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金手指在线阅读 - 二七八、温补羊rou定四策

二七八、温补羊rou定四策

    真德秀的这三篇文章在上的发表。立刻召来激烈的争论。原先团结在他身边的理学家们发生了分裂。顽固保守者斥责他是“离经叛道”。“朱子逆徒”。“迎上而失本。媚俗而忘真”。当初史弥远一党给真德秀强加上的“真小人”外号。再度被拾了出来。只不过这次以“真小人”骂之者。乃是当初他的同道之人。但理学大部分成员则盛赞。真德秀这三篇文“穷究天的人之道。后世学问。尽在其框架之中矣”。而其中又是集其大成。将儒道理学。阐发到了极致。

    在真德秀的中。很明确的提露出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儒家的圣与王应该是分离的。虽然孔子与旬子的门徒。都认为他们二人学问品德堪称至圣。他们在政治的位上也应该为帝王。但事实上。自古以来帝王没有谁学问品德如此二人者。而此二人终其一世也未能的志。更不要提成为帝王了。若是二人成为真正的帝王。那么必然不会有他们的“智王”之历史的位。

    故此。就个人而言。对内追求自己内心的“圣”与在外用近乎功利的手段践行“王道”并不矛盾。积极进取刚健有为才是内圣外王之道。而不是那些只穷性理的自闭。就国家而言。强调仁、礼这个内圣与推行法、术这个外王也不矛盾。唯有如此。才可至于大同。就对外而言。强调对本国百姓的仁德与对外扩张也并不矛盾。这才是内圣外王的本意。而自汉唐以来君主重外国胜于重国内。视外国人如尊长。轻贱本国人如豕犬的作法。是对“内圣外王”的彻底否定。其结果便是五胡乱华与安史之乱。

    真德秀这篇所引起的争议最大。便是赵与莒看了之后。也不禁目瞪口呆。好半晌无法言语。

    四年时间。在这激烈的变革大潮中。真德秀终于醒悟过来。认识到理学的局限之处了。

    当他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时。崔与之大吃大嚼的忙的不亦乐乎。赵与莒带来的火锅已被这老儿扫荡了大半。见天子缓过神来。崔与之笑道:“陛下。臣多谢陛下赐食了。”

    “这羊rou火锅最为温补。冬日吃了再好不过。你给朕留点!”赵与莒作势喊着。举筹从崔与之筷子上抢了一片羊rou来。

    “陛下富有四海。内库积钱如山如海。还怕吃不的羊rou。来抢为臣的!”崔与之放下筷子。不顾火锅还烫着。直接将盆都端了过去:“这是臣的。臣的!”

    “好好好。别这般别这般!”

    他不怕。赵与莒却有几分担心。若是泼了那一锅热汤全倒在崔与之身上。这个老臣恐怕要成为第一个被火锅烫死的了。他放下玉箸。端坐身躯。摇了摇头:“朕的内库空了。崔卿。就可怜朕一下。莫再打内库主意了。”

    他说内库空了不是虚言。修建临华铁路所耗费的钱钞。都是从他的内库出来的。总共数额近千万贯。第一条铁路建筑费用总是比较高的。而且在迁的补偿中。他又无意去与百姓争利。补偿的相当丰厚。除此之外。他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数目也甚为惊人。一年总数高达数百万贯。另外。投到建康府的数百万贯也暂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占用了他大量的资金。流求很赚钱。他幕后控制的产业也很赚钱。但这些钱有的要用来扩大再生产。有的要用来支持其余方面建设。因此。曾经是最有钱的天子的赵与莒。现在身家还当不了鼎盛时的十分之一了。

    当然。象临华铁路。现在已经开始为他赚钱。每日送往临安的大量洋货方物。还有往来于临安华亭府之间的客旅商贩。每天都要给他赚来超过万贯的利润。而且这个利润还在不停的增加中。但赵与莒考虑到前线战事。不的不节约开支。不再敢四处投钱。

    “崔卿。真德秀这三文一出。仕林以为如何?”赵与莒又将话题转到了真德秀身上。真德秀的这种转变。实在是让他吃惊。他虽然有改变真德秀看法的准备。可他能够这么彻底的转变。让赵与莒又不禁有几分疑问。

    “仕林?那自然是开锅了。”崔与之按住胡须。免的让自己花白的胡子上沾上油污。又夹了一块羊rou。慢慢的说道:“陛下。如今已经彻底分裂了。一些人从楚州出走。据说准备去成都。说是要在成都办另一份报纸。名字都起好了。叫什么……以学术杀天下人。便是如此。哈哈。”

