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在线阅读 - 第三卷《甲午!甲午!》第一章 恭郎来了

第三卷《甲午!甲午!》第一章 恭郎来了

    九月的津门,秋高气爽,天空澄明如镜,泛着微微波澜的渤海海面上,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货轮正慢慢的驶了过来。

    远远的,一声汽笛声响,码头上面正满头大汗忙碌着的工人们只略微抬了抬头,向海面上张望了一下,便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接着埋头干个不停。

    像这样的货轮,每天都要来上好几艘,大家早已经见惯不惊了。甭管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别的什么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风风火火的赶到津门来,还不是为了码头上堆积如山的货物。

    这个这时候,正是津门码头最忙碌的时候,各地运来的大豆、棉花、桐油和茶叶堆满了一间又一间的货栈,各大洋行的买办,从各处赶来的华商都在忙着清点装运货物,错过了这个黄金季节,今年的生意就泡汤了。

    忽然间,码头上一阵扰动,两辆马车在一队总督府亲兵的护卫下,穿过吵嚷的人群,缓缓的停在码头上面。

    一个戈什哈疾步上前,轻抬车帘,两个身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最前面的那位,码头上面很有些买办商人都认得,平常在总督府办事的时候也常常见到,正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而后面那位面色沉静的中年人却似乎眼生的很,倒是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是谁要来啊?竟然劳动李中堂的爱婿张佩纶张大人亲自出面迎接?”有人站在货栈前面,悄声嘀咕道。

    “后面那人是谁啊?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又有人低声问道。

    话音还未落,从后面一辆马车上又下来一人,穿着洋人的燕尾服,戴着高高的礼帽,留着典型的东洋人的胡须,站在张佩纶后面,一脸肃穆的神情眺望着远处正驶过来的货船。

    “东洋人……”码头上的商人们都是微微一愣。

    “子安啊,没有想到皇上会特意让你到津门来,这个东洋人到底是什么来路啊。竟然让皇上都如此在意。”张佩纶望着远处正慢慢靠岸的货轮,轻声问道。

    站在张佩纶身边地正是吴绍基,此次奉皇上特旨,专门从京城赶了过来。此刻听到张佩纶的问话,只是淡淡一笑,目光微微看了看身后的那个东洋人。并没有作答。

    张佩纶立刻明白过来。后面站着地是日本驻华使馆武官神尾光臣。此刻确实不方便在此人面前谈论什么。随即闭口不言。目光沉沉地望着那艘正在靠岸地货轮。

    货轮刚一靠岸。码头上面立刻忙乱起来。负责装卸地工人拎着木棒和绳索等在了船舷边。洋行地买办们则不慌不忙地走到码头上。开始安排手下地账房先生和轮船上地人查点货物。核对账目办理交接手续。

    这艘货轮是从烟台过来地。虽然是货轮。轮船上也搭载了不少地旅客。此刻。三三两两地从舷梯上走了下来。

    喧闹地人群中。一个40多岁表情沉默地中年人正站在舷梯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片喧闹地海港。良久。在北中国海那股特殊气息地海风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清国。我又来了……”

    这个表情严肃地中年人。正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川上cao六。负责日本军部对中国地军事情报收集。此次他地中国之行。距离他1887年那次来到中国考察。一晃已经过去5年地时间了。

    想想这5年的时间里面。整个帝国从上到下,都在为大和民族的未来而拼命的准备着,像一列开足了马力在铁路上狂奔地列车。兵工厂、造船坞、铁路、飘扬着日本国旗的舰队、和新式陆军……日本列岛终究太过狭小了,承担不了帝**人的骄傲和梦想。

    而眼前的这个清国一切似乎都还依然如故,到处都是拖着辫子的人群,面孔黝黑,身体羸弱,和这个古老的国家一样,散发着一种衰老而陈旧的气息。

    川上cao六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帝**人的骄傲。很多年来这个庞大的国度都曾经是帝国无比景仰地国家,是帝国无法跨越的障碍,可现在,这个国家却在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前不堪一击。世间轮回更迭,这个国家已经不足以承担东亚的希望了,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需要的是日本帝国的菊花和剑!

    如果不是设在上海英租界内的日清贸易研究所,在一个月前发回了一份绝密的情报,川上cao六此次中国之行。将按照原定计划安排在明年。帝国海军和陆军完成战前准备后进行。川上cao六很清楚,帝国还没有真正完成战争地准备。眼前这个大清对于帝国来说,虽然虚弱,却依然庞大,像一个无比巨大地阴影。

    然而就在上个月,日清贸易研究所所长荒尾精忽然向国内发回一封密电,密电中包含了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内容。一个是大清在上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另一个则是大清在京城郊外组建了一支完全仿效德**队地新式陆军。最让陆军参谋本部感到尴尬的是,荒尾精还从一个特殊的渠道获知,这支新式陆军事实上的指挥者叫陈卓,曾经在日本帝国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

    对帝国的决策中枢来说,帝国征服大清最主要的敌人,就是李鸿章的北洋,而现在忽然冒出来的这个新建陆军,让整个帝国陆军参谋本部顿时都充满了困惑和猜疑。

    一支严格仿效德**队组建的陆军,其主要指挥官还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校过,大清为何会在这样的时候,忽然组建这支军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和李鸿章的北洋有多大的差别?未来战争一旦爆发,大清会如何使用这支军队?

