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布衣王侯在线阅读 - 一百零九章 高山流水

一百零九章 高山流水

    PS:如果说慕容燕是李奕的知己,那各位书友就是甲鱼的知己,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李奕知会了六安知县,回到慕容燕的府上,叫慕容燕备齐人手到码头去押解粮食,而此时慕容燕在听泉轩等候多时了。

    “看来李兄此行果然奏效,来来来,茶已经备好,快饮了此杯。”慕容燕一身白衣端坐在琴台之上,见李奕前来立即起身祝贺倒。

    “幸不辱命,总算没有误事,你可速叫你的人带着文书到码头上去运粮,想那六安知县应该不会再阻拦了。”李奕庆幸的说道。

    “不忙,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慕容燕从桌上抽出三张银票递了过来。

    “一点小意思?这点意思可不小啊。”李奕展开银票一看,是三张一万两的银票,看来这慕容燕比卢俊可大发多了。

    “李兄来去匆匆,一路辛苦,算是给李兄的一点跑路费。”慕容燕淡淡的说道。

    “看来我跑这一趟挺值钱啊,三万两,慕容兄大手笔啊,当我这个七品知县数十年的俸禄。”李奕拿着这银票自嘲的说道。

    “李兄大可放心,这银票到我慕容家任何一家票号都可兑换,任何人都不会知道。”慕容燕看李奕脸色有异,强打着笑脸说道。

    “没有人知道?不过慕容兄这个听泉轩得改个名字了。”李奕淡淡的说道。

    “哦,改名字?”慕容燕一听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改为四知堂如何?”李奕若有所指的问道。

    四知堂杨姓堂号,出自东汉名士杨震。东汉永初二年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路过昌邑。而昌邑县令王密则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王密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李奕正是借这个典故讽刺慕容燕的赠银之举,慕容燕虽是富商子弟,但学识渊源自然知道这个典故,一时间被臊了一个大红脸。

    “慕容兄,你这私赠巨款不但侮辱了我,也侮辱了你,所谓人无信而不立,当日我们既然定下了规矩,那我们就的按规矩办事,当日招商之后,这军粮一事由你慕容家办理,如今哪怕有千难万难我也会帮你解决,此为公义不是私恩,慕容兄此举置我李奕于何地,置你慕容兄于何地?”李奕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我慕容燕小看了李兄,还望李兄不要见怪。”慕容燕开始见李奕拒绝以为是李奕假清高,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三万两白银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一个七品知县有足够的诱惑力,可听到李奕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慕容燕知道自己是真小看李奕,俯下身子给李奕配了一个不是。

    “慕容兄快快请起,我也知道如今这大明的官场风气,想办事就必须要这点小意思,可我李某人有自己的底线,该我的钱我会拿,可不该我的钱我一分都不会要,只要把这粮草一事办好了,比给我多少银子都好。”这批粮食还要靠慕容燕押运,不能把关系搞的太僵,李奕刚才的话语气有点重,赶紧扶起了慕容燕安慰道。

    “有李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粮草一事我一定尽心办理,绝对不会出任何岔子。”慕容燕听到李奕这掏心窝子的话,心中颇为感动,慕容燕是商人出身,虽说家财巨万,可在很多大明的官员眼中,不过是个夜壶一般的存在,用的时候当然是合作愉快,可只要事情一了就扔到一旁,生怕坏了自己那清廉的名声,李奕虽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三万两白银,可却是真性情,反而比那些外表清廉内心贪婪的官员不知好多少倍了。

    “其实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慕容兄答应。”李奕语气诚恳的说道。

    “李兄请说,只要我办得到的绝对没有二话。”慕容燕朗声答应道。

    “此番慕容兄借筹备粮草一事,在各个地方收购房产,我想说的是各地的百姓此番遭了兵祸,已经是损失惨重,希望慕容兄在收购房产的时候切莫把价钱压的太低,让各地百姓雪上加霜,不过我也知道商人逐利乃是天性,我这个请求有点强人所难。那这三万两银子的情我收下了,不过这银子我就不收了,希望慕容燕拿去贴补一下各地的灾民。”李奕知道如今的慕容家垄断了粮草转运的差事,垄断带来的就是暴利,这件事情是李奕种下的因,那李奕就想了了这个果。

    “好,这事我应下了,我这就发话,收购的价钱提高三成,绝对不会让各地的灾民戳我慕容家的脊梁骨。”慕容燕听到李奕的一番话心中颇为触动,李奕不是道德君子,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鄙视商人的逐利天性,而是说这三万两白银作为补贴,尽量弥补自己的损失。

    “好,事不宜迟,慕容兄赶快安排人去码头运粮吧,我也得马上赶回大营去了。”李奕听到慕容燕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心里顿时一阵欣喜。

    “今日听李兄一番话语,让我大受裨益,心中激动难掩当弹奏一曲,请李兄欣赏。”慕容燕说完来到自己的琴台之上,准备抚琴一曲。

    “好,慕容兄有如此雅兴,我自当奉陪。”李奕一听痛快的应承道。

    “此琴名为焦尾,乃是汉朝末年蔡邕所制,传说当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蔡邕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此琴流传千年,经过各位名家弹奏,到了本朝为昆山王逢年所收藏,我花了万金从王逢年的后人手中购的,一曲高山流水还望李兄欣赏。”慕容燕细细抚摸着桌上的古琴说道。

    李奕闻言大吃一惊,没想到这琴竟有如此来历,仔细观察之后果然发现琴的尾部有一点焦痕,琴身表面为漆面黯红,有着细密裂纹,如冰面的冻痕,与传说中的焦尾琴果然如出一辙。如果说蔡邕还有点陌生的话,那他的女儿蔡文姬可是如雷贯耳,这父女俩都是汉朝末年的大乐家,与其说慕容燕是在弹一把古琴还不如说他是在弹奏一段历史。

    慕容燕端正坐姿,视琴的神态,如同是碰到一位久别重逢的挚友。音韵起后,如同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宇,大气蒸腾,阴晴不定,李奕之感觉自己好似伫立在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有飘飘欲仙之感。渐渐乐曲节奏开始轻快,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悉心聆听,李奕心中愉悦之感油然而生。旋律如歌,正是“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乐曲的高潮部分旋律则跌宕起伏,紧接着是急促的流水声,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李奕眼前浮现出一副“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如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乐曲渐渐平静下来,接近尾声。犹如轻舟已过,水未平,泛起层层涟漪。接着又重复了前面如歌的旋律,节奏快而有力,充满热情。又似流水复起,激浪拍岸穷。

    到了尾声部分,旋律由下向上,富于激情,流水复起之势未减,令人回味无穷,李奕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rou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以前一直以为是古人的夸张之词,今日听慕容兄演奏一曲,乃知古人不欺我矣。”李奕久久沉浸在这琴音中不能自拔,许久过后才怅然感慨道。

    “琴音有幸,能入李兄之耳,今日能弹奏此曲,与李兄有莫大干系,我不如伯牙,李兄却胜子期多矣。”知音难寻,当年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慕容燕就是借这首高山流水向李奕表达自己的心迹。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慕容燕以俞伯牙自比却把李奕比作钟子期,仰慕之情尽露。

    “慕容兄这个朋友我李奕交定了。”由琴知人,慕容燕能弹出如此雅曲,李奕知他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商人,故而朗声说道。

    一曲高山流水让两人之间的那点小芥蒂烟消云散,两人终于重归于好,也为这高山流水遇知音再续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