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客观主义者、剃刀原理

第二十八章、客观主义者、剃刀原理

    另外还有这样一部分客观主义者,他们不会有那些无意义的想法和情绪。即便有,也只是一瞬间,马上就会被他们用剃刀原理割掉。他们只关注当下,即便当下,他们也不会沉溺其中,因为当下马上就会变成过去。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比如说,怀旧情绪。每一代人,当他们掌握了话语权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大批与之相关的怀旧文艺作品。早期的知青文化、伤痕文学;然后70后的射雕英雄传、SH滩等港台影视剧和歌曲,对了,还有小虎队、变形金刚等等;再然后致青春,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00后年纪大了也会继续怀旧的。

    怀旧对现实生活其实毫无帮助,但很多人仍然对此热衷。有的人是因为现在生活不如意,曾经失去的,从未得到的,有很多遗憾,身体机能下降,应对世界的能力变弱,以怀念过去来否定痛苦的现在。

    尤其是老年人,最愿意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来暂时忘却现在的衰弱,对世界的无力。

    即便是中年人,也能从怀旧中找到一种安全感。比如说,当听到一首老歌时,会回忆起当年与歌相伴的那些经历,他爱的不是那首歌本身,而是当年的那些人和事。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有一首老歌叫爱的代价,歌词写道: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这种情怀看似很美好,我也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但是,这种情怀不过是自我安慰,让自己看起来感情细腻、情深意长,一种心理暗示而已。如果不能通过这种情怀、感受领悟到聚散无常、缘起缘灭的道理,那这个真的很多余,除了逃避现实,没有任何意义。

    回忆过去固然美好,但真正的智者,会最终看破放下。如果郭襄最后放下了杨过,张三丰放下了郭襄送他的,近百年日夜不曾离身的铁罗汉。这种情怀,如果不放下,会弱化人的意志力啊。

    人大多会认为童年、少年时是快乐无忧的,虽然这是经过了主观美化的,并非客观事实,当时家长和老师的责骂,学习的重压,甚至是校园欺凌等等,也照样有忧虑有烦恼,只不过后来被选择性遗忘或淡化了。于是怀旧时就仿佛回到了简单的没有尔虞我诈、柴米油盐的童年,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慰藉了日渐枯萎的心灵,短暂的进入无忧无虑的状态。

    有的时候还需要用怀旧来找成就感找自信。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中年人坐在酒桌上,满面红光的讲述,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尤其是家庭、事业上并无多大成功的人。

    怀旧还可能会导致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和破坏。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会引发婚外情,现在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少。明明那个人已经年华老去,人老珠黄,庸俗市侩,但在他/她眼里就是美,就是帅,就是可爱。这就是怀旧引发的主观扭曲,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不顾现实的美化对方。

    心理学认为,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但对于某些意志坚强的客观主义者来说,他根本不需要这种防御机制。所以呢,对于类似这种无用的,对现实毫无改善的情绪,他一定是果断割舍。

    不过呢,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怀旧与其它情绪一样,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就看当事人如何去理解、应用它。所谓‘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

    我也曾经回到学校附近的小树林,找到当年和某位心爱的姑娘刻下海誓山盟的那棵树,抚摸着那些字,回想起那时唱给她的老歌,心中无限感慨,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当真是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如歌中所唱的:这一生轰轰烈烈爱一回,曾经刻骨铭心的人,一辈子托付谁。

    也曾经回到即将拆迁的,我奶奶的老房子,回忆起她老人家拄着拐杖牵着我的手,慢慢的走在集市上,我蹦蹦跳跳的拿着她老人家给我买的糖葫芦,她总是微笑着慈祥的看着我。而我并没有时常的陪伴她。

    我以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心思细腻,敏感度很高。这些遗憾和伤痛,对于某些人也许不那么煎熬。但对于我,真的是疼的肝肠寸断,独自一人时,回忆起这些,常常痛哭流涕,胸口如受重压,难以呼吸。每怀旧一次,几天都缓解不了这种抑郁消沉的情绪。

    但是这些情绪,也正是我反思的动力和契机。如果不是这些情绪带给我巨大的伤痛,我也不会决心去化解它,不会决心去修心。也成就不了我今天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切情绪,源于感性。感性往往会带来烦恼、痛苦,那些负面情绪就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言行,生出错误的念头,伤人伤己,不能客观面对人性种种问题。那么为了解决烦恼,就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修炼,各种方式适用于不同性格、不同资质的人。

    那么如何面对感性,面对烦恼呢,我看过一篇净因法师的文章,非常有道理。

    文章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我提炼一下简单的给你说说。1、断烦恼证菩提,2、转烦恼成菩提,3、觉烦恼即菩提。菩提这个词呢,你可以理解为圆满的智慧、理性。

    断烦恼证菩提,那就是用类似剃刀原理的方式,凡是负面情绪、无意义的情感一律阻断、割除。以数息观或念佛的方式增加定力,增强意志力。

    如果这两种方法都不喜欢用,还可以用一种写数字的方法,就是从1写起,一直往下写,中间不得间断,不得改写。只要数字错了,就从1再写起,如能无差错无间断的写到三千,那就是有一定功力了。

    锻炼定力,在修心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处理烦恼,都必须锻炼定力。

    而单纯的断烦恼得智慧,其本质是承认了烦恼,也就是负面情绪的客观存在,认为其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

    负面情绪一旦生起时,一般人采取的行动是,能断则断,断不了则逃,逃不了则忍,忍无可忍则爆发。除非通过各种方式把定力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一直压制断除烦恼。

    那么还有另一种思路,转烦恼成菩提,在这个境界是,烦恼虽然存在但也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比如污泥和莲花,表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然而,莲花必须从污泥中吸收养分才能成长。有了污泥,才能长出高洁的莲花;没有污泥,就没有莲花。

