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宦海风流在线阅读 - 人物篇 第十章

人物篇 第十章

    第十章

    二十六、

    窦刚。字元横,襄州南潭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

    早年,窦刚以荫封出仕,十七岁时在北庭大都护做军事参谋,曾参与对“东胡”部落的围剿。

    二十岁时窦刚应试制举,文章有理有节,大气澎湃,得到顺宗皇帝的赞赏,被举为“尚乘奉御”,作为皇帝的亲近,侍从左右。

    后来,窦刚因得罪权贵崔公佑,被贬为钱塘令,外放为官。不过这一来,他倒是无意间躲过了一场大灾祸,并为后来肃宗提拔他对付崔、于二宰埋下伏笔。

    窦刚在钱塘做了五年县令,政绩考核极佳,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曹斐的弟弟曹忧。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接着,窦刚又历任延溪令、泉州司户、吉州行转运事,二十九岁时回到长安,又任奉宸令、司仆少卿、行左千牛中郎将,累迁至门下给事中。

    任给事中不久,窦刚就因性情耿介,数次封还时任中书令的宰相元载的政令,轰动朝野。结果,窦刚名是出了点,却狠狠得罪了偏激强硬的元载。

    元载和崔公佑不一样,崔公佑是朝中名宿,又做学问又做官,是天下官员修身立德的榜样,毛头小子窦刚虽然得罪了他,崔公佑碍于身份还真不能太计较,于是,随便打发他离开长安就是了。

    而元载,可没有崔公佑的宽宏大量,这个人性格比较偏激,最受不得有人故意和他抬杠。虽然窦刚并不是真想和他作对,但元载认定窦刚就是这样,因此,元载很快就指使门生杨鲁诬告窦刚图谋不轨,想要将他人道毁灭。

    还好,窦刚在最危险的时候,遇上了贵人。曹忧的岳父是当时的名臣张魁,张魁人很正直。素来以敢讲真话为名,曹忧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后,张魁火冒三丈,立即参了元载一本,并向顺宗说明窦刚的无辜。

    在皇帝的干预下,图谋之事终于查证不实,不过窦刚在朝中是呆不下去了,被迁为湖州刺史,再一次回到了江南。

    当时,朝廷正在实行一项宏大的计划,就是开发大江南地区。主持这个项目的是户部侍郎杨怀素。

    杨怀素没什么魄力,不过倒是很欣赏果毅决断的窦刚,给了他很多支持和帮助。窦刚投桃报李,拿出全部精力来筹划完善这个大项目,协助杨怀素取得巨大的成绩。

    后来,朝廷论功行赏,杨怀素凭此升为尚书仆射,他也没有忘记窦刚这位亲密的属下,马上举荐他为苏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

    窦刚在苏州任上,继续做着开发江南的工作,又取得不少政绩。当时。很多朝堂新贵,都是在江南任上干出不俗的事业才升职到中央。他们和窦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窦刚归朝后,众人互为声援,成为倒武党的中坚力量。

    窦刚在江南地区,前后工作了二十年时间,在国家开发大江南的战略行动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肃宗即位后,几乎是无一日不听得他的贤名,于是很快就将他调回长安,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以辅相名义参予政事。

    窦刚精力充沛,魄力惊人,在每一个地方都搞得轰轰烈烈,名震宇内:如在同州均田平赋、在浙东罢进海味、在苏州除豪强,在尚书左丞任“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了议者七人”等等。这样的作为,使他容易得到世人以及上位者的关注,对于仕途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以上,是窦刚的显达之路,再说说此人的性格。

    窦刚的性情,可用“刚愎自负”来形容,此人确实有大才,魄力也非同常人,可是刚愎的性格,使他不容易接受错误,有时候对自己的决定固执得近乎偏激。不是个能轻易相处的人。

    窦刚的政治主张:

    1,严格按正统观念行事,非常重视出身和家世,主张门阀取士。

    窦刚此人,最重家第门户,自他任相后,便竭力推行“门阀取士”的政策,这倒不是因为他要维护门阀贵族的利益,而是窦刚认为平民出身的人,没有贵族子弟自小培养熏陶的修养、知识和能力,不能胜任朝廷的中高级职务,勉强让他们担当,害大于利。

