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海上马车夫在线阅读 - 第436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末日

第436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末日

    ~~~~~~~~~~~~~~~~~~~~~~~~~~~~~~~~~

    战争的伊始,英国便聘请大批中华帝国海军军官作为教官,并且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战斗条例来约束英国海军,并颁布了“英国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

    按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在战斗时编成一个个的分战队原则,布莱克将英国舰队分作红白蓝黑四个战队,这样方便指挥。

    英国海军的大型新式战舰多数都在建造当中,而荷兰海军的很多主力大型战舰已经建造完成,因此双方在海军实力上相差很大,荷兰海军在战舰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双方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战计划,荷兰海军拥有强大的主力舰队,所以荷兰海军急于寻找英国海军主力舰队进行决战。但英国海军在主力舰只数量上不及荷兰海军,因此英国海军选择避开荷兰海军主力,进入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对荷兰实施破交袭扰战术。

    英国海军司令官布莱克听取中华帝国战地观摩团建议,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

    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

    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

    英荷战争的两大战场——北海和地中海。英国海军将主战场放在了北海,但荷兰却将主战场放在了地中海。

    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造成这种战略决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荷兰海军将领们不知道英国海军主力在北海,也不是不想到北海去跟英国海军主力进行决战,主要都是因为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突然增加了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的兵力,这令荷兰海军部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将主力舰队部署在地中海一侧,监视和警戒中华帝国的地中海舰队。

    荷兰海军将领马顿尽管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主力战舰的质量也普遍高于英国海军的战舰。

    但荷兰海军的水兵非义务兵役制,而是临时征召的民间水手,虽然荷兰水手各个素质都比较高,稍加训练便可以担当海上作战。但荷兰水兵军纪松弛,各舰战斗时经常开小差,而且常常缺乏协调能力,以致在军事软实力方面仍处于劣势。

    英国海军受到中华帝国海军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做到义务兵役制,但是在军纪方面却远远超过了荷兰海军。严明的军纪保证了英国水兵不会在舰队作战时突然开小差,使得英国海军的海上战斗力猛增,抵消了战舰数量不及荷兰海军的劣势。

    双方海战次数频繁,中华帝国战地观摩团记录在案的海战超过九十次,但按照中华帝国海上战斗条例来划分的话,称得上规模海战的战斗有五次,多以发生地点命名。

    其中,在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战区,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并不弱于荷兰海军舰队,双方一开始的战斗便是互有胜负,整体上处于相持状态。

    前三个月内,荷兰海军主动出击,寻找英国海军决战。其中主要海战有三次,分别是普利茅斯海战、肯梯斯诺克海战和波特兰海战。其中其中普利茅斯海战规模最大,战斗时间超过六天,是荷兰海军风头最强的一次海战。战斗中,荷兰海军攻势异常猛烈,而英国海军指挥官犯了严重的消极抵抗错误,结果几十艘英国战舰被荷兰舰队堵在了家门口,打的英国海军毫无还手之力,颜面尽失。最后因为荷兰海军弹药补给耗尽,不得不撤回去补给弹药,才使得英国海军喘口气。

    第一次海战中,荷兰海军胜利,声势大涨。英国海军被堵在家门口挨打,令英国政府颜面扫地。查理一世隧罢免了舰队指挥官托里,换了他的亲戚索尔兹伯里第四伯爵担任舰队指挥官。

    严格的说,索尔兹伯里第四伯爵的指挥能力不及托里,但是索尔兹伯里外交手段高明,聘请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副参谋长陈克强少将作为军事顾问。

    随着陈克强少将担任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军事顾问后,英国海军的战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陈克强将中华帝国海军的战斗战术用在英国海军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战列线战术的使用。

    虽然各国海军都在研究中华帝国海军的战列线战术,但是仅仅停留在研究讨论阶段,各国海军还未实行,也没有实战经验。而陈克强将战列线战术用在英国海军上,虽然有些大胆,但不失为一个短时间内克服荷兰海军优势的好计策。

