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汉末三国志在线阅读 - 第067章 政治和经济成就

第067章 政治和经济成就

    除了军事和外交方面外,孙权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成就也并不小。

    【政治方面】

    孙权在吴国内政方面主要是平衡淮泗集团和江东本土势力,历史上孙家依靠淮泗集团起家,占据江东后,孙权积极拉拢江东本土势力,大举提拔陆逊、顾雍等人,形成了两大势力平衡的局面,在淮泗集团做大时,他支持江东本土势力,在江东势力做大时,他采取打压的策略,以保证两大势力之间的平衡,确保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地位。

    另外,自从曹cao大规模开始屯田之后,孙权在掌权之后也开始学习,并且同样也分为民屯和军屯,历史上孙吴屯田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当时孙权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关于孙吴和曹魏屯田的区别,本人并没有查到,个人认为差别应该不是很大。不过孙吴屯田和曹魏屯田实际上的区别还是有的,最大的区别就在屯田主体上面,曹魏的屯田主体是一般百姓,然而东吴的屯田主体应该是以山越居多。

    在两汉时期,中国南部开发程度并不高,所以汉末三国时期南方人口是比较少的,而且南方州郡又大,完全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所以孙吴的掌权者以及将领们经常讨伐山越以用来掠夺人口,在当时山越人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又爱作乱,所以讨伐山越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得到人力,二是可以减少叛乱。孙吴本土的百姓并不缺少土地,南方又相对稳定,所以缺乏屯田的基础,只好靠掠夺山越人了。

    在水利方面,孙权于黄龙二年(230)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孙权夺取荆州后,还曾经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且也进行过宽赋减息的政策。

    【经济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早期南方开发的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在孙权掌权之后,对于江南一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日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当时,孙吴比较出名的行业包括了造船业、青瓷业、铜铁冶铸业以及纺织业。黄武五年(226),孙权曾在武昌建造船舰,取名“长安”,是可乘坐三千人的大型船舰,当时的孙吴的水军更是举世无双,曹魏方面都完全无法和其相比。

    吴国时,青瓷器主要产地包括如今浙江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风化后的岩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种瓷土含铁量较高,是烧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与石灰石配制而成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

    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武昌和会稽是孙吴的两个手工业中心。武昌的铜铁器和刀剑大量地运到建业来供应王公贵族们使用。孙吴的青铜镜制造业最为发达,这得益于中国东南部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从东汉中期起,会稽郡就成为了青铜镜制作的中心。

    纺织业以葛布、越布最为精致,其柔软程度甚至超过罗纨。孙吴还盛产“八蚕之锦”。

    除了这些之外,孙权对于海路的沟通也是下了很大的精力,这也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海上的商路,包括通往辽东甚至东南亚一带的路线。

    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

    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但从货币的发行情况上来看,孙吴的通货膨胀也是相当严重的。嘉禾五年(236)春,东吴铸造大钱,一枚当小钱五百,钱的上面刻有“大泉五百”。孙权还下诏要全国官民交铜,按铜数量付钱,并且设立禁止私铸铜钱的法律。

    仅仅两年后,赤乌元年(238)春,孙权就又开始铸造一枚可当小钱一千的大钱,钱的上面刻有“大泉当千”。现在还考据出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的铜钱,虽然后面两种货币不能确定是不是孙权掌权时铸造的,但已经可以看出来当时孙吴已经着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