    2,军事上的主和派。

    窦刚不建议以战争来解决冲突和争端。在维州事件中,他和武元宗说道:一时的退让得失失,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一切必须依照利益最大化处理;维州的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朝廷丧失了脸面,得不偿失,但放在大局上,却是牺牲小部分利益。隐忍负重,来取得更大的收获。在淮西事件中,窦刚认为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至少目前的这种情况不应兴兵戎。他的主张是朝廷一方面以正义公理为名施以压力,另一方面在淮西附近,按兵养威,促使其内部继续分化,寻找更好时机,甚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3,任人唯亲。

    窦刚还越来越有任人唯亲的倾向,所提拔重用的人不是亲属就是关系比较近密的人。比如他的女婿—给事中、兼大理评事扬钜。他的外甥—中书舍人、榷茶使卢承庆,还有他的门生—御史钱徽、员外郎柳德子,及同窗、同年—散骑常侍董宝德、原大理卿罗令则等人。

    ……

    随着天子的亲政,窦刚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深,实话说,窦刚并没有大逆不道的想法,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不能轻易言退,他必须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功成身退”。

    窦刚的顾虑,如同自古以来所有权臣们的顾虑:擅权者代皇帝行使权力诚然是魅力无比的美差,但权力是利刃,行施起来免不了伤人,招来不满和怨恨,而代别人行施权力尤甚;况且,此是普天之下最引人妒嫉的差使。擅权者没有人甘愿在适当的时候交出权力,儒家学者所赞扬的圣人周公,在后世凤毛麟角,这无关他们的道德,完全基于现实的忧虑;一旦交权,极可能意味着把自己和九族的脑袋交到仇敌手中。

    从历史上看,擅权者在需要交权时,通常有下列四种选择:彻底交权,这种情况极少;名上交权,实握权力不放,窦宪、鳌拜即为例子;想法让皇帝永远智力不足,比如废长立幼,废智立愚,女后乱政时喜欢取此法,她们有这个条件,吕后,慈禧都为例子;发动体面的政变取代之,王莽、隋文帝、武则天行此法。

    那么,窦刚最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请待后文详解。

    ……

    窦刚在书中的情节,主要有:

    丧仪之争:肃宗驾崩后,为了服丧的形式和时间,窦刚的女婿—中书舍人杨钜和七大臣之一的尚书左仆射高爽起了冲突。最后,杨钜落败。被贬为洛阳少尹。但是高爽也不是胜利者,由此事,窦刚和高爽起了心结,为以后七大臣之间的矛盾冲突埋下了隐患。

    文裕县孙回案:丁晋打死嚣张跋扈的下属孙回,朝廷派御史铁良臣调查案情,而窦刚顾虑政敌会抓住丁晋是自己的堂弟—窦昭的门生这一点大做文章,因此暗中知会了铁良臣要“见机行事”,铁良臣很好地领会了宰相的深意,对丁晋多有袒护,致使丁晋无罪开释,免于朝廷责罚。严格说来,窦刚虽出手相助,但是这个时候丁晋确实还不算窦派中人。

    维州事变:当初窦刚接受武元宗的推荐,任命军中强硬派人物宁赛出镇西川。结果宁赛一心开疆辟土,运用巧妙手段夺回了被吐蕃国占领的维州城,但是在朝廷主和派的压力下,宁赛最终被召回训斥,维州城也重新归还吐蕃。维州事变后,主和派饱受舆论谴责,一些和他们有仇怨和利益纠纷的官员趁机落井下石,导致王博等太后党的失势。此外,顾命大臣中高爽也被波及,因他一向和王博交好,被人弹劾指控,失去了第二顾命大臣的荣衔。

    维州事变导致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窦刚失去了对朝政的完全掌控力原宰相制度中,当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从此事件后,窦刚不得不让出这份殊荣,改为诸位相公轮流执笔,虽然他依旧是最有影响力的首宰,但是对其他顾命大臣的震慑力已大不如前。

    新盐铁法颁布:黄龙四年,也即800年的元月,朝廷发布了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盐铁专卖法”。从此,盐铁巨利收归国有,盐铁等战略物资实行专营专卖。这个新法的制定者,本来是窦刚请出来的理财能手—老臣谭孝移。但是谭孝移在政策还没有颁布前就逝世了,最后,李景俭成了这条新令的最大得利者,以户部尚书、参知政事的身份,出任新法的总支持人。

