行,预计明年将再裁汰二十余万,三年之后,到光绪十六年各省兵、勇计划整编至六十余万,大约为光绪十一年的一半儿左右。届时每年的饷银支出大约为四千万两不到。”

    阎敬铭冷笑道:“许大人,全国每年的兵饷用银已经占了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这已经是‘穷兵黩武’了,就算三年后降低为四千万两,也将占到岁入的一半儿,而且,这只是现有兵、勇的用银,还有新增海军的呢?新增陆军的呢?恐怕到时候还得是六千万两吧。”

    许庚身也针锋相对的道:“闫大人,这各省的兵营饷银乃是朝廷例治,实归兵部节制,不用说三年之后,就是现在,每年用银也不到三千万两,其中大部分还是旗兵用银。而各省的勇营,却不在兵部,闫大人把这笔账算到兵部头上,怕是不妥吧。而且新军的编练,只是在裁撤现有兵、勇的基础上来建设。所增加新军数量远远少于裁撤的数量,这本身就是在精兵减负了。”

    阎敬铭还要再说。光绪看这俩人要吵起来了,赶紧道:“停停停,闫卿、许卿二位说的都在理,但各有各的难处。朕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商议办法,而不是听你们吵架的。”

    两人连忙齐声道:“臣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