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霸清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章 鱼跃龙门

第二十三章 鱼跃龙门

    曹锡宝一倒霉,吴省兰、吴省钦这哥俩的好运就来了。兄弟二人激动地抱在一起,高声歌唱:中举好,中举妙,中举的感觉呱呱叫。

    没错,这俩货在咸安宫苦熬了大半辈子之后,终于实现了那个他们做了不知多少年的美梦:成为了举人。成功地完成了由事业单位向行政单位的转型。而且在和大人的大力提拔下,吴省钦童鞋现在已经成为直隶府的学政(教育局局长)了,主管乡试(高考)。

    不过,干的不是很好。

    也许是被压抑得久了,亦或是穷惯了,这货上任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码标价,公开舞弊。而且他还记账(SB一个),谁送得多,谁送得少,他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公开叫嚣:谁送得多,谁有学上。

    “我听说,有考生在考场门前贴了对子?”吴省钦刚刚主持完直隶的乡试,就兴冲冲地跑去和大人府上孝敬。吃水不忘打井人嘛。可是和大人的脸色并不好看。

    “这……”吴省钦这回不说话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吴省钦童鞋实行明码标价的乡试制度以来,很多寒门学子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有钱就能上学,我们还考个屁!激愤之语,有一名胆大的考生在考场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大骂吴省钦。

    对子是这样的:上联:少目焉能识文定

    下联: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口天欺天

    不懂吧!无妨,让我们来做个拼字游戏。上联中‘少目焉能识文定’,‘少’‘目’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省’字。下联也一样,‘欠金安可望功名’,‘欠’‘金’,两个字合起来是一个‘钦’字。有意思吧,不过还没完。我们再看横批,‘口天欺天’,‘口’‘天’两个字合起来是个什么字呢?!没错,就是一个‘吴’。

    这幅对联妙就妙在,对联的上联,下联和横批中不但包含了吴省钦的名字,而且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平仄相称,语义通顺。是以,此联一出,便被人们争先传诵,以供后人无限憧憬与仰慕。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

    想学对对联不难,只需要记住一首对子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世大吉。万事横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横批:仄仄平

    当然,想要对得出彩就难了。

    对子歌很长,想要精通,得需要研究。

    我所记住的对联不多,小时候看过一个,一直记到了现在: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下联:人过大佛寺佛大过人。貌似没有横批。

    当时,对这副对联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都一样。关键是合情合理,平仄相对,上下工整。适时,惊为绝对!

    后来无意在网上浏览,忽然发现这幅上联又有了新的下联,着实让杂家大开了一把眼界。一联:大波美人鱼人美波大。还有一联更为霸气:哥曾信佛但佛信曾哥。

    果然高手在民间。

    吴省钦是科班出身,大学教授做了好多年,‘少目焉能识文定’,‘欠金安可望功名’的对联一出,他马意识到了:这是在骂他。

    赤裸裸地咒骂:你丫不识学问,只认金银不认人,配当个狗屁教育局局长!

    吴省钦很慌乱:激起众怒,事情可就不好收场了。当下,急匆匆揭去对联,还专门调派了几名公安日夜巡查,但凡发现有考生私自张贴任何对联、条幅者,抓起来再说!

    还反了你们了!哥有国家机器,哥怕谁?!

    这一下,考生们是稳当了,但流言蜚语却是传开了。冲出了直隶,直奔京城就去了。

    和大人耳目遍及四海,一听这消息,当下抄起了手中的戒尺,真想替他弟弟打他丫两下:擦,就这两把刷子,还TM舔脸跟我说要当教育局局长?!疯了吧,你!

    “省钦啊!如果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做下去,这样可不行。你收银子我不反对,但你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啊?!还记账?!你是怕别人查不到吧?!你脑子没进水吧?!这事儿要是闹到皇上哪儿,谁也保不住你!”

    “是,是,学生知道错了,下次绝对不会这样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和大人现在反倒成了他老师的老师了。

    哎,这人啊,哪儿说去?!

    “那就好!”和大人长出了口气。对于吴省钦,他还是比较放心的。书呆子一个嘛,缺少变通。这种人办事中规中矩,惹不出什么大的事端。“直隶学政可是个肥差,你可千万要珍惜啊!”

    “先生请放心,省钦自有分寸。”

    “一提到肥差,我就想到了窦光鼐。今年会试的主考官是他,我和纪晓岚只是监考。如此良机,可惜了啊……”

    窦光鼐,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先后任顺天府府尹、福建正考官、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学问精赡、文词清古、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深得乾隆爷器重。前些年,盛柱的事儿,就是他捅的。

    “可不是,这等美差,落在他的手中,真是可惜了……”吴省钦对会试主考官那是一万个向往。

    “罢了,随他去吧……”

    清朝的会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阳春三月,京城里挤满了各地赶考的举人。马上就要开考了,和大人作为监考,自然要去贡院(考场)瞧瞧,以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一天,他刚来到贡院门口,就碰上了纪晓岚童鞋。

    “纪先生来啦……”和大人亲切地打着招呼。说实话,他对这小老头真心的喜欢:太TM识时务了!

    “呦,原来是和大人啊,真巧,真巧……”纪晓岚上去就握住了和大人手,不住地摇晃。

    “淡定,淡定。既然这么巧,那咱们就一道进去瞧瞧?!”

    “和大人,您先请……”

    贡院也称文思院,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大门五楹对开,第一道门龙门,上面高悬着三块匾额,东首匾额上题着“明经取士”,中间匾额题着‘开天文运’,西则题着‘为国求贤’。两人说说笑笑进了第一道门,来到第二道内龙门前。内龙门里建了数千间砖墙瓦顶的房屋,专供考生在里面答卷、吃饭、住宿。

    “咱们的内龙门里真实越来越萧条了,大多数考生都到鲤鱼胡同去了。”和大人一边走着,一边笑着和纪晓岚说话。其实,考生进驻鲤鱼胡同对和大人来说是件好事,他在哪儿开了不少的店,每逢三年一次的会试之时,那财没少发。

    “没想到一个迷信的传说,竟然成就了那么多人。”

    “哦?这鲤鱼胡同还有什么来历讲究吗?”

    “和大人不知道?!”

    “真心不知道。”

    “是这样的……”

    相传,有一年京城大考,天下的考生齐集京城。有一个河南的考生因为家里穷,正好徒步进京赶考,结果来晚了,贡院都住满了。正在无奈之际,贡院附近胡同内的一个老人收留了它。在考试的前一天,忽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一条金光闪闪的白色鲤鱼从云端飞了出来,落在了老人家的院子里。这条鲤鱼随即又腾空而起,直朝着贡院考场内飞去。后来,老人家里的河南考生金榜题名,高居榜首,鲤鱼胡同的名字也就传开了。

    “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典故,我还以为鲤鱼胡同只不过取意为‘鲤鱼跳龙门’呢!”

    “住在鲤鱼胡同的考生虽然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够跃入龙门的毕竟只是少数。重要的不是住在哪里,学问的深浅才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啊!”

    “纪大人言之有理啊!”和大人笑了笑:这社会,您跟我谈真才实学?您可真敢开玩笑!

    为了防止作弊,窦光鼐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他下令,考试时考场全天戒严,二十四小时监考巡视。考生入场时,不但要脱掉鞋帽,还要搜遍全身,就差再用了水龙头一冲,直接踢进号子了。工作做得是相当到位。

    和大人是皱着眉头在那儿顶着:擦,这么弄,这趟考务费白搭了啊……

    确实,经窦光鼐这么一折腾,和大人是半点手也插不上。

    不过,监考时是没什么事儿,考试成绩一出来,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