    丁晋进尚书省:丁晋文裕县任期届满,回到长安述职,座师窦昭希望他能留在京城发展,于是四处为他走动关系,最后求到了兄长窦刚这里。而窦刚的回复是:他不想对平民出身的官员委以大任。窦昭郁怒,窦刚为缓和兄弟间的关系,给出丁晋两个选择:泾阳县尉或是尚书都事官。

    泄密风波:泄密案后,丁晋编撰了一部保密规定,“中书舍人”卢承庆从好友孔光口中得知此保密守则,阅之大喜,稍加修改增删后,立即在中书省内自己分管的一亩三分地试行,得到了“中书令”宰相窦刚的嘉奖。再后来,“泄密案风波”渐渐平息下来,朝廷准备完善“保密律令”,窦刚想起了卢承庆的方案,于是提举他为主持修缮法令的负责人之一。

    大朝会廷议:窦刚等官员和丘度的再一次交锋:在廷议上,丘度意图让手下的言官、御史们,参与到帝国的事务处理中枢去,御史台不仅要监察官员,还要监察具体政务。并且,就此规定,他还提出了详细的条例,比如中书省、门下省之类为决策机构,是保密的重要部门,因此外人不得擅入,必须先要向御史台申请登记,议定具体时间;此外,省内大事的商议和决策过程,都要有一位御史旁听。窦刚等人立即意识到如果任凭丘度得逞,那么各部门将丧失办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整个政府将陷入到处都是密探和耳目的白色恐怖中,因此竭力反对,最终,这套方案在绝大部分官员的强烈抵制声中,无疾而终。

    窦刚对丁晋的第一次约见:通过扬钜的推荐,丁晋得以拜见窦刚这个对自己以后的仕途影响极大的宰臣,这次见面,丁晋在窦刚心中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而且,丁晋第一次为窦刚出谋划策,点出了打击丘度的最有效手段——分化瓦解他的手下。

    丁晋升官:在窦刚的提携下,丁晋由尚书省吏部曹第六房“都事官”,迁为吏部曹“权行员外郎”,负责本曹及曹下第六、第七房事务,品级升为正七品上,并赐正七品“宣德郎”文散官品秩。

    淮西留后事件:淮西吴元济病入膏肓,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果吴元济死,继承人就得从这两人中选出,按照各镇的传统来说,应该是父死子承。但是,吴元济的儿子吴朝光非常的骄横跋扈,常派人四处攻掠,河南地区的许多州郡都遭受过他的洗劫,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朝廷是绝对不会认可他的继承权的。结果,吴朝光未得朝廷圣旨便自认“留后”,朝庭自然不许,吴朝光干脆自领军务,纵兵焚掠舞阳、叶等县,希望朝廷能被自己威势所慑,从而妥协。在这次事件中,窦刚刚开始倾向“主和”,他的理由是: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至少目前的这种情况不应兴兵戎。他的主张是朝廷一方面以正义公理为名施以压力,另一方面在淮西附近,按兵养威,促使其内部继续分化,寻找更好时机,甚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如同以前的两个军镇一样,让他们闹够了、闹累了,自然归附。在这点上,窦刚和素来不对路的宰相卢士琼,意识形态达成惊人的一致。

    宰相被刺:宰相武元宗、姜公辅被刺,姜公辅身死,武元宗侥幸逃过一劫。最后查到的指使者是淮西军镇的首脑吴元济、吴朝光父子,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杀掉主战的大臣,使朝廷罢兵。结果,真相败露,反而惹起了众怒,为了维护宰相的威严,窦刚变主和为主战原文:军镇的这番恐怖行动,彻底触怒了主宰帝国的大臣们。军阀为了保证自己割据势力范围,竟然暗杀宰相,这是帝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恶劣事件,是整个官僚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整体利益,最为痛恨、绝对不可以容忍的事情。。

