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风云激荡(八)

第三十二章 风云激荡(八)

    乐寿堂内

    此刻黑压压的跪满了人,军机大臣、六部九卿全都噤若寒蝉的跪在下面,连大气都不敢出。

    朝廷百般筹划,调集重兵布防的鸭绿江防线又是如平壤那般,一日之间就崩溃了,而且崩溃的让人触目惊心。

    整条鸭绿江防线,除了宋庆调集聂士成、马金虚部在虎山进行了较为激烈的抵抗外,其余各部在日军发起攻击后不久,便纷纷溃退。原本宋庆言之凿凿,要集重兵在九连城与日军血战的,没曾想日军发起攻击后不久,驻防九连城的刘盛休部铭军慌慌张张的开了几炮后,便仓皇后撤。驻守各处的清军闻听九连城失守,既不援救,也不奋力一战,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退。依克唐阿所部退往宽甸,聂桂林、丰升阿所部退往大孤山,清军苦心经营的鸭绿江防线几乎是拱手让给了日军。

    与此同时,辽南也传来日军征清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的消息,光绪让军机处连番去电,督令北洋加强花园口处的防务,却不曾想李鸿章调派的赵怀业部两营人马,一直拖到六月二十九日才出发,此时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已经三天。闻听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赵怀业部言称日军势大寡不敌众,便匆忙退回了大连湾。

    消息传来,朝野内外顿时一片风雨飘摇。大清又败了。而且是大清开国以来从未曾有过地惨败,平壤失陷。北洋舰队被日军重创,现在连鸭绿江防线也被日军轻轻松松的就突破了,日军长驱直入。便是大清龙兴之地和山海关啊。

    而此时在辽南,日军征清第二军正在调集兵力,围攻金州、旅顺等处。金旅一失。整个辽东半岛便落入日军之手,辽南。已经危在旦夕……

    “打,打,打,都是叫着要打,现在好了,祖宗地龙兴之地都要被日本人占了,你们倒是说话啊……”慈禧怒不可遏的拍着桌子,神情间已是掩饰不住的惊惶。

    朝局政治,她向来都是梳理地很清楚的,对内有世铎、孙毓汶等人牢牢的把稳着大局。对外则依靠李鸿章地北洋。步子一直都是挺稳当的,这么些年来也没见出什么岔子。怎么日本人一打过来。整个局面便瞬间崩溃到不可收拾地地步?

    更让她窝心怨怒的是,50岁生日的时候。日本人侵占了琉球,好歹那个地方隔的远,眼不见心不烦,也就只当是没有看见罢了。现在可好,60岁大寿,日本人居然打上门来了,还步步紧逼,这小鬼子倒真的挑的好时候啊。

    “太后息怒,都是奴才们办事不力,让太后忧心了,太后还是要保重身体才好……”世铎跪着趋前两步,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保重身体。我倒是想好好保重一下。安安心心地呆在园子里面荣养。可你们让我安心了吗?我这才到园子里多久啊。天下就闹成了这般模样……”慈禧一连声地冷笑着。“我现在要地是办法。怎么着把这个局面挽回过来?”

    说到办法。下面跪着地众大臣都是战战兢兢地低着头。谁也不敢轻易说话。

    当初。大家伙大多还是主张打一打地。想想日本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是大清地对手啊。可万万没有想到地是。朝廷该派地兵也派了。该筹地饷也着急上火地让各省递解入京。北洋各部。朝廷地练军防军。眼下能抽调地都抽调过去了。连直隶省地兵力都基本上抽空了。这仗居然会打成这个样子。

    要是再败?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颤。拼命地咬着牙不敢再想下去了。

    隔了好一会儿。忽然听见军机大臣翁同抬起头沉沉说道。“仗打成这个样子。微臣等皆有不可恕之罪。但是一日丢平壤。一日再失鸭绿江。不是打不过日本人。实是前线各部不肯用命。临阵畏敌。倘若各部能坚守防线。与日军血战到底。何至于有如此不堪地溃败……今日之局面。日本人地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压根就不是为着朝鲜地事情。而是早就对我大清存着觊觎之心了。微臣恳请太后下旨。严办怯阵逃亡地叶志超等人。震慑各部。同时表彰坚守虎山地聂士成所部。激发全军血性之气。与日军血战……”

    话还没有说完。便听见跪在一旁地孙毓汶沙哑着声音说道。“翁师傅所说地血战到底。朝廷何尝不是如此想地。但是此刻拿什么去血战啊?朝廷可以调集地兵力已经全部用上去了。直隶、辽省各处现已无兵可调。再说这军饷物资。翁师傅管着户部恐怕心里更清楚。朝廷地财力已经河干海落。又从哪里去筹措银子?”