    这封密电甚至惊动了首相伊藤博文,他和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一道,立刻召见了陆军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川上cao六,命令他即刻前往中国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帝国的征清部署已经箭在弦上,不能停下来,也更加不能被任何意外所影响。因此。川上cao六这次清国之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尽可能的了解掌握清**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那个新建陆军的具体情况,包括兵力部署,武器配备、人员组成以及其他地相关情况。

    同时,伊藤博文首相对大清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相对于军事情报而言,这个时候大清任何一项的经济举措,都值得帝国高层的重视和研究。这项工作具体由日清贸易研究所所长荒尾精负责,鉴于荒尾精曾经是川上cao六的部下,因此,川上cao六在中国期间,将负责协调指挥该项工作。

    想着这些,川上cao六地嘴角露出一丝默然的微笑,向着身旁的人群望去。人群中。一个瘦削的身影正提着皮箱站在码头上,他是川上cao六在陆军参谋本部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樱木恭太郎。此次秘密跟随川上cao六来到中国,负责和日清贸易研究所所长荒尾精联络,配合川上cao六一明一暗,具体担负全部情报收集的使命。

    此刻,望着川上cao六少将投来的目光,樱木恭太郎静静的点了点头,拎着随身的皮箱,慢慢消失在人群当中。

    “我们可以下去了,今天晚上。你们将会见到大清最有权势地总督,也是帝国最可怕的敌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呵呵,我相信他一定会盛情款待我们的……”川上cao六微笑着,回身对跟在自己身后地几个参谋官员说道。了许多,玉澜堂外也少了夏蝉一阵阵让人有些心烦意乱的鸣叫。苏拉小太监们都恭恭敬敬的站在玉澜堂外的走廊上,静静的垂首肃立。

    自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到日本驻华使馆的咨文,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川上cao六少将。将于近期到中国考察访问后,光绪的心绪便顿时变得恶劣起来。

    历史上,日军参谋次长川上cao六应该是在1893年上半年,到朝鲜和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光绪大概记得川上cao六在天津停留了一个月,参观了天津机器局,访问了武备学堂,观看了炮兵cao演炮术和步兵cao练步伐,并亲自登上了北塘炮台观看山炮演习。正是这次中国之行,让川上cao六对清军战力及地形、风俗人情均作了详细考察。确信大清战则必败。

    可是现在。这个川上cao六为何忽然提前来到中国呢?光绪感到异常的不解和困惑。

    此时他还并不知道,他绞尽脑汁开办地中国通商银行和新建陆军。在不经意间,像一只蝴蝶悄然的拨动了历史的翅膀,一切都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吴绍基到了津门没有?”光绪若有所思的抬起头,问站在一旁的陈卓。

    “前日已经到了津门,现正按照皇上的部署,暗中调派人手,做好对川上cao六一行的监督和防范。”陈卓低声说道。

    得知这个川上cao六并没有先去朝鲜,而是直接奔津门过来后,光绪立即派吴绍基前往津门,要他想尽办法拖住川上cao六,不得让川上cao六以考察为名,接近和掌握大清军队的情况。

    按照自己地记忆,光绪一直坚持认为川上cao六会在明年到来的,所以相关的准备部署都是围绕明年来进行的,此刻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只能暂时先安排吴绍基到津门监视川上cao六。派吴绍基去的目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盯住李鸿章,不让李鸿章干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出来。

    历史上李鸿章这位老谋深算的北洋大臣,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真的有点神经,不仅为日军参谋次长川上cao六地实地考察提供大量方便,予以殷勤接待,更是视他为座上宾,奉若神明,还请他参观了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军队地cao练,结果示好于人变成了示弱于人,反倒让川上cao六摸清了大清的虚实。

    不管李鸿章这样做地目的是什么,军事重地,要害部门。哪能轻易让自己潜在的敌人随随便便考察的?莫非大清朝廷和大清的李鸿章,在甲午快要到来的前一刻,忽然都脑袋进水了?

    所以光绪除了派去吴绍基,还让军机上给李鸿章下了一道严旨,要李鸿章妥善接待川上cao六一行,但不得让其接触北洋任何与实业和军事有关地地方。否则以通敌论处。

    “你告诉吴绍基,不要总是盯着川上cao六,他身边的那些参谋人员尤其要密切注意,绝不允许他们接近炮台、军营这些地方。”光绪不放心的叮嘱道。

    现在他的脑袋里面也很乱,主要是弄不清楚川上cao六的意图。这个时候川上cao六忽然到中国来,难道是日本准备提前发动了?