    宰相被刺事件,又引发了一连串的政治斗争和迫害,一些人趁机打击政敌、盘附无辜,短短半个月内,包括京兆尹令狐楚、赵御史在内多达上百位官吏被牵连,多少人人头落地,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丁晋被束元嘉诬害案:丁晋在尚书省内的优秀成绩,渐渐遭到顶头上司左丞束元嘉的嫉妒,又加上无意间得罪于他,这个笑面虎开始设计陷害丁晋。结果丁晋被大理寺逮捕,韩泰等有人四处奔走,又得窦刚女婿杨钜的帮助,丁晋最终洗刷冤屈。而束元嘉也因为对棋子—陈明遇的逼迫太重,导致这个棋子的暴起反抗,陈明遇以鲜血控诉束元嘉的阴险罪行,束元嘉被朝廷永流外官,而丁晋在家停职数月后,得窦刚提携,迁为吏部“司封司”员外郎。

    丁晋制定茶税法:丁晋密切联系领导,渐渐得到窦刚的信重,凡事皆召他商议。为了帮朝廷解决财政危机,丁晋建议发展茶叶生产,拓展茶叶贸易,收取茶叶交易税,这些想法得到窦刚的高度赞扬。丁晋制定出完善的税茶方案后,窦刚大部采纳。黄龙七年秋季,朝廷正式颁布税茶法,并以“中书舍人“卢承庆为榷茶使,知户部度支司事;以“户部郎中”戴敦元为副使,前往江南东西两道,建立衙司、茶市,平准物价,开始推行榷茶。

    五百贯钱灭宰相:窦刚和自己的盟友以及那些曾经的敌人,暂时抛开前嫌,目标一致,共同对付犯了众怒的御史大夫丘度。他们从一件原本看起来很简单的“行贿案”入手,捕风捉影,严刑拷打,收罗证据。最终由打手董含发掘出了突破口,牵扯出众多原刑部官员的贪赃枉法之事,作为刑部主官,丘度罪责难逃,被下入狱。随后,又被冠以众多罪名,贬流崖州。即便这样,那些政敌还是没有放过他,在离崖州不到百里的地方,丘度被一个小驿站的驿丁们,溺死在了大粪缸里。丘度的死,再次昭示了一个事实:政治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丘度之死,更严重的后果是,官僚之间从此开始了规模化的倾轧。

    丁晋被柳德子、王伯明等小人排挤:窦刚旦有疑难,必问策于他,随着丁晋在窦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势必引起一些小人的嫉妒和不满,但归根结底,丁晋的受排挤,还是因为窦刚本人对他开始有了猜忌之心。丁晋的平民身份、丁晋的超凡才能、天子的欣赏、小人的挑拨,这些都是窦刚愈来愈怀疑他的原因。为避猜疑,也为了避开皇帝和权臣的争斗,丁晋只能自污己身,外放为官。

    襄州走私案以及王保谋逆案:先是丁晋被管同弹劾名为剿匪实为贪功,朝廷于是派了三名查案钦差,来襄州调查此事,结果,窦刚下决心全力保他,而丁晋也在襄州布置恰当,于是化险为夷。后来,走私案彻查,丁晋写信请示,结果窦刚委托非人,他的亲信王洋私自修改了窦刚在信中叮嘱的言语,丁晋收到信后,左右两难,最后巧妙利用姚广厦这个来说情的中间人,采取了适当让步的手段,使得既让案子可以顺利侦破,又避免了得罪太多权贵。

    钱伯芳案:窦刚赞同御史台的弹劾,要求严查此事。这正中想要将钱作为替罪羊的李景俭的下怀。于是,李景俭顺水推舟,既陷害了钱伯芳,又向窦刚示了好。而窦刚在有意无意间也在完成着自己的心愿—在尚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将那些政敌全部消灭。

    天复二年制举案:窦刚支持盟友王伯明打击了一批素有声望的朝臣,为进士党的联合创造了契机。

    淮西继续用兵之争:王伯明想以淮西用兵数年无果的事实,打击报复和他有仇怨的武元宗,结果他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他的过于急切暴露了自己明为罢兵、实为报复私怨的真实嘴脸。这让他的政治盟友窦刚十分失望,窦刚虽专横,但尚不失正直,无法苟同王伯明这种舍公义而挟私怨的卑鄙做法。结果,在没有窦刚做后援的情况下,王伯明被陶翼、李缜等进士党攻击,最终失势。

    卢承庆变法:窦刚全力支持卢承庆变法改革,首站试验点选择了丁晋任职的襄州,这表明了他们对丁晋能力的信任和肯定。但是新法的推广非常不顺利,丁晋历经曲折和阻挠,最后还是不得不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才将新法勉强执行下去。

    窦刚名言:老夫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