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盛世古玩商在线阅读 - 第142章:决赛(一)青铜缶

第142章:决赛(一)青铜缶

    一刻钟的时间转瞬即逝,工作人员开始指导大家陆续进入前台。由于参加过前一阶段的斗宝环节,伍子对前台这种场面并不陌生,所以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激动和不安,脸上除了淡定还是淡定。他偷眼看看台下的第一排,二十位评委依次就坐,张文平、李刚、孙二喜、杨敏功都在。这四位谈笑风生,好像出席一个平常的开业典礼或者什么宣传会一样,看那副淡定的样子,仿佛对自己的藏品胸有成竹。靠近中央的坐位上董老爷子也在座,他不经意间朝伍子送来一丝微笑,仿佛在告诫他不要慌,成功必定是属于你的。再往边上看,李凯生、宋跃进也在座,这二位的表情比起前面那几位要木讷的多,不知道心里藏着什么心事。其它十几个人伍子就不认识了,不过他对这些人的印象普遍不怎么地,别看一个个看上去文质彬彬,其实肚子里满是花花肠子。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斗宝大会变了味道,成了有实力、有钱人的游戏。而伍子现在做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常规,他这种心态自然不会对这些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本次大会一共有玉器、瓷器、木器、杂项、书画、青铜器等六大项,一共十八件藏品进入决赛,相对应的也就有十八个藏品的代表进入前台。十八件藏品和十八个人分成左右两溜面对面坐在前台,每一边九个人。主持人在中间,开始大致介绍这些进入决赛的藏品。

    大赛组委会事先早已编排好,主持人的台词背诵的相当娴熟,每一件藏品都被运用上了华丽的辞藻来介绍,仿佛每一件都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主持人声情并茂介绍完之后,下面进入自由交流的环节,所谓的自由交流就是藏友可以随便看其他人的藏品,发现什么漏洞或者不妥之处以后主动出击,讲出其它藏品的缺点,提高大家的收藏知识,同时也为自己的藏品增加人气。

    主持人此话一出,现场开始sao动,不光是台上进入决赛的藏友蠢蠢欲动,连台下的观众也兴奋不已。他们最喜欢看的就是斗宝,因为真刀实枪的斗宝当中才能学到真东西,尤其是这个特殊重要的时刻,没有人会刻意保留古玩方面的知识,必定会为了胜利全力出击,这样普通人才能得到最有用、最有价值、平常难以得到的古玩知识。

    主持人一声令下,十八个藏友纷纷离开坐位,朝自己感兴趣的藏品靠近,都试图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对方藏品的漏洞,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伍子和老吴、老王略微商议了一下,他们之间粗略做了分工,伍子主要面对张文平那件青铜缶,老吴主攻李刚那件宋汝窑的青瓷,老王呢主要对付望古堂的那把折扇。把这三件藏品打到,其它的相对容易对付一些。三个人拿定主意,分别朝各自的目标走去,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伍子拿起高倍的放大镜直接把这件青铜缶看了个底朝天。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开始关注伍子他们那几件藏品,尤其是那把古琴和李唐那幅画,有好几个人驻足左右,同样捧着放大镜里外翻看。显然,这两件藏品也是众人心目中很有竞争力的几件之一。

    伍子猫着腰仔细观察眼前这件青铜缶,这件缶的形状跟一个瓷罐子差不多,圆腹、有盖、腹上有四个环耳。整个器物上布满青绿色的锈迹,不过保养的还算不错,锈迹没有掩盖器物的本来特征,腹身蟠螭纹的纹饰清晰可见。这种纹饰一般兴盛于春秋到战国时期,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这件青铜缶的年代为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的泥质类乐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埙,另一种就是缶。缶本来装酒的器皿,但是要是用来击打的话就算是一件乐器了。这件青铜缶在简介时被持宝人附会上了一个生动且尽人皆知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交好,双方的国王也就是秦王和赵王在渑池这个地方吃放谈生意,席间为了助兴,同时也为了给赵国一个下马威,秦王要求赵王弹瑟,赵王害怕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勉强弹奏一首。秦王洋洋得意,命令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为秦王弹瑟。赵王身边的名相蔺相如足智多谋,就暗暗靠近到秦王身边,以同归于尽的方式相威胁,非得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蔺相如视死如归的气势震慑住,不得已敲击了几下酒案上的缶。于是蔺相如也命令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一来两个国王,分别为对方演奏一曲,谁也没吃亏,谁也没占到便宜。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渑池会”。

    而参加斗宝大会的这件青铜缶,就被张文平很好的附会上了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无形之中这件缶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翻了几倍。从纹饰和器型上判断,这件缶确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时间上与渑池会也相吻合。这样的话这件青铜器的竞争力就空前提高,其所附会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没有哪一件参赛藏品可以比拟。单凭这一点,这件东西就占尽了先机。

