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霸清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谗言

第十六章 谗言

    “那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不过话可说回来,你可千万别把我给扯进去啊!”福康安又是一番叮嘱,“说实话,我很佩服福崧这个人。当年苏四十三叛乱时,福崧可是第一个冲进华林寺的。他脑袋上的顶戴都给火枪的流弹打掉了,但是他依然屹立不动,沉着指挥。大清的武将中能有如此气魄的人实在不多啊!”

    “武将大多脾气倔强,雷厉风行,严查明断,实心任事,我是学不来。谁还没有个三亲六故、亲朋好友的?!福崧办事儿可是不在乎,不知惹了多少人?鬼知道他和柴桢到底什么交情,竟然给他破了规矩。”和大人对福崧多少也有些佩服,不过他却不会因为佩服对手而对对方手下留情。

    对手也需要尊重。

    “在武将中我也有佩服的人,你哥哥就是一个。他带兵打仗远在福崧之上,就连皇上都发表声明要咱们向他学习呢!”

    “我三哥的确是个好样的,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他,倒是他看不起我这个弟弟…….”说起哥哥,福长安心里酸溜溜的,“哎,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说他了,咱们喝酒!”

    “好,好,喝酒!”

    “听说英夷要来给皇上祝寿?”福长安忽然想起了英国人的事情,一边喝酒一边打听着。和大人是外交部部长,这样的事情他自然知晓。

    “是有这么回事,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到。”

    就这样,两人天南地北地聊了一通,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和大人起身告辞回府去了。

    第二天,北京的大雪依然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和大人早早起了床,专门挑了一件狐皮大衣罩着前往早朝。到了太和殿外,诸位大臣们都已经到齐了。和大人只好下了轿子,脱掉大衣,瑟缩着肩膀在大雪中等着。乾隆爷的銮驾终于到了,文武百官这才进了大殿。

    “诸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乾隆爷今天看起来也好像提不起精神来。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这么冷的天也够他熬的。

    “皇上,臣有事禀奏。”和大人连忙开口。

    “什么事?!”

    “两淮盐运使柴桢的案子有了突破性进展,这是两淮盐政全德的折子。”和大人将全德的奏折递了上去。

    乾隆爷打开折子一看,脸上登时变了颜色。

    “擦,福崧?!”

    “皇上,奴才以为这件事情还是谨慎为好。福崧在平定苏四十三起义中立了大功,是大清的功臣,万万不可冤枉了他。所以,奴才恳请皇上派人前往浙江详查此案。”

    “好,那就再派人去查。”

    “皇上,奴才举荐一人。”

    “谁?!”

    “尚书庆桂。”

    “准!”

    庆桂是满洲镶黄旗人,历任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等,他在平廓尔喀人之乱时立了大功,如今已经擢升为兵部尚书,乾隆爷对他十分看好。

    庆桂到了浙江之后,立刻着手调查起福崧的案子来。有了和大人的嘱咐,这货使出了牛劲儿,打破沙锅问到底,凡事做到鸡蛋里头挑骨头,最终让他端出了个惊天大案。

    据查证:福崧不但包庇柴桢,而且他还向柴桢索贿白银十一万两,黄金一千两。

    庆桂在调查报告上写了两个字:请斩!

    消息传到京城,满朝哗然,很多人都不相信福崧会做出这种事情。不但官员们不相信,就连乾隆爷都不敢相信了。那天早朝他得知福崧牵扯到柴桢案中的确很生气。可仔细一想,他倒觉得福崧不像是能够做出那种事情的人。对于柴桢,乾隆爷没有异议,一个字解决:斩!但对于福崧,正如和大人所说,那是功臣,他还真下不了手。于是,他下达了一条指示:将福崧押到京城来,老子要亲自审他。

    “押送福崧进京?那我的事不就露了吗?!大哥,救命啊!”福长安拉住和大人的手就不放松了,冷汗滴吧滴吧地往下流。

    “你急什么,既然我当初答应了你,自然不会害了你。福崧他不是还没进京嘛…….”和大人劝慰了一句。

    “怎么?大哥,你想到办法了?”

    “也说不上是什么办法,不过却十分管用!”

    “神马意思?!”

    “呵呵…….”和大人笑而不语,坐上轿子,优哉游哉地朝紫禁城去了。

    “和珅呐,有些日子没有来了吧?”此时的乾隆爷已经八十三岁了,退了早朝后他就赶回乾清宫歇息去了。和大人进宫后径直到了乾清宫,小太监见了忙进去通禀。乾隆爷听到他来了,忙吩咐传他进来。

    “还请皇上恕罪,奴才这些日子被一些琐碎小事缠住了,脱不开身啊!”

    “嗯,年轻人嘛,忙点好啊!”

    “是!”

    “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奴才刚刚得知了一件事情,想来向皇上禀告。”

    “说吧!”

    “皇上,奴才刚刚接到庆桂的口信。奴才以为,您还是不要亲自审问福崧为好。”

    “哦?为什么不能亲自审问?”

    “这…….”

    “说吧,朕恕你无罪!”

    “这……”和大人仍旧犹豫着,“奴才只怕皇上动怒,气坏了身子。”

    “大清朝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懂事儿的,整天就知道给老子添乱,让朕心烦!”乾隆爷有些不开心了,“你倒说说看,这个福崧到底怎么了?!”

    “皇上,庆桂给奴才捎了口信,说他在审问福崧的时候,福崧说了对您大不敬的话。庆桂生怕福崧进了京,会在皇上面前出言不逊,气坏了您的身子,这才让奴才进宫来劝劝您。”

    “朕哪有那么容易动气,什么难听的话朕没听过。你尽管说,那福崧都说了些什么?!”

    “皇上,奴才实在开不了口啊!”

    “我不是都说了嘛,恕你无罪!要你说你就说,朕又不会和你动气。”

    “皇上,那奴才可就说了啊。福崧说您是昏君,什么‘十全老人’,都是您自个儿给自个儿脸上贴金……”

    “住口!”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

    “你去告诉福崧,让他赶紧去死!”

    “是,奴才这就去办!”

    清史稿:浙江盐道柴桢迁两淮盐运使,亏帑,私移两淮盐课二十二万补之。两淮盐政全德疏劾,上以福崧领两浙盐政,虑有染,夺官,以长麟代之。命尚书庆桂会鞫,谓福崧尝索槙赇十一万,又侵公使钱六万有奇。狱具,论斩,逮致京师,寻命即途中行法。福崧饮酖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