    “朝廷可下旨,让两江总督刘坤一招募湘军中敢战之士,调往锦州一线,况且我新建陆军第一镇还在辽东布防,扼守日本人进攻我大清龙兴之地的咽喉……太后,我大清无论土地、人口还是财力,都是十数倍于日本,倘若倾举国之力,如何不能与日本一战?”翁同此时也是寸步不让,咬牙说道。

    此时金州、旅顺等处危在旦夕,一旦金州、旅顺等处失守,李鸿章的北洋也就彻底完了,朝廷格局,瞬间便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翁同心中很清楚,皇上是一力主战的,此刻无论从大局着想,还是关乎未来的朝局,都是必须奋力一争的。

    “新建陆军第一镇不过一万多人,鸭绿江一线朝廷放了三万多人,还不是一下子就败退了下来?”孙毓汶冷冷地哼了一声。却也不再言语。

    正在两人争论的不可开交处,奕犹疑了一下。跪在世铎身后说道,“天津海关税务总司德国人德璀琳近日曾与奴才联系过,表示愿意居中出面进行斡旋。奴才寻思着当年中法之战时。正是德璀琳从中调停才签订条约地,此刻局势危急,日本人随时都有向我大清龙兴之地进兵的可能。可否让德璀琳出面试试?不过德璀琳也说了,希望朝廷能给他一个头品顶戴的身份。才好和日本人谈判,所以奴才想请太后地懿旨,看可否权宜授之……”

    奕的话说的很含糊,但是在座地都是听的清楚明白,这意思其实就是与日本人谈和。

    这些年来大清不就是如此吗,起先是朝野内外一片喊打地声音,似乎大兵一至,洋人就会乖乖的退回去,真的战端一开,全线溃败的时候。便只有一条路可走。与洋人谈和,横竖不过是赔点银子。只要大清的江山社稷还在,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奕这样说。慈禧心中也是稍感安慰,到底是自己人贴心,懂得冷暖,且不说今年是自己的六十大寿,总还有个喜庆的意思在里头吧。再说这战局要是一味的崩溃下去,再闹出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那样的事情,该怎么去收场啊?

    然而其中的轻重,又是慈禧不能不顾忌地。此刻朝野内外舆情沸腾,朝廷打败了,已经够丢脸地了,一旦与日本人谈和,势必又要闹出割地赔款的事情出来,清议舆论,立时便会大哗,朝廷地局面还稳得住稳不住,都很难说。

    想到这些,慈禧皱着眉头,转头对光绪问道,“皇上觉得该如何办啊?”

    “奕的意思说穿了,就是与日本人谈和,左右不过是割地赔款罢了。朕倒想问问在座地大臣们,倘若朝廷与日本谈和,该赔多少银子,又该割哪一处地方给日本人啊?”光绪缓缓的站起身来,目光冷冷的投向跪在下面的那些大臣。

    慈禧顿时沉下脸来,“皇上这是在说什么气话啊?局面艰难,朝廷便要想出一个挽救危局的法子出来,光说些空话有什么用。”

    空话?老子说了多少真话,实话,可满朝大臣,有几人听进去了?

    光绪忽然觉得整个心都收紧在一起,痛的他抽了口冷气。这个国家当真就虚弱到了连一点骨气,一点血性都没有了?

