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宋之枭雄卢俊义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耻

第八十四章 靖康之耻

    在整个靖康之耻中,表现最糟糕从而让整个中国心寒的就是赵宋朝廷和他们大部分的官僚,他们的表现,印证了“rou食者鄙”这个千古公论,卢俊义想了想明末、清末、民国时期那些上位者的表现,都是如此,rou食者鄙,未能远———诚哉斯言

    在整个靖康之变中,表现最出色从而让整个中国为他们喝彩的就是汴京城内的贫民百姓。爱....者//汴京的贫民百姓逆境中求生存、勇于自救、愤于抗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民。卢俊义不禁感叹到,那些朝廷上的达官贵人也住在汴梁城内,同在汴梁城同饮汴河水,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卢俊义又不禁想起明末的北京城在满清铁骑下的表现,想起清末的北京城在八国联军枪炮下的表现,想起了民国时期的北平在日寇枪炮下的表现,相比起来,同样是老百姓,同样是天子脚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金兵东、西路军会师汴京城下,金兵再次包围了宋朝京城。这时京城危在旦夕,赵桓还在幻想与金求和。汴京虽然还有七万宋兵,但赵桓根本不组织这支军队进行有效地抵抗。汴京城中的百姓坚决要求抵抗金兵,自起来杀死抵抗不力、有jian细嫌疑的东壁统制官辛康宗。赵桓一伙害怕京城百姓造反,在杀死辛康宗的事生后,赶忙把参加守城的汴京百姓赶下了城头。

    赵桓不让汴京百姓抗金,却想依靠汴京的市井无赖,组织所谓“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来保卫汴京。十一月二十五日,自称懂得“六甲法”的郭京命令由一帮无赖组成地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大开宣化门出战。这帮“神兵”一出城就被金兵击溃。郭京见势不妙,推说下城“作法”,带领残兵南逃。洞开的城门还未来得及关闭,金兵就蜂拥而入,汴京失守了。

    虽然汴京城破,廷依然决意投降,但汴京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极具高涨,要求参战的人达三十万之众。他们宣誓:人在城在,誓与京城共存亡赵桓吓得面无人色,哪里敢抵抗。他狠狠地对百姓说:“巷战巷战,无异于加死亡。君不见精通‘六甲法’的郭京也被打败了?金胜宋败,这是天意”

    金军见汴京军民已做好开巷战地准备,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提出议和要求,向宋王朝索银要物。赵桓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何栗吓得连马背都爬不上去,手中的马鞭一连落下来三次。

    完颜宗翰宗望却要赵桓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赵桓不得已亲自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对自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抢去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绢一千万匹。

    赵桓还派出二十四名官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前后查抄了二十多天,金兵除了搜去大量金银财宝之外,把珍贵的古玩文物、全国州府地图档案也一抢而空。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被掳一空的汴京军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地人不计其数。赵桓的投降政策,使汴京军民遭受无以复加的灾难。

    但是赵桓交表。可金兵还是不撤退。他们提出要废除赵桓地帝号。另立一个宋国地国君。赵桓回到京城。痛哭一场。一切都完了。

    靖康二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宗、赵桓拘留在金营。二月六主下诏废宋徽宗、赵桓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地原宋朝宰~张邦昌为伪楚帝。

    忍无可忍地汴京百姓

    四月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六千多人。朝皇室地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所谓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

    东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金军大获全胜。开始押解大批战俘北归。这些战俘中。除徽钦二帝外。还包括几乎全部地赵姓宗室以及众多大臣。宋徽宗地近五十位皇子公主。除了在

    地第九子康王赵构和一名年仅一岁地幼女。其余全部。被俘君臣一行。共计三千多人。再加上随行地百姓、工匠。这支俘虏队伍竟有一万多人。

    徽钦二帝被俘北上,要从东京汴梁赶往冰天雪地的上京会宁府,就是后世黑龙江的阿城。两位皇帝和大臣们分乘八百多辆牛车,一路饱受磨难。这些牛车都是敝篷的,当时又是冬天,皇帝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自己地洁癖了,本来是身着锦衣,腰系玉带,现在就裹着一件脏得看不出颜色的羊皮祅,还没有衬里,腰上系地也换成麻绳了。

    金军一路上不供应饮食,宋朝俘虏是饿琈满地,走一路死一路,连赵的一个儿子都被活活饿死了。金国人随便找了个马槽子,就把这位王爷装在里面给埋了。赵看到儿子下葬地时候脚还露在外面,觉得非常可怜,就给儿子祝福说,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遥远地异国他乡了。

    赵这么一说,闻者无不落泪。

    有一次,赵看到路边的桑树上有桑,赶忙去摘来充饥,结果吃得太急,差点被噎死,侍从赶紧给他拍打。赵说:“我当年做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乳娘吃这个东西,我也跟着吃,刚吃了几颗,就被乳娘劈手抢了过去,她说这东西不是王爷吃的。这么多年,我早忘了它是什么味道,没想到今天吃起来竟如此鲜美。”说罢然泪下,侍臣也都跟着痛哭起来。

    赵宋开国以后,制定了特殊的文武分途体制,也就是文官武将各走各的路,要从国制政体来分析其源头。西周王朝的“封建制”就是“分封诸邦各自建国”,这也是封建社会得名的来源,这是武王伐纣联盟成功后,各地诸侯和功臣划分地区利益的产物。周王朝在当时具有现代联合国的雏形,是一个个独立国家的联盟,绝不同于以后的大一统王朝,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东亚级大国的局面。可以说,周朝是“大天下”,而秦朝是“大国家”。由秦始皇统一任命官员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原有的封国藩王都换成了官吏。但这是个反复的局面,秦末战争实质上就是“天下各国”的一次复国战争,项羽分封和刘邦分封都是“复国联军恢复原有国家”的必然产物。直到刘邦屠戮功臣恩威并用之后,再率领开国的众将做“白马之盟”,确定异姓不得封王的国家大制,东亚级大国的王统才终于稳定下来,并且延续了两千年的时间。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华大地思想丰富,人才遍布,从西周以来便多次在“天下和王朝”的国家模式之间反复。而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天下阶段”,为结束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藩镇格局,宋初君臣就开创性地设立了“知州”等制度,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去“知地方事”,将财政、军事、行政权力从地方长手中分解开,这实际就是文武分途。

    正是这个开创性的文武分途,决定了宋朝和未来千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在军事斗争时期,将领的管辖权遍及财政和民政,这既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传统的。我们可以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看到一个个英雄的影子,而在宋朝,我们看到的是散溃败的军队,尸位素餐的将领,一个劳苦功高却满门战死的战将家族,一个大有作为却没有好下场的统帅宋朝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都在盲目抬高着和平治国的文人,以致于展到南宋末理宗时期便生出了一种文化怪物——“空谈性理的道学君子”,他们把治理财政视为聚敛,把保卫疆土的将士视为粗材,把作文章视为玩物丧志,把留心政务的人视为俗吏,别人都不是好人,天地间只有自己最高尚。与此同时,宋朝却通过姑息外敌来控制自己的国防将士,用鼓励将帅腐化堕落的方法来懈怠自己的国防将士,就像是老地主怕儿子外出干别的坏事而诱导他去吸鸦片烟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