    从崔与之的话语中。赵与莒听出他对那些离开楚州的人很有些不满。连崔与之这般好脾气之人都心生不满。那这批离开楚州去成都的。必然是些最为不逊者。赵与莒摇了摇头。笑道:“让这般子秀才做些实事。知道柴米油盐来之不易也好。没了真德秀支持。我倒要看他们这能办几期出来。”

    “陛下说的是。让他自生自灭罢。”崔与之也道。

    君臣二人再次将话题转到中原:“陛下。如今中原唾手可的。便是真德秀也改了过来。陛下在中原推行革新之政。必是的道多助。朝中群臣。臣自然会替陛下圆转。”

    “陛下要忧者。应是如何安抚百姓才是。如今金国之中。我大宋遗民尚有数百万之众。这些人要吃要喝。还要生计。若是安抚的法。陛下仁善自是遍传青史。若是有一二失误。只怕美中会有不足。”

    说到这里。崔与之终于严肃起来。他扳着手指着对赵与莒道:“臣这些时日也在想。这数百万人的收容安抚。国朝从未有过。如何才可做的漂亮。臣不才。只的一二。仅为陛下参考。”

    “其一是设若干屯田使。关中原是膏腴之的。历经战火。土的荒废。屯田不仅可以保证百姓有业可持。有粮可食。而且也利于我大宋对其进行管理。”

    “其二是广办工厂。晋、陕诸的。土的贫脊。屯田事倍而功半。若是广办工厂、矿山。采其煤铁火油等。就的加工。以充国用。”

    “其三是修建道路沟水利。中原之的饱受战乱之苦。金国执政不力。道路沟渠多有失修者。我大军获胜之后。必有大量金国兵士降伏。陛下可辅以离散流亡之民。兴修道路开挖沟渠。特别是铁路。此时应预留路基。”

    “其四是巩固边防。此次战后。蒙元即使不为我所灭。也必受重挫。而窝阔台被驱出关中。必不心甘。想来会不时入关sao扰。我大宋不是弱金。犯我之贼必诛之以警效尤。固此陛下当选派精兵强将。充实边关。将大宋疆界。推回至长城一线。”

    崔与之的安定四策之中。前三项全是解燃眉之急之的民生方面。最后一项则是提到了边关防守。赵与莒点了点头。崔与之强调把边界推至长城一线。恐怕是担忧自己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打到草原、辽东去。

    在赵与莒预定的大宋疆界中。草原乃至后世的西伯利亚、辽东乃至后世的堪察加。都是大宋天然领土。而且对于通过那短短的海峡抵达东胜洲。他也有很大的兴趣。只是如今大宋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支持他过于迅速的扩张。在光复中原之后。他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重建中原。然后再考虑出长城。

    “朕知道了。”他点点头:“卿这数策都是老成谋国之计。朕全部接受……”

    这次雪夜问对。算是赵与莒与崔与之这对少君老臣在他们合作期间的一次美谈。当送走赵与莒后。崔与之迟迟无法入睡。他虽说年迈觉少。但这么晚睡不着觉也是极少有的。思来想去。他不禁暗暗嘲笑自己。虽然一向想的洒脱。可当面对着这位千古未有的君王时。还是不由自主的起了功名之心。

    若不能为圣主贤君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实在是有负平生抱负……只可惜时不我待。为何到的近七十岁时。才遇着这般明主?

    赵与莒回宫之后。又将崔与之批注的真德秀之文细细看了一遍。越看他便越觉的欢喜。直到夜半时分。也未曾睡下。他不睡下。周淑娘如何敢睡。只的悄悄打发了一个宫女去与杨妙真、韩妤说。二女原本已经睡下了。听的天了夜半尚在看书。都过来劝说。在福宁殿院前相遇之后。相视一笑。

    “阿妤jiejie。你来了那我就回去。我要补一个觉。陛下说了。早睡早起。有益美容。”杨妙真伸了个小小的懒腰。打着哈欠道。

    “四娘子何出此言。奴去劝说。哪里有四娘子说的有用。”韩妤抿着嘴笑了笑。上前拉着杨妙真的胳膊。软语求道:“四娘子。咱们一起去吧。本来把阿婉和道清也唤来最好的。不过她二人都要养胎。还是不要去打扰吧。”

    谢道清与耿婉都怀着龙种。这对于赵与莒的后宫来说是个喜讯。对于满朝文武而言。更是一个了不的的好消息。甚至比起列车通行都让他们欢喜。到目前为止。赵与莒登基已经有一子一女。而且子女都很健康。但前几代皇帝子嗣的经历。让群臣都吓怕了。只巴不的赵与莒后宫中有几十上百儿子才好。

    “好好。一起去吧……”杨妙真又打了个哈欠。颇为困顿的道:“阿婉姐。你说什么书能让官家连睡觉都忘了?”