    这一点在第二次大规模海战时便崭露头角了,当迪肯斯诺克海战打响时,英国海军在陈克强的指挥下,以战列线战术迎战荷兰舰队。荷兰战舰虽然强大,但是喜欢单挑和混战,英国海军利用战列线战术,几艘战舰组成一支分战队,机动中抢占荷兰军舰的“T”字头横位,然后集中战列线上的全部火力攻击敌舰,效果十分明显。

    然而,英国海军第一次使用战列线战术迎敌,虽然领悟了陈克强的战术思想,但是实战的时候还很不顺手。战斗开始的时候重创了荷兰战舰,但是到中后期作战时,反被荷兰战舰占了便宜,最终双方打了个平手,各自退出战斗。

    对于英国海军来说,能够跟强大数倍的荷兰舰队打成平手是相当难得的,甚至属于变相的胜利。

    中华帝国的战列线战术第一次得到英国海军的认可,以及英国海军专家的肯定。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英国海军依然不敢正面迎战荷兰舰队,只是到处袭扰荷兰商船和捕鱼船。

    荷兰海军并未意识到英国海军的新式战术的巨大威胁,因此未能积极对英国海军实施穷追猛打,索尔兹伯里利用这段时间,同陈克强一起对英国海军进行训练,让英国海军尽快掌握战列线战术的要领。

    英荷战争进入到第五个月后,英国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由于英国将主力舰队摆在了北海,因此海战转折地点率先出现在北海战区。

    加巴德沙洲海战中,英国海军第一次面对荷兰舰队没有退缩,反而主动出击,在机动作战中寻找抢占荷兰战舰的“T”字头横位的机会。荷兰舰队一直追着英国舰队准备决战,反而被英国舰队牵着鼻子走,露出更多的破绽和机会给英国舰队,结果遭到英国舰队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

    加巴德沙洲海战立时两天半,英国海军损失战舰十七艘,而荷兰海军损失战舰二十一艘,在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的损失第一次少于荷兰海军的损失。

    消息传回伦敦,英国上下一片欢腾,认为这是英荷战争的转折点,从此荷兰将走下坡路了。

    虽然英国人有些骄傲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此后的数次海战当中,荷兰海军比英国海军要吃亏的多。在斯德瓦海战当中,英国海军以五艘巡航舰击沉了一艘荷兰三等战列舰,创造了巡航舰击沉战列舰的经典战例。此后,英国海军的战列线作战战术越发的灵活起来,已经达到中华帝国海军三成的战斗力,而荷兰海军依然没有拿出对付战列线战术的新战术来。从整体战略上来判断的话,确实是荷兰在走下坡路了。

    当然,英国海军的优势仅仅是在北海战区。在地中海战区,英国海军依然被荷兰海军打的抱头鼠窜,处于被动状态。

    荷兰海军的主力舰队七成布防在地中海战区,而这一区域的英国战舰数量仅仅只能达到荷兰舰队的三分之一。不论数量还是单舰质量,英国海军处于绝对下风。

    荷兰海军警戒的目标并不是英国海军,而是中华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战区部署有二十艘二等战列舰,以及大量的巡航舰和护卫舰,对于地中海周边国家来说,中华帝国的这支舰队是相当强大的存在,荷兰海军不敢丝毫的懈怠。

    然而,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并未接到北京的开战命令,因此仅仅是二级战备状态。绕是这样,荷兰海军依然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知道英国的背后支持者就是中华帝国,指不定什么时候中华帝国海军便会突然插手进来。

    中华帝国力挺英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结果还是导致了荷兰政府在战略上出现了失误。那就是将主战场放在了地中海,将精力放在了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身上,而不是英国海军主力身上。

    结果,虽然荷兰海军在地中海战区上取得了对英国海军的绝对胜利,但这一战区的战斗从战略层面观之,对战争影响不大。荷兰在这个地区集结了强大的舰队,基本上都被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牵制,虽然还能保持着对英国的优势,却造成了荷兰在北海战区的战术和战略双失利。