    背对着慈禧,光绪连头也没回,冷冷的说道,“朕曾经说过,要战,就要一战到底,绝不言和。今日朕还是这句话。仗我们是打败了,但还没有败到跪地乞和的地步……打的赢打不赢暂且不提,你们好好想想,一旦与日本人言和,大清从哪里拿那么多银子出来赔给日本人?要增加国库收入无非就只有一条,加赋!加赋势必激起民乱,民乱势必动摇朝廷根本,明朝是怎么亡的,难道你们都忘了!……”

    跪在下面的大臣都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连慈禧也是皱紧了眉头,光绪的话确也不无道理。

    “你们都是朝廷重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有朝一日九泉之下,列祖列宗问起,有哪块地是从你们手中割让给日本人的,又赔了多少银子给日本人,你们何颜以对?史书如铁,你们难道不想想后人如何评说?……朕只有一句话,倾举国之力,筹饷募兵,血战到底,就是战至一兵一卒,就是战到死,这一仗也必须打下去!”

    说到这里,光绪忽然话锋一转,带着些许冷笑说道,“你们不要忘记了,今年可是太后的六十大寿,你们难道想用一场惨败,用割地赔款来为太后贺寿吗?你们的忠与孝都到哪里去了?”

    乐寿堂里顿时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默中,跪在下面的大臣此刻被皇上的话吓坏了,一句话也不敢说,匍匐在地上。

    “皇上说的好啊……”慈禧听到光绪最后的那些话,颤抖着举着手,竟然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光绪在自己面前,说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话,一口气在心中接不上来,腾的一声把桌上的茶碗都扫到地上。

    李莲英赶忙上前给慈禧抚背,却被慈禧一把推了开去,“皇上既然这样说了,皇上想怎么战就怎么战好了,要是哪天被日本人打进了北京城,要是战到亡了国,九泉之下,我倒是要看看,是谁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说着,气得发抖的慈禧一把扶着李莲英站了起来,“小李子,我们回园子里面去,这些事情我管不了,由着他们折腾去……”

    刚走出几步,便听见光绪在身后说道,“亲爸爸放心,古来亡国之君,不过一死而已,儿臣宁死,也不会把这个国家亡在日本人手里。”一片。

    前些天,京城中无论官员百姓还是旗人闲散,无不等着鸭绿江击败日本人的消息,再怎么也没有想到,等来的却又是一场惨败,而且居然仅仅是一天的时间,鸭绿江防线就被日本人占领了,而日本人还在辽南登陆,现在正围攻金州旅顺等处,这才过去多少天的时间,局面怎么就崩坏到惨不忍睹的局面。

    大清,就算是随便伸出一个小指头,也比日本的大腿粗啊,地方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国力比日本雄厚,还办了那么多年的洋务,练了那么多的军队,怎么就败得这么惨呢?泱泱中华,何曾像今日这样,被倭寇打得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整个京城,整个大清上下,此刻就像是猛地被人刺中了要害,痛的哑口无言。

    一片震惊过后,便是铺天盖地的愤怒。御史清流们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严办临阵脱逃的将领,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巡抚张之洞为首,各地督抚也是文电相交,要求朝廷集天下之物力,汇天下之民气,鼓三军之斗志,整军备战……

    然而大清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大清又是败在哪里呢?却很少有人去想过,市井民间,朝野内外,此刻大都是对大清军队的暮气深重,前线统兵将领贪生怕死失望到了极点,心里暗暗盼望着大清能出一个岳武穆这样的人物,为大清力挽狂澜。而那支驻防辽东的新建陆军,似乎便成为大家伙唯一的指望了………

    玉澜堂内

    光绪对御史言官们的上书毫不理会,只是单独召见了吴绍基。

    此刻,朝廷中的大臣大都风闻了乐寿堂中的事情,对皇上第一次在太后面前出言不逊感到震惊不已。此时的局面已经再明不过了,太后甩手不管,皇上要战,兵从何处来,银子从哪里募集,都是要命的问题,眼下朝廷根本无力做到,要是再败了,皇上恐怕………

    “朕已经想好了,估计要不了多久,日本人就会攻陷金州和旅顺等处,国家危在旦夕,朕没有退路了……”光绪面色凝重的说道。

    吴绍基却没有说话,望着光绪连嘴唇都在颤抖。

    “朕当初给你们讲过文天祥的那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儿无愧。去办吧,生死之间但求无愧而已………”

    **到来的时候,反倒很艰难了,现在已经是凌晨3点过了,写的很慢,但是我想写的精彩一些,但求无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