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奉系1927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章 敌机来袭

第三十八章 敌机来袭

    “第一层警戒布置完毕!”

    “保障车开走,立即清空所有跑道!”

    “气象站报告最新情况,各观察哨注意瞭望,小心别认错了人!”

    “把消防车开到备降区,医护人员集合待命!”

    “立即接通电源,探照灯连集合待命,高炮保持警戒!”

    “。。。。。。”

    顶着瓢泼的大雨,穿着斗篷式无袖雨衣的士兵们在机场和停机坪前来回穿梭,忙成了一团。黄豆大的雨点砸在塔台的楼顶上跟鞭炮一样劈啪作响,海量的雨水在平屋顶上聚集后顺着雨水管留下,沥青路面上的积水一直漫到了脚踝。塔台二楼的指挥大厅前,特制的防弹玻璃在雨幕的冲击下变成了哈哈镜,视线模模糊糊的就是看不清楚。窗外隐隐约约的闯来军官们的口令声,室内潮湿的几乎可以拧出水来,人的心情也不可避免的跟着变糟。

    “长官,机场所有跑道全部清空,消防和医务人员已经在备降区集结待命。121探照灯营所部400人连同24部探照灯/跟踪灯全部进入战位,随时等候开机命令!”皮鞋被雨水淋湿后开始发张,每走一步都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半边身子被雨水淋湿的副官,冲进了进来。

    “知道了,气象观测站有最新消息吗?”默不作声的点点头,望着窗外糟糕的天气,亲自坐镇塔台的秦漠一脸的阴沉。

    “长官,降雨云团正在偏移,机场上空能见度正在改善!”抖了抖雨衣上的水珠,小副官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阁下,请您放心,我们的飞机都装备有完善的导航和盲飞系统。只要不是雷暴天气,飞行安全是可以保证的。”擦了擦单边眼镜,同样板着一张脸的曼施坦悄声安慰道。

    “我知道,可是凡事总有例外。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可是眼下我们承受不起任何非战斗损失。”努力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秦漠无奈的摊摊手。

    当年的甲午一役,从牙山到辽东几乎整场战争就是李鸿章的个人专场。以北洋一偶去对阵日本一国,作为洋务运动的先驱,一手扶持起淮系的李中堂顺着洋务运动的潮流,集合整个国家的力量前后历经十年时间,才积攒起当时的家底。阴差阳错的落户民国时期,就算坐拥开挂一样的系统,发展到今天依旧是一个连军阀都算不上的小配角。日本在华的一家独大是西方列强所不愿意看到的,再加上还有一个搅屎棍一样的某光头,日本全面对化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日本陆海军全面进逼的威胁确实实实在在的,第三和第六两个师团已经搭乘海军的运输舰飘在海面上了。青岛还有日本第二特遣舰队一部,军事上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再加上家底薄弱,就这么三瓜俩枣的还要整天小心磕了、碰了。

    “长官,收到无线电通讯,四中队请求引导降落!”手心里都攥出水来的通讯兵,猛地摔下耳麦,兴奋的大声呼喊。

    “探照灯开机,指明方位,引导降落!”一群高级军官挤在塔台里,一支束手束脚、大气都不敢出的管制员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就在探照灯开机的同时,塔台里所有的高级军官抄起望远镜,在警卫和副官的簇拥下一窝蜂的冲了出去。

    之前殚精竭虑的时候,雨势已经慢慢变小,探照灯的强光刺穿薄薄的云层摇晃着光柱为机群指明跑道的方位。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天边回荡,距离的不断拉近14个排球大小的黑点随着高度的不断降低变得越发清晰。仅凭rou眼观察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众单发、下单翼的双座轰炸机,从地面望去海鸥般双弯曲的机翼成了最明显的特征。

    “嘿,是斯图卡(Ju-87)!”终于在装备系列中看到了熟悉的德国货,从副官手里接过望远镜的隆美尔,冲着正在降落的飞机兴奋的嚷嚷着。

    比起隆美尔的喜形于色,一边的曼施坦因则淡定了许多,这位久经战阵的参谋长兴趣显然在别的方面——这些斯图卡没有固定式起落架!

    由于研发年代较早(1933年),这款在平行时空中名声大噪的俯冲轰炸机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瑕疵。粗壮的固定式起落架配合前翼的减速板对于提升投弹精度出力甚大,但是不可避免的破坏了整机的气动外形。可观的载弹量背后,是以压缩机内燃油和续航力作为代价。再加上薄弱的防御和始终上不去的航速,在初期的辉煌过后,这款脍炙人口的俯冲轰炸机在二战后期彻底的沦为了标靶。站在指挥员的角度上,曼施坦因对于这款明显魔改过的斯图卡大感兴趣。等到14架轰炸机依次降落在跑道上后,这位实干派的参谋长立马兴冲冲的围了上去。

    “将军阁下,陆航第四中队14架俯冲轰炸机奉命转场济南,安全抵达请长官指示!”飞机停稳后猛然发觉自己被一群将校军官包围了的飞行员,在受宠若惊之余领航的长机上钻出一名上尉来,忙不迭的立正敬礼。

