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铁血中华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慈禧(下)

第四十七章 慈禧(下)

    李江心中一喜,慈禧收下了这块石头,应该是有戏了。他连忙站了起来,大声说道:“禀太后,朝廷所派的船政大臣,已经几年没有到位了,而且,所答应的资金,也一直没有到位,导致福州船政总局的设备荒芜,开工不足,工匠生活无着。福州船政总局是我们大清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才建起来的,对我们大清以后重建海陆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些工匠也是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我们大清要重振雄风,就必然要大规模建设海军,要大规模建设海军,福州船政局就不能荒废。所以,微臣特别从泉州赶到北京,就是为了请老佛爷示下,看看要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慈禧的脸严肃了起来,好一会儿,这才轻轻地问道:“李江,你是个福建巡抚,福州船政局的事情,好象不归你管吧。船政大臣是一品大臣,而你只不过是从二品,用不着你来过问此事吧。”

    虽然话重了点儿,可是,李江听出来了,慈禧的语气中并没有怒意,显然,她现在开心得很,只不过是问一下情况而已。李江连忙跪了下来,大声说道:“太后,微臣之所以如此斗胆禀告,并没有任何私人意思在内,微臣刚刚从从三品升为从二品,已经是相当满足了。微臣之所以如此做,全是为了咱大清着想。如果让福州船政局全力开工的话,用不了几年,咱大清又可以建设一支北洋海军了。就算因为军费不足,无法去生产军舰,我们也不能让那些设备就此作废,那些可都是银子啊,我们可以利用那些设备建一些铁甲货轮,不但能够维持福州船政局的开支,不用朝廷掏一两银子就可以建一些军舰,而且,还能够替朝廷贡献一些税赋,何乐而不为呢?”

    慈禧的兴趣总算是被勾了起来:“你是说,福州船政局还可以赚钱?”

    李江心中暗骂,这在商人之中简直就是常识啊,身为一个最高的统治者,慈禧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天天呆在宫里面,却要握住全天下的财富,这样的老****,真应该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里算了:“那是当然,前一段时间,微臣的三儿子李天保跟美国合作,合资购买了十艘美国产的货轮,花了大笔银子,建起了一个远洋运输商行,专门从事咱大清与美国之间的贸易。

    买那些货轮的时候,微臣心中颇为痛心,那些货轮,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建造,没得让美国佬赚了我们的钱。花同样的钱,我们可以自己建造二十艘,这中间的利润就大得吓人了。现在大清经济发展还相当不错,沿海一带需要大量的货轮,而这些货轮,只能向外国人购买。如果我们利用福州船政局的设备大量生产的话,这笔钱,我们自己就可以赚了。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保证设备不至于久末使用而荒废,让工人有口饭吃,而且,还可以使我大清南北交通更加便利,税收也将大幅度提高,对几个方面都是有利的。所以,微臣这才斗胆赶到北京,向老佛爷请示一下。”

    慈禧想了一会儿,这才不置可否地说道:“起来吧。”

    虽然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可是,李江已经相当满意了。他知道,此事虽然看起来不大,可是,牵涉到一些人事关系,同时还牵涉到几个派系之间的平衡,慈禧自然得好好考虑一番。反正,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李莲英和蔡能收了自己那么多银子,自然是要替自己说好话的。有李莲英在后面不断地游说,此事成功的可能性相当的大。

    站了起来后,李江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后老佛爷,为臣还有一件事情,想跟老佛爷禀报一下。”

    慈禧显然还是在考虑刚才李江的提议,有点儿不在意地说道:“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李江恭恭敬敬地说道:“是,老佛爷。微臣此次进京,从天津卫到北京的一路所见,跟二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市井萧条,商业不振,老百姓怨声载道。细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维新派在闹的。因此,微臣斗胆,恳请太后出山,重振朝纲,制止维新派的胡作非为。”

    “哦,”慈禧奇怪地抬起了头:“李江,据我所知,你在闽南一带也开办西学,大兴工业,建立闽南军,皇上所颁布的那个所谓的明定国是诏中指定的事情,你做得很好啊,那你为什么要反对维新呢?”

    李江想了想,朗声说道:“微臣在闽南一带大办西学,大办工业,建立闽南军,这没错,但这一切,都得以不扰民为基础。如遇到对微臣所实施的办法不服的人,微臣从来不以武力或者势力相胁,而只是以太后恩德加以感化,天长日久,人心自在。因此,我治下大清子民,皆感太后隆恩,安居乐业。也因此,市井繁荣,工厂林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上缴给朝廷的税赋也逐渐增加。

    而看看这些维新派的行为吧,为了所谓的能够达到与洋人街道同样的美观效果,竟然下令把大街上的摊贩赶到偏远地区,同时禁止商铺挂幌子,给老百姓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强行废除科举,给读书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惑;强行裁减官员,绿营兵,八旗兵,造成无数人生活无着。而这一切,都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埋下了****的苗头,甚至于还有可能给洋人以趁机入侵的机会。大清朝这些年来遭到了那么多的灾难,再也经不起这些维新派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