    如果说这件缶就是当年渑池会之时秦王为赵王击打的那件缶,伍子打死也不会相信,因为这种巧合的几率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缶这种东西在当时十分流行和普遍,偶尔在春秋战国的古墓里出土几件也不奇怪。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这种附会虽然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但是一般人还找不到反驳的证据,因为这件缶的年代本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跟渑池会的年代相吻合。并且这件缶还取样做过14C的年代测定,结果表明确实是春秋到战国时期的,持宝人还专门拿来了鉴定证书。这样的话人家附会上渑池会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也不算胡搅蛮缠,至少人家有一定的证据。古玩这东西,一旦跟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挂钩,其价值立马会翻上几番。

    伍子将这件青铜缶仔仔细细上上下下观察了几遍,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相反,器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无一例外的表明这的确是一件春秋战国的器物。伍子开始灰心,张文平整个家族就是搞青铜器出身的,这样的大赛上不可能拿出什么残次品,应该百分之百是真品。而且这件缶的品相还不错,再加上渑池会这个深入人心的历史典故,张文平问鼎大赛冠军的野心可见一斑。他不经意间看看台下端坐的张文平,这家伙正斜着脸注视着伍子,他和伍子在一起吃过饭彼此都认识,甚至张文平还拉拢过伍子入伙。现在伍子一直盯着这件缶不放,显然对这件东西不怀好意,这当然令台下的张文平很不爽,他用一双略带嘲笑的眼睛斜视着伍子。那眼神似乎在说,小子别不识好歹,张家的东西也是你一个毛小子能随便打倒的吗。

    伍子把眼神收回来,假装没看见张文平的注视,他把这件缶放回原地,打算起身离开,既然没有漏洞再看下去只会白白耽误时间。

    伍子放下铜缶的一瞬间,眼神突然集中在缶身上面的盖子上。这个盖子该在缶身上相当吻合,几乎可以说严丝合缝,应该是原装不假。当然这不是伍子所关心的,他的注意力此时全放在了盖子上面的铭文上。铭文共有两行二十来个字,呈椭圆形排列在盖子周围。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还不太统一,比如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就有好几种文字流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流通的文字。伍子不是专门搞文字研究的,这些看起来眼熟的文字,他其实一个也不认识。不过自从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两行铭文上之后,他总有一种感觉,如果一定要在这件青铜缶上寻找突破口的话,这两行铭文或许是唯一的突破口。

    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一般都具有比较特殊的纪念意义,要么记录着器物主人的生平事迹,要么记录着器物的使用目的,要么记录着器物主人的身份,总之一旦青铜器上有了铭文,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比没有铭文的要高出许多,经济价值自然也跟着上涨了。所以一些没有铭文的真青铜器,作假者也会刻上一些假的铭文,或者原来的铭文太少,作假者画蛇添足再多刻画上一些,这样铭文多了,各种价值也就水涨船高起来。伍子总觉着一个小小的盖子上留下这么多的铭文,在青铜器当中非常罕见,而且也不成比例,如果非要留下铭文来记录主人的事迹或者器物的来历的话,铭文也应该在缶身,而不是在盖子上。伍子暗暗把这些铭文印在脑海里,哪怕有一点可疑之处他都要抓住,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机会。

    相互鉴定的时间结束,主持人提醒大家回归原坐,接下来是自由发言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其他人藏品的不足或缺点。发言不论时间长短,只要讲到点子上就可。十八位藏友面面相觑,这些人虽然不一定就是藏品真正的主人,但是他们至少是代表藏品本身来参赛的,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无疑都是古玩界的精英,这些人久经场面,鉴定过的各种古玩可以说不计其数,眼里不揉哪怕一丁点的沙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互鉴别,不用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孰优孰劣都在每个人的心里。

    片刻沉默之后,第一个发言的是走马灯的主人,那个戴着一副眼镜白白净净的中年人。他发言的对象是龙光宝业的那件翡翠雕刻品。这是一件整个翡翠雕刻成的玉白菜,绿色的部分正好是白菜叶的部分,白色的地方被雕刻成白菜帮子,可以说很好的利用了翡翠的颜色和原始的形状。这棵“大白菜”跟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棵有同样地异曲同工之妙。中年人在看过这件雕刻品之后,指出了两点:第一、这棵“大白菜”的菜叶很绿,比故宫博物院那棵还要绿,而且个头也比那棵要大,中国人看翡翠历来都是越绿越好,这一点跟国外有些不同,国外最受欢迎的翡翠颜色是红色,翡翠翡翠,红翡绿翠,也就是说外国人比较喜欢“翡”,而中国人更看重“翠”;第二、这件翡翠的水头儿不是很好,看上去绿地上面有些发干,如果水头再足一些品质就要超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