    那么烦恼好比污泥,而菩提好比莲花,如果没有烦恼在先,岂有菩提可成于后?同理,没有人生的种种考验,哪来的人生智慧?因此,面对负面情绪,不要逃避,而要学会转化,不利的因素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负面情绪便能逐渐转化成正面情绪,这是帮助一个人轻松地走出困境的法宝。唯识宗提倡的‘转识成智’即与此理相通,通过转化,转染成净,获得自在人生。

    所谓‘曾经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人无论经历何种逆境,产生何种负面情绪,只需要转念一想,思考一下,这些情绪的来源和必要性,以及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的道理,就能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智慧理性。并且从自身的痛苦,体会到他人的痛苦,从而产生悲悯之心。

    我曾经以对抗天下人为荣,现在则以能对抗‘对抗天下人’这个念头为荣。

    但不要把断烦恼和转烦恼看成彼此对立的,一切是一不是二啊,可以一边断除一边转换啊。最后再达到烦恼即菩提的境界。

    这个按照我个人理解呢,就是一种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一切都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接受,找到最本质的规律和真相,就可以把污泥都变成莲花。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咱俩认识这么多年了,我身上有哪种性格特点,是从小就有的,至今没变的,而且极其显著鲜明的”?

    六哥:“这还用问吗?那当然是不要脸啊。对你的某些言行我不得不感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辈子我认识很多人,但你那种不要脸的风格,绝对是独一份。从小就没见过你因为任何人的批评责骂羞愧过,连基本的脸红都没有过,被人当众骂了你也不生气,有时候倒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假装羞愧。

    开始我不理解,我以为你是为了面子故意硬撑,假装不在乎别人的负面评价。后来相处年头多了,我才明白,你真不是装的,你是真的半点都不在乎。但要说你没自尊呢,也不是那么回事,这么多年也没见你利用脸皮厚去争名夺利过。貌似也有你的节cao,但就是丝毫不在乎广大人民群众对你的批评和监督,这方面你真是无药可救。”

    我:“是啊,这个优点,那也算是我的天赋了。从小学时,我就无数次苦苦追索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别人被老师或父母骂了,就那么难受,要么哭泣,要么羞愧,有的还愤愤不平的。我被责骂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感觉呢,是不是我精神有问题啊。那时候还有点惶恐,怕自己不正常,于是再被责骂时,我就故意酝酿情绪,试图逼着自己惭愧羞耻。但试了好多次,就是做不到,心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后来逐渐了解了一些知识,我就想,难道别人说了几句言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理感觉,使人感到难过,这没道理啊。那不就是声波振动吗,没什么意义啊。

    就算要考虑别人话里的含义,那么无非三种情况,一是人家说的对,说得对那我就改进呗,羞愧愤怒有何用啊。二是对方说的不对,那既然不对我为何要在乎呢,难道他说我是废物是混蛋,我就是废物混蛋了。我是不是废物混蛋,难道不是我自己评定的吗?别人怎么有资格来认证呢,完全没道理啊,这也没理由难过啊。

    再有就是和别人争执,别人辱骂我。那么他骂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我生气,那他这时就是我的敌人,按照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敌我斗争的重要规则,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那么我不生气才是对敌人最大的反击啊。小时候就读过一首打油诗,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那我更没理由生气了。

    后来到了初中,咱们班主任批评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记忆很深。他说:世界上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不要脸的,一种是不要命的,而如果一个人既不要脸又不要命,那他就天下无敌了。

    这句话就此点亮了我人生的灯塔。在我理解,不要脸就是不在乎世俗评价,不要命就是看淡生死,可怕就是强大,不在乎任何压力。我当时就决定了,一定要做这种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人。

    这其实就是一种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转污成净,化污泥为莲花。老师当年说这句话是带着情绪的发泄,他表达的另有含义,但我可以把它转化成正确的理念。

    后来我接触了更多的知识,才明白,所谓他人的负面评价,和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都是无常,都是空性,根本没有客观意义。只要我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有清晰的人生规划,有坚定的三观,不需要用羞愧来做为激起我奋发的动力,那么我根本没必要为了负面评价而有任何情绪波动。

    不过呢,这种思路,大概只适合少数人,大多数人,在前期还是需要羞愧的,不然容易变得懈怠或者走了邪路,变成无德无耻之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么”。

    六哥:“我刚才那是开玩笑,其实我明白你的心态,你只是看重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而已,所以能触动别人心灵的东西,在你这完全无效。就和南海鳄神岳老三似的,说别人是恶人别人要生气,可你得说岳老三是大恶人他才开心,要是说他是大大的好人,他就要扭断你的脖子”。

    我:“还是你了解我。其实后来我追本溯源过,我不是从不羞愧,当我做了违背我的良心和我认同的道德规范的时候,我会非常羞愧。我只是不会为了别人的指责而羞愧而已。

    因为世俗所谓主流的价值观,我根本不认同,我只对我自己的道德体系和天良负责。别人有别人的八荣八耻,我有我自己的八荣八耻。不过呢,这可不是说我特意找出自己那一丝与众不同来找自尊,我是真的就这么认为的,对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而且,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有自己独特价值观的人,修为远胜于我,在这方面我也没什么值得自豪、自傲的。

    既然不在一个价值体系内,面对别人的负面评价,我有什么可羞愧的。就好比说,假如一个中文系教授指责史蒂芬霍金,说他不会背诵弟子规,缺乏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这种指责,霍金不可能有任何心理波动啊。

    以前有人问过我,怎么能做到非常坚定的不要脸。我说,要点就是,你要建立一套和别人不一样的价值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