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锦衣当国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借贷生财 京津倒流

第四百一十一章 借贷生财 京津倒流

    ,锦衣当国

    陈思宝和唐四海几个人最近虽然很得家中看重,但也没有到谈笑间弄出五十万两银子来的程度。

    荣华富贵说到底还是为了个钱字,京师勋贵人家倚靠朝廷拨下的那些俸禄赏赐是不够的,节省着点或许可以,可谁家不是锦衣玉食,还要在外面摆个面子出来的,赚钱总是要多多益善。

    赚钱的法子无非是收地租做买卖,京师左近,北直隶各府,也就是那么几处好田地,谁都死死盯着。

    皇亲国戚,内廷大太监,外朝大佬,那一年不为城外的争水争地闹些纷争,可庄子放的远了,下人又未必信得过,上下其手的,赚到钱赚不到钱不说,没准还要招惹麻烦。

    做生意倒是不错,奈何天下间哪有那么多稳赚不赔的生意,稳赚不赔的还是在上面最大的几个人手里攥着,轻易不会撒手的。

    其他的,祖祖辈辈好不容易弄出些银钱来,难道在生意上赔了去不成,可这么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爵位两代三代的传下来,和天家的情分也没几分了,没银子维持花销,没银子上下打点走动,那就真维持不住了。

    天津卫这边开店铺就能赚钱,生意红火的惊人,但也有聪明人能看明白,在天津卫地方随着大批店铺的开设,这暴利红火也会慢慢平静下来,终究还是有人赚有人赔。

    可这保险行却真真看不出什么风险来,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但真出事的能有几家,赔付上丢不进几个钱,但保险行的收益增值来自天津卫的基建和各项租金的收取,这可就是稳赚不赔了。

    生意赔赚不说,可都需要走路,都需要用港口仓库堆场,都需要租用商铺,这钱不是稳稳当当的入账吗?

    何况保险行各项生意都是由天津卫官府支派,还款的担保都是用海上和河上的税银,这更是给人安了一份心。

    这样稳赚不赔,而且间接直接可以控制天津卫商界的保险行,王通也不会让他们插手进来,目前王通三江商行和其他两家货栈商行在保险行有最大的话语权,如果再进来这五十万两银子,立刻打破持股份额的平衡。

    不过京师内的勋贵们凑出了五十万两银子,并且让陈思宝他们来询问观望,这样的投资王通自然不会放过。

    而且京师那些勋贵们有五十万两放在天津卫,为了这一大笔钱财的安危想,这些人肯定会站在天津卫这边,为天津卫摇旗呐喊,提供帮助。

    **********

    “莫说什么闲钱不闲钱,这是京师多少家的银子?”

    王通直截了当的问道,陈思宝嘿嘿笑了两声,开口回答说道:

    “我家和唐家出的最多,他们几个家里也都不少,其余亲戚朋友,还有些在京师的世交,还有个十几家,大家手里的闲散银子凑了凑。”

    “你我是虎威武馆一同出身,有些话也实话实说,保险行那边不行,但有些别的生意可做!”

    听到王通这般说,陈思宝脸色阴了下,他在京师就没怎么吃过亏,飞扬跋扈、春风得意到今天,提议被别人驳回,立刻有些受不了,不过他反应的也快,知道什么人得罪的起,什么人得罪不起,面前这位就是抽他耳光,他还没出说理的人物,匆忙挤出些干笑问道:

    “王老大,家里长辈这次让我过来,就是问问王老大你这边有没有一起发财的法子,要实在不行,河边海边的铺子也行。”

    王通笑了笑,摆手说道:

    “你们既然求到我这里,怎么能让你们扫兴回去,两个生意,你看看愿意不愿意做!”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王通开口说道:

    “一是造船,关外有钱,奈何货物走山海关费时费钱,山东到辽镇金州那边又是小打小闹,如果咱们这边造出船来,贩运货物去关外买卖,再运回特产,那赚的金银是车载斗量,莫说去往关外辽镇,就是天津卫又有多少人想弄艘船出海贸易,可船匠稀少,连买船都没有地方去买,不过造船也是花费大笔银子的勾当,一家一户承担不起,需要众人集资凑钱,只要建成,必然大笔金银进帐。”

    说到这里,看到桌上几个人都有苦苦思索的神色,王通又继续说道:

    “第二个就是借贷,辽镇运了几百根大木来天津卫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吗?”