    八个月后,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之下,荷兰经济最薄弱的一面——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本土工业不及英国等缺陷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海战最耗费国力和财力,交战八个月,大小海战上百次,战舰损毁、人员伤亡、战费、军费开支浩大,弹药储备消耗更是天文数字。这种情况下,以贸易为主的荷兰很快就支撑不住了。反而英国新兴的工业迅速表现出巨大的战争潜力出来。

    交战八个月,英国的弹药供给不但没有短缺,反而猛增了一倍。这主要得益于英国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被镇压了,但是英国的工业却是在增长的。

    对于战争来说,最终表现在经济的争霸上面,而工业能力更是战争的最基础因素。无疑,英国最终胜利在他国内蒸蒸日上的工业能力上面。

    反观荷兰,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2000所房屋无人居住。荷兰海军在北海的失利,英国海军对荷兰本土的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

    于是荷兰只好哭求法国和西班牙等国,从他们国家进口武器弹药。按照各国心照不宣的中立法,法国和西班牙是不应该向交战双方出口军火物资的。然而,西班牙不爽中华帝国,法国不希望富庶的荷兰被英国搞去,于是两国开始向荷兰提供军火和战略物资的补给,从而大发战争财。

    荷兰得到法国和西班牙的支援后,恢复了一些元气。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荷兰东印度公司旗下舰队袭击中华帝国运宝船,并同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交战的消息迅速传出。

    中华帝国政府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向所有国家通报了情况,并向荷兰共和国提出严正抗议,勒令荷兰共和国在一星期内给出答复。

    对于中华帝国提出的严正抗议和对荷兰提出的勒令答复要求,各国政府均表示支持,因为中华帝国提出的要求完全符合当前世界各国默许的规则。

    然而,荷兰政府却是郁闷死了。因为荷兰政府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动作一点都不知情,况且调查荷兰东印度公司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毕竟通讯工具及其落后,这个时间都算快的。可是,中华帝国只给荷兰政府一个星期的时间必须做出答复,这根本不够。

    荷兰政府紧张了,他们知道中华帝国要的答复是什么,无非是严惩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对中华帝国的损失进行赔偿。

    严惩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点荷兰政府倒是能够做到,也可以给中华帝国满意的答复。可是,如果中华帝国要求荷兰政府赔偿损失的话,那就要命了。

    众所周知,中华帝国从埃及运走的财宝保守价值都在十几亿银元以上,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当真抢劫了这支宝船队,那么中华帝国要求的赔偿将是天文数字。

    荷兰议会讨论了好几天,普遍认为中华帝国不会无事生非的提出这种抗议,在远东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肯定做出了某种行动。但到底是什么行动,荷兰议会一点消息都没有,因此没法做出裁决。

    很快,勒令答复日期便到了。荷兰议会因为没有调查报告,无法给中华帝国做出实质性答复。但是为了安抚中华帝国,荷兰议会暂时冻结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所有账户和财产,并取缔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权令。

    但是,这个答复显然不符合中华帝国的要求。事实上,中华帝国已经看到了荷兰当局的窘相,英荷战争已经倒向英国一边,荷兰战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中华帝国的真正目的是找个借口对荷兰开战,瓜分英荷战争的果实。

    十一月十七日,中华帝国向荷兰共和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并与第二天凌晨正式对荷兰宣战。

    中华帝国对荷兰宣战,顿时震惊了整个欧洲。法国尤为紧张,因为中华帝国一直寻找进入欧洲大陆,参与欧洲事务的跳板。英国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跳板,但是如果荷兰战败,那么中华帝国的势力进入荷兰,将会严重威胁法国的安全。