    “这个微臣已经叮嘱过吴绍基,不过还是有一个问题,那里是北洋李鸿章的地盘,日本人真要是偷偷地接近这些地方。没有李鸿章的命令,恐怕吴绍基也不太好办,万一激起了外交纠纷……”陈卓沉吟着。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情。

    光绪眉毛一扬,勃然大怒道,“难道天津卫就没有地痞流氓了吗?他吴绍基使唤不动李鸿章的人,难道不会想点别的办法。你告诉吴绍基,朕不管他是绑架也好,还是抢劫也罢,不管用什么法子,都不能让日本人得到我大清的军事情报……”

    陈卓面露苦笑,没有言声。

    一阵凉风吹过。光绪稍许平息了心头的烦恼,也知道以自己皇上的身份,说出刚才的一番话,确实有些过了,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

    “朕也是没有办法,这是两国相争,事关生死存亡,朕也顾不得许多了……”说到这里,光绪忽然转过身。盯着陈卓问道,“如果明年日本发动对大清地进攻,依你的判断,结果会是怎样?新建陆军能否一战?”

    “明年?……”陈卓心中一惊,脸色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依微臣看来,明年日本似乎不大可能发动战争,完成战争准备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微臣……”

    “那是你地看法。”光绪扬了扬手,打断陈卓的话说道。“朕是说如果。如果明年日本发动战争,新建陆军能否一战?”

    迟疑片刻。陈卓默然的摇了摇头。

    眼下新建陆军刚刚完成基础训练科目,连基本的对抗练习都还没有开始,这些新兵和陆军学校的学员还不一样,陆军学校的大部分学员是从原来北洋武备学堂过来的,在此之前经过了一到两年的系统训练,而这些新兵除了基本的队列和单cao,军事素养,战术意识一点都不具备,这些东西是必须要靠时间来慢慢积累地。

    不能一战……光绪也明白陈卓说的是真话,天下原本就没有仅仅训练几个月就能拖出去打仗的军队,更何况是对付苦心积虑的日本人。

    想到此,光绪深吸了一口气,断然说道,“不能战,就想方设法拖住日本人,让他们摸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发动,这一层意思,你心里必须有数。还有就是,朕让你准备的人手,现在看来必须派出去了,朕要以防万

    “皇上放心,微臣已经从陆军学校的学员里面精心细选了1个人,都在李鸿章的淮军和吉林练军里干过,对东北一带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都还比较熟悉,皇上只要下令,微臣即刻安排他们过去。”

    “朕原本是想等林启兆在上海腾出手来,在东北建立起一块物资基地后,再把他们派过去,现在看来没有这么多时间了。你告诉他们,朕派他们过去,不是要他们招降那些马匪绺子,朕是要他们也落草为寇,将来谁的地盘大,谁下面地人多,朕给他的前程就越大。眼下,银子,朕给足给够,但是枪械方面,暂时还有些困难,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等过几个月,林启兆的人到了东北后,会安排人和他们联络的。”

    这些计划,私下里光绪已经和陈卓商量过好几次,原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

    “微臣明白,今夜微臣就去安排,最迟5天后,就让他们动身。微臣顾虑的是急切之间,他们要想打开局面,恐怕很难,皇上心里要有个数。”陈卓皱着眉头。

    对皇上的这个安排,陈卓心里其实并不是很认同,也不认为将来那些马匪绺子能成什么大事。两军交战,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那些没有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地乌合之众能作什么……但是皇上既然下定了决心,布置了这样地安排,他陈卓就只能跟着皇上往前,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光绪看了一眼陈卓地神情,就知道陈卓未必真正理解自己的这个安排。此时他也不想解释太多,世间的事情从来没有完全的把握,不过是留一个后手罢了。

    眼下,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津门那边,这个国家的虚弱都摆在那里,以前还可以说外强中干,现在就连外面的那层窗户纸都快没了,要防着别人摸清虚实,谈何容易啊!

    再看看对面的日本,连陆军参谋部参谋次长都亲自出面收集情报,而大清连一个情报机构都没有,对外人敞开大门欢迎,对自己像防贼一样……

    想到这些,光绪不由得一阵气苦,猛然一掌击在案几上,重重的声音把陈卓也吓了一挑。

    “皇上……”陈卓目不转睛的望着光绪。

    光绪摆了摆手,“朕只是心中郁闷罢了,日本人千方百计探听我们的虚实,可我们对日本人却一无所知,要想法啊,必须要想个法子,这个局面不扭转,我们就只能被动挨打……”

    “办法,微臣倒是有一个……”陈卓忽然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些奇怪的神情。

    光绪一怔,猛地转身,死死的盯住陈卓。

    “皇上或许忘记了,朕还有个舅舅……”一片静默中,陈卓的声音像扔进水面的一粒石子,让光绪的心,忽然间,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