    看到众人点头,王通笑着说道:

    “贩运木头那人赚了银子,在天津卫大肆采买,带了整整二十几船的东西回去,听说咱们天津卫的南北货物在关外价钱最起码翻个一倍,带了那边的特产再回来,这又是一笔大进项,天津卫这边的三江商行和几家商行知道了,就想趁着封海前后跑一次,你们也知道,这消息早晚大家知道,去得人多了,货物多了,价钱早晚要降下来,赚的也就不会那么多,所以这次这几家商行准备集合百余艘船,多多带些货物过去,可前面这几家商行都在保险行投了不少现银,百余艘船的货物需要的款子不凑手,所以就想借贷。”

    听到这时,大家都有些明白,注意力完全被王通所说的所吸引:

    “稳赚不赔,他们想要借一笔钱,这笔钱回来就还,给二成的利息,本来我打算让保险行借出去,可这么多船出海,保险行还要上保的,他们又是保,又是借的,放在一家不合适,所以这生意就准备叫上几个人凑出这笔钱来。”

    海船从天津去往辽镇,往返不用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就有二成息,这可是划算之极的买卖,众人都是心动。

    王通手拍了下桌子,笑着总结道:

    “天津卫的生意如今做到了关外,今后还要做的更远,这样缺银子要借贷的肯定会越来越多,我打算专门成立家店铺,就做着借贷生息的买卖,不知道你们几位有没有什么兴趣?”

    富贵人家多有把家里闲钱借出去生息的生意,往往都是高利贷的买卖,可那是小额的银钱,这几十万两上下关系太大,却不敢用高利贷的法子,王通所说的这种,环环相扣,倒是稳妥。

    从京师来者几个人中,除了唐四海是皇商背景,懂得些买卖经济之道,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个似懂非懂,王通一套套的说完,他们在那里都有些迷糊,王通也知道他们几个是做不了主的。

    自从保险行之后,许多想法在王通脑海中冒出来,天津卫这种繁荣局面正适合他这些想法施行,集资借贷今后还有种种安排变化,却不必在这里讲明了。

    “不急着拿主意,毕竟这么大笔银子,回去商议下再说,你们现在都在京营当差,难得出来一次,在天津卫好好玩玩,如今天津卫南北好玩好看的什么都有,只要兜里有银子就成,你们几个连银子都不必担心,一切花销都在我身上了!”

    屋中几人都是大笑,这对于天津卫来说可是大投资商,一定要吃好玩好才行,王通这点明白的很。

    气氛更是轻松,却说到了返乡还没有回来的历韬,陈思宝的消息却灵通的很,感慨的说道:

    “历家如今在宣府风光了,历韬他爹原来是分守参将,这次搞不好能坐上宣府副总兵的位置,有这层关系在,历韬游击的前程还是有的。”

    *************

    十月初的时候,那三十多艘去往辽镇的船回返,装了满船的关外特产,又带了近千根大木回来。

    除了这些,还有近百名随船而来的辽镇商户,这些人大都是辽镇上下各级军将的亲戚或者亲信,孙守廉第一次趟开了商路,赚了大钱,大家的心思都是动了,按照守在港口的坐探回报,这近百人差不多分为十拨,都带着大笔的金银。

    天津卫第一次出现了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到货的情况,因为关外的豪商们来晚了,三江商行和其他几家大商行把适合关外的货物都收购囤积了起来,南北各处的海船来到后卸货也没有急着回返,都在天津卫等候去往关外。

    辽镇豪商看到这局面也是心急的很,各家商行货栈都知道这是将来的大买家,各显其能的替他们解决货源。

    京津之间,原本天津卫的货物只是流向京师,这次破天荒的,京师内开始向天津卫运货,京师各家店铺的货物或者被总店收回,或者被高一点的价格收购回去,因为天津卫有更高的价钱,还有更长远的利益。

    这样的局面下,谁都知道此次出航是稳赚不赔,襄诚伯陈金胜牵头,京师三家勋贵,两家皇商以及他们的亲友,凑出了二十万两银子送往天津卫,他们还是不放心,反倒是陈思宝几个虎威武馆出身的,东凑西借的弄了三万两私下送过来了。

    万历七年十月十六,一百三十七艘海船从天津卫出发,前往辽镇,预计停泊的港口是盖州卫向北几十里的娘娘宫所在,海船最小的也有六百八十料,这差不多是大明立国以来,自三保太监下西洋之后,最大规模的海运航行。

    送走这支船队没几天,广东水师提督陈璘派来的船队到达了天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