    “黄炳坤上尉吗,辛苦了,秦漠阁下一直在担心转场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平安抵达就好,那么可以的话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座机吧。”啧啧有声的绕着这架魔改后的斯图卡转来转去,曼施坦因摸着下巴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是的,长官!长11.5m、宽15m、高3.88m,配备一台1400马力的Jumo211J-1型水冷发动机。在生产(兑换的时候)对起气动外形进行了改进,将起落架改为可收放式,作为补偿措施扩大了减速板面积并对机翼前缘进行改进。另外在机身内部还加装一个了150升内置油箱,尽可能的在载弹量和航程之间找到平衡。全机配备三挺12.7毫米航空机枪(前二后一),最大起飞重量6.6吨,实用升限7285m,爬升到4575米需要19分钟。最大飞行速度420千米/每小时、巡航速度190~320千米/小时,最大载弹量1.5吨(短途飞行),挂在一枚500公斤航弹时(弹舱内)作战半径可以达到560公里。”指着刚刚落地的轰炸机,负责带队转场的上尉如数家珍的介绍道。

    从资料上来看,除了腿依旧不够长外,莫改的斯图卡各项数据相当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原型机的潜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改进。除了短腿的毛病还没跟之外,各项参数相当可观,作为俯冲轰炸机/强击机足够用到二战结束。而根据试飞员的亲身体验,这批魔改后的品种依旧可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自动计算装置可正确计算出开始俯冲和拉起机头的时机,极大的减轻飞行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投弹精度和安全性。增大的减速板代替了固定式起落架的作用,经过一些列改进后新的斯图卡在熟手的飞行员手里,圆径误差甚至可以降低到20米!

    联想起日本陆海军糟糕的防空能力,在一边旁听的秦漠阴毒的笑了,这一一次要你们在济南城下磕的头破血流!

    顶着瓢泼大雨顺利完成转场后,这些飞行员一下飞机就被机场后勤引导了食堂里,好吃好喝的款待自不必说。随着一个中队的斯图卡入列,陆航的规模扩充到四个中队60架的规模,勉强能应付当下济南的战事。而随着技术兵器的到位,在平行时空中大放异彩的鲁德尔也终于大笑着告别了双发的SB-2,带着手下一帮空勤人员欢快的前往机场进行交接。这位曾经累计报销了一个装甲集团军(500多辆装甲车辆)的空中王牌终于干回了老本行,冲着一中队的新飞机笑的合不拢嘴。赤着胳膊上阵,亲自指挥车地勤们将一架架崭新的斯图卡牵引进机库,进行维护保养。

    在战争中,机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平等的,就看谁能抓住先机。就在一个中队的斯图卡顺利的降落在即将机场上的同时,留守青岛的日本海军第二特遣舰队终于等来了雨过天晴的时刻。因为气象原因而被迫延后的出击任务,终于得以展开。穿着白色工作服的机械军曹们骂骂咧咧的揭开了机身上包裹着的防雨布,湿漉漉的草地上三架翼展庞大的三菱十三式攻击机(见注释1)静静的停在异国的土地上。机翼上硕大的赤色rou丸在雨后的阳光下鲜红得耀眼,这种由三菱重工委托英国工程师研制的双翼舰载鱼雷/水平轰炸机自从923年服役以后因为性能优异而饱受军方欢迎,一直服役到30年代中期才宣告退役。

    在转发完第六师团福田彦助的求援电报后,这支距离战区最近的日本军队,对于陆军马粪的吃瘪海军表示喜闻乐见!按照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奇葩的关系(陆军要搞航母和战舰,海军要搞坦克和陆战队。。。。),对于陆军的失败海军上下都抱着一众幸灾乐祸的心态选择旁观。但是奈何军部的命令不容讨价还价,脑子还算清醒的联合舰队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组织舰船将第三和第六两个师团加速运往青岛登陆,一方面命令青岛方向的第二特遣舰队配合作战。抱着“陆军马粪战五渣”的心态,心高气傲的海军们未尝没有以一己之力横推济南的宏远。但是奈何军舰上不了岸,距离战场最近的第二特遣舰队更是只有400名陆战队员,于是急于证明自己能力的海军很快把主力打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海航身上。早前抵达青岛的一个舰攻小队被要求在坂田少尉的带领下,出击轰炸济南,以彰显“大日本帝国”的荣耀。

    “砰~~~砰——嗡~~~嗡~”

    “武运长久!”完成整备后,军曹们羡慕的咽了一口吐沫,冲着机舱里的飞行员一躬到底。随即,麻利的撤走登机用的舷梯,摘掉两侧机轮前的挡板,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抱头跑开。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这批出击济南的十三式攻击机全部挂载着反舰用的500公斤级航弹,安装碰撞引信后充当普通航弹使用。领航的坂田少尉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比划着手语,三架满载的攻击机晃晃悠悠的在草地上开始滑跑。

    注释1乘员:3人(驾驶,投弹手和后部机枪手)

    机长:10.13米

    翼展:14.78米

    机高:3.52米

    空重:1,750公斤

    最重:2,900公斤

    最快速度:198公里/小时

    飞行时间:5小时

    升限:4,500米

    发动机:水冷式发动机(650匹马力)

    武装:机头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 机后一挺7.7毫米口径机枪 500公斤炸弹或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