    为此,法国政府立即发出照会,要求调停中华帝国同荷兰的战争。荷兰亦是惊恐万分,一个英国都很难对付了,如果中华帝国再介入,荷兰亡国的危险都有。

    中华帝国的目的只是分一杯羹,并非为了打仗而宣战。法国既然调停,那么中华帝国便要听一听法国和荷兰的条件。不用战争就能获得利益,这显然是最佳的方式。

    神武十五年年底,法国作为调停国,参与中华帝国、英国和荷兰的停战谈判。和谈在法国巴黎举行,欧洲各国均派出了代表旁听。

    谈判持续到了年底,合约草案出台。根据和约草案规定,荷兰承认英国在荷属西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三十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

    对于英国来说,荷兰人的条件令他们满意,英王隧接受了停战条件,但是还得看中华帝国的意思,如果中华帝国不满,一切都是白扯。

    为了让中华帝国满意,荷兰当局表示会彻底调查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果情况属实,荷兰政府将制裁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冻结该公司的所有财产作为对中华帝国的保证金。一旦核实,荷兰政府将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产转入中华帝国,作为对宝船队遭到打劫的赔偿。

    当然,荷兰当局也明白,这并非是中华帝国对荷宣战的全部目的。如果不给中华帝国好处,这场战争是决计停不下来的。

    法国迫切需要中荷停战,因此暗中威胁荷兰,如果不停战则断绝对荷兰的补给。最后,荷兰议会被逼无奈,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割让给中华帝国,同时严打荷兰籍加勒比海盗,不得给他们提供发展巢xue。

    半个月后,中、英、荷分别签署了,英荷两国距离较近,两国领袖互换了公文和签字之后合约便生效。而中华帝国距离太远,换约需要经过中华帝国皇帝的签字才行,这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不过,在法国的调停下,中华帝国已经命令地中海舰队停止军事行动,中荷双方停止了军事行动。

    英荷战争以中华帝国介入,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英国胜利之因固然离不开对方战略部署的失当——在次要战区集中优势兵力,忽略了生死攸关的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战区,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英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能够迅速补充战力。同时,中华帝国的军事指导和战略指导思想给英国海军提供了正确之路,而对英国的军事援助令其海军的装备、数量、火力乃至战术水平渐渐追赶上荷兰海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华帝国的军事介入。由于中华帝国的对荷宣战,导致荷兰彻底丧失对英作战的决心,并选择和谈割让利益给中华帝国和英国。

    不过,这场战争并没有结束。荷兰海军在北海的失利并不代表荷兰海军整体上对英国海军失利。荷兰海军拥有的大型战舰数量远远超过英国海军,荷兰海军主力舰队丝毫未受到损失,实力依然超过英国海军。

    尤其是这次英荷战争,上百次的海战给荷兰海军深深的上了一课。英国海军使用的战列线战术亦被荷兰海军所知晓,并展开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荷兰海军开始卧薪尝胆,磨刀霍霍,只要稍微再有一些火花,相信还会继续爆发战争的。

    而这个火花同样在中埋藏了下来,因为荷兰将荷属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利益均分给了英国,使得英国的贸易介入了荷兰贸易,这将促成英国和荷兰在荷属西印度群岛,即在美洲殖民地领域展开激烈的争夺。而这种殖民地的争夺,最终将为下一次英荷战争点燃导火索。

    中华帝国获得了荷兰政府的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产被冻结,如果情况属实,该公司的财产将作为赔偿中华帝国损失的保证金。中华帝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因为有了这个约定,中华帝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收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属东印度群岛了。

    至于赔偿问题,一个荷兰东印度公司足够弥补宝船队被劫的损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将因为这个合约而丢掉整个公司,从此沦为乞丐。不论从军事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中华帝国都剪除了一个劲敌。

    荷兰议会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调查随后全面展开,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很多高管都返回了荷兰,同时东印度公司的一些办事处也在荷兰各省,因此调查先从他们那里开始。

    结果,这些人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内幕,荷兰东印度公司打劫中华帝国的宝船队成为了事实,这令荷兰政府相当的尴尬,隧直接取缔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切特权,并派出调查团赶往巴达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