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阁总辞
精心部署的日本计划终于开始产生利润了,而且现在已经无需谢廖沙cao心,国际游资疯狂的做空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做多日本外汇市场。经过一开始的试探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的举动大大的助长了游资的嚣张气焰,现在唯一能和全世界的资金疯狂的对抗的只剩下了日本的银行系统。 随着日元的节节攀升,一笔又一笔的美元从日本流失到海外,日本人民在战后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外汇就这样被金融寡头们给瓜分了。留给日本的只剩下了无穷无尽的债务,数以万计的烂尾楼,还有一个又一个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破碎的家庭。 金融市场是零和游戏,有赢家就一定会有输家,谢廖沙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亏掉的。不过对于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来说,终于可以不用为资金的问题发愁了。 波罗的海之路的示威活动又让一部分外国投资者撤出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项目,现在整个经济特区的外国融资已经少了一半,而决定到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安家落户的外国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谢廖沙自己旗下的企业大部分都已经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立了新的项目,总算是让谢廖沙在面子上没有太难看。 剩下的那些企业主要都是各国的能源企业,比如法国的道达尔,英国石油公司,甚至连美孚都打算到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立分公司,他们所看重的无非就是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罢了。 现在摆在谢廖沙面前的现实已经很清楚了,苏联苦心经营多年的铁幕和钢铁洪流已经开始崩塌,无法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了。可是苏联还是有欧洲无法拒绝的东西,那就是天然气和石油。只要控制住了石油和天然气,哪怕铁幕真的不存在了,欧洲永远都无法和俄罗斯闹翻。美国虽然有钱,却解决不了欧洲的稳定能源供应问题,而稳定的能源供应则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美国永远都无法为欧洲解决的问题。所以哪怕苏联再不受欧洲各国待见,苏联的天然气资源永远都是欧洲各国政府最好的朋友。 欧美的石油公司依旧黏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拿到苏联的天然气。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谢廖沙启动了连接西伯利亚油气田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之间的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就算苏联所有的企业都不挣钱,天然气依旧可以带来稳定的利润。而且管道工程将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苏联现在混乱的经济。 谢廖沙将报告上交到了政治局,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而与此同时,谢瓦尔德纳泽也和波兰和匈牙利政府达成了协议,苏联将会分批的从两国的境内撤回驻军。这些驻军的安置问题因为谢廖沙的管道工程计划而有了稳妥地安置方案。整个管道工程预计将会提供大约五万个就业机会,如果算上配套的设施和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基本上恶意在短期内提供将近二十万个就业岗位。 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要求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实行自治政策,因为这里是向国际开放的区域,不可能按照苏联一贯的方式来进行行政工作,因为效率实在是太慢了。戈尔巴乔夫明白谢廖沙的意思,只是对谢廖沙提出的人选耶利钦感到有些不满。 “耶利钦同志担任过莫斯科市委书记,大规模城市建设他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有经验的多,而且耶利钦在欧美媒体那里的口碑也很好,有他在,那些外国投资者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所以……”谢廖沙察言观色的问道。 戈尔巴乔夫考虑了一下,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财政大权并不在政府手里,而是在外经贸部手中,而耶利钦说起来虽然是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一把手,但是他其实只是帮谢廖沙管理特区建设的二把手,那里现在还是一片荒芜。就算给耶利钦这个机会他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想了半天戈尔巴乔夫也找不出来耶利钦有威胁的地方,他索性就同意了谢廖沙的建议,毕竟派一个曾经担任过政治局候补委员兼莫斯科第一书记的人担任经济特区的行政一把手,也是向全世界表达苏联对经济特区的重视。
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认可,谢廖沙终于可以把一直顶着顾问头衔的耶利钦扶正了。现在谢廖沙算是耶利钦的领导,耶利钦要向谢廖沙汇报工作。不过谢廖沙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工地上的这好几万建设工人可不好管理,他们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除了吃饭和工作之外还要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他们要住房,要看病,要入党,要娶妻生子,这些繁琐的事情谢廖沙根本就管不过来,谢廖沙只关心如何能更快的完成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所以谢廖沙把这些不感兴趣的工作一股脑的推给了耶利钦去处理。 一直待在瑞士的列别捷夫在谢廖沙的首肯之下,接受了来自日本媒体的采访,他向日本媒体描述自己对日本经济的研究资料全都是来自于公开的资料。列别杰夫的这番说辞倒是没有让日本人感到怀疑,因为事实确实如此,他们关心的是浑水背后的做空者是谁。对此列别捷夫表示毫不知情,他只是提供咨询服务而已。这让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大失所望。 不过日本的记者们倒是不用担心没有新闻素材了,因为就在警方宣布将会对竹下登任命的内阁官房长官藤波孝生正式发出逮捕令之后,人们在藤波孝生的家中发现了他的尸体,经过警方的初步勘验,藤波孝生是服药自杀的。消息一出,整个日本都为之哗然。藤波孝生为谁而死,就算是不相干的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的死让警方的调查只能止步于藤波孝生,而无法调查竹下登首相在整起事件之中富有的责任。 躲过了牢狱之灾的竹下登再也没有脸继续赖在首相的位子上了,而其他自民党的大佬们也都备受媒体的责难。于是经过一番纠结之后,竹下登内阁终于宣布集体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