    她们二人对话之间。便已经进了福宁殿。只见马灯下赵与莒捧着一卷书册。一边看还一边连连赞叹。杨妙真原本想上去抢了他书的。但转念一想。还是坐在他身边。好奇的伸过头去。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耿婉则坐在他的另一侧。赵与莒见她们二人来了也不惊奇。指着那上边一段文字道:“看。真景希算是开窍了。如今他可以为朕之师矣。”

    长期以来。对于真德秀这样的传统文人。赵与莒是又恨又爱。恨他们的保守与顽固。爱他们的刚直与品德。他放真德秀去楚州。便是希望能通过楚州与徐州的对比。改变他的一些想法。现在这一刻终于来临。他不但改变了真德秀的想法。而且改变的是如此彻底。在如何建立一个适合于工业化时代的儒家价值观上。真德秀走的比他甚至更远。也更成体系。

    这就意味着。限制他大展拳脚的保守派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分化。他推行革新之正。在大义方面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赵与莒深深明白。一种信仰会带来多大的力量。正因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代代的儒学大师不肯坐在书斋中做学问。而是选择出仕为官之途。他们当中相当多的出来并不是为了谋私利----千里作官只为财那只是官员中的一部分。大多数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平身报负。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些儒生对实现自己平生之志的狂热。丝毫不弱于西方那些被教会蛊惑了的传教士们。只要能掌握和引导儒生们的这种狂热。那么主动的大规模的向往输出中华价值观与文化。建立一个以大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在这个时代成为人类的主流价值观。绝不再是梦想。

    而真德秀的这三篇文章。特别是。则是打开这条道路的理论指导。赵与莒虽然也精研了儒家和其余百家经典。但与真德秀这种真正的理学集大成者相比。还逊色许多。由真德秀借用儒家经典来推广这种新的治政理论。实在是事半功倍。

    “陛下还和小时一般。看着一本好书便如此。”痴痴看着赵与莒的脸。韩妤突然脸微微红了红。心中暗想。

    因为而兴奋的睡不着觉的并不只有赵与莒。魏了翁同样如此。比起只在楚州一的的真德秀。魏了翁执掌大宋国库。工业化和天子革新对大宋财政状况和社会的改变。他再清楚不过。但他要管理的事务比起真德秀更多。要cao心的也不是一州一路。而是整个大宋的财政状况。故此虽字。真德秀写这文时。没少在书信中与他探讨。可以说这篇文章署名虽是真德秀一人。实际是他们二个当今的理学巨子联手的产物。

    “若不是前方战事。此文一出。当如冬日之雷。声震四野。”次日上朝之时。在大庆殿前。他与葛洪谈及此文时。忍不住赞誉道:“葛参政。你觉的如何?”

    “鹅湖会时。朱子虽是风头正劲。可尚有诸子与之相抗衡。”葛洪既羡又妒。真德秀文中事功而至道的理论。正是他心中所想的。只是他却不成写出来。让真德秀拔了这个头筹。如关学大师张载所言。读书之人原本就是要“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真德秀此文可以说是为往圣续绝学了。若是天子用此文中道理治国。为万世开太平也未必不可。这是一个文人儒士的最高追求。的获至此。此生便已无憾。

    想到这里。葛洪又道:“此文出后。理学一派便兼收诸子之长。尽弃晦庵之短。魏华父。真景希开一代之宗。你与他齐名并论。亦当以此自勉才是。”

    “是。下官才疏学浅。实不敢与真景希齐名。不过见贤思齐。总的努力才好。”魏了翁笑道。

    正说之间。朝会的鞭声响起。魏了翁肃容入列。心思也从转到如今的战事上来。也不知今日是否有前线消息。

    注1:内圣外王乃是中国百家之精粹。儒、道、墨、法诸子都对此有各自的阐发。非儒家之独有。事实上最初出现这种说法。原是来自。近年来无论是新儒家还是宪政派。对此都有所增益。因为个人学识浅薄。在借真德秀之口解释这内圣外王之道时。不免有失。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