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庶门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我班师,你回朝(上)

第三百九十五章 我班师,你回朝(上)

    花集安在对待正帅之位归还的事情上显得很果决,没有拖泥带水霸占着权位,因为他知道,他是靠武义侯刘愈的声望才控制住全军,现在刘愈回来,他的声望降到了谷底。

    没有人能像刘愈那样轻松驾驭的了像霍病、齐方等一群野兽,更无人比刘愈更适合主帅来弹压原本边军一系的老将。何茂虽然支持花集安,但毕竟何茂是长安贵族派的将领,他与从死人堆爬起来的那些布衣将军还是有所不同。

    刘愈以中军主帅的身份归营显得很低调,再下一步,他便主持了大军的撤出。在北地寒冬到来之前,顺朝大军撤出了漠北,并一路向南往邵武关的方向撤走。

    远在长安城,塞外的消息很难传过来,各方势力连刘愈是生是死都无法获悉,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对付刘愈的正妻,女军主帅徐轩筑的身上。同时,各方势力也在观察前锋将军府的情况。

    他们调查的结果是,前锋将军府平静的出奇。

    府上一切安宁,侍卫巡逻按部就班,连徐轩筑出城巡查也是很频密,副帅徐菜花倒是在入秋之后再没进过长安城,徐菜花每次到兵部述职,恰恰在同时徐轩筑也在城外。徐轩筑在避免女军权力出现真空状况的出现。

    这让朝中对女军有所图谋的几方势力都无可奈何。

    几方势力中,以两相党、新皇派和四公主派三派最为激进,这三方其实在刘愈出征之后就达成默契,试图来瓦解长安城刘愈的旧有势力来达到皇权对关中军权的全盘cao控。

    长安城两大营和新军方面处理起来很简单。将齐方和张无诸调出关中赴边关之后。刘愈其他的部属只属于虾兵蟹将了。皇帝很快将长安城两大营、六防司以及御林军全盘cao控在手。唯独在女军这一块上,苏彦和袁博朗苏碧等人发现是无缝插针。

    女军本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军事体系。

    首先,女军全都是女人,全国之独特,别无二家。

    这是从大顺朝建国初期,祖皇帝的母亲有关,祖皇帝得母亲女军的帮助,平定了北方。因而顺朝建国之后女子地位不输男,甚至连公主都可以成为皇储。女军的建制也得以延续,而且在一百多年后顺朝平定天下之战中又立下功劳。

    顺朝虽然建国有近二百年,但平定天下不过才六十年。

    女军的独特性,使得男性的将领无法来统帅这支军队,而女子将帅通通都是出自女军之中,不管是副帅徐菜花,还是其他女军将领也都是只遵从女军主帅徐轩筑一人的号令。更让各方势力无奈的是,这些女人是出了名的死脑筋,不吃利诱也不懂变通。

    女军听命于徐轩筑。而徐轩筑又是刘愈的正妻,油盐不进。这盘棋从一开始就是一盘死棋。就在新皇准备将女军也调往边关,彻底一了百了之时,发生了刘愈被闵少顷算计在草原上战败失踪的事。一盘死棋好像是出现了活路。

    刘愈死了,而刘愈的旧党都投靠了花集安,使得朝廷一时陷入被动。如果此时再将女军推出去,那等于是给敌人填筹码,徐轩筑毕竟跟刘愈的其他旧党是不同的,她是刘愈的夫人,如果花集安对朝廷不利,那至少新皇还是可以通过亲情来感化徐轩筑。

    刘愈自始至终都在帮新皇,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朝廷对刘愈严防死守,但说到底他还是个忠臣,忠臣的遗孀更不该违背先夫的遗志,加入到叛军的行列。

    于是女军继续保持原封不动,还是继续在长安城周围驻扎,连徐轩筑几次请调往边关去接应作战,新皇也都拒绝。

    谁都知道,徐轩筑去不是为作战的,她一方面是想找丈夫,也是想找突厥人报仇。

    她去了边关,就真的跟花集安还有刘愈那群旧部属变成一伙的,沆瀣一气。

    有时候事情就是一波三折,刘愈没死。这消息其实最开始长安城无人得知,但刘愈却第一时间通过张无诸军中的斥候,从西域将这消息辗转带到了长安城,让徐轩筑得知。刘愈是不想家里的女人为他担心。

    当时正是七月下旬。

    刘愈在传递消息的同时,也带了一封密信回来,对家中事务以及一些军务有所交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醒徐轩筑要小心朝中其他势力的狙击。身在将帅的高位,刘愈知道自己的妻子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他所安排的事情归纳起来很简单,照旧!

    徐轩筑之后保持旧态,一切都装作好像并不知道刘愈还活着,该练兵练兵,该请调请调。事情又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北方战事大局已定,朝中的热闹依旧不知道刘愈还活着。

    但因为军需官的一次失误,令户部的人察觉到西域这批贡粮有蹊跷,消息通过户部调查,再通过户部尚书李延年传达给皇帝和袁博朗,才让朝中大多数人认为刘愈还没死。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再之后,有很多“小道消息”都证明,现在的刘愈身在北方,但却没在顺朝中军之中。也就是说,刘愈虽然没死,但他并没有归营去跟花集安抢主帅的位子,而是选择了“单干”。

    刘愈到底在做什么,没人知道。

    直到十月十三,突厥国书抵达长安城,新皇才确信刘愈没死,而且投靠了突厥人。之后便有了十月十四的雅前殿议事,也就有了当日苏碧跟袁博朗关于“除去”刘愈的商议。与此同时,顺朝大军已分成两部,一部在齐方率领下撤到了金尧城,一部随刘愈和花集安已经回到了邵武关,而突厥出使长安城的使节队伍在突厥天可汗世子缇木尔的率领下也随顺朝军队出发,抵达了邵武关外。

    刘愈没有擅权让突厥人进入中原的疆土。

    因为刘愈此行低调,长安城的人也并不知刘愈已经回来,而撤回邵武关的顺朝军队名义上是由花集安所率。花集安的主帅之位经过新皇的诏书任命,虽然刘愈和花集安在军权上完成交接,但在皇帝重新任命刘愈为主帅之前,此事尚无法对外公布。

    刘愈刚抵达邵武关,朝廷便下旨过来,一方面同意突厥使节出使长安城,另一方面,也让花集安率此次平定突厥有功的兵将回长安城接受封赏。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朝廷在旨意中所耍弄的一点小花样让刘愈感觉到危机,圣旨还言,因怕突厥人不轨,大军应继续驻留在金尧城和邵武关两地以做应对。

    也就是说,只调将回长安城受赏,不调兵。

    就算是将帅同回,花集安也不敢回长安城,他明知道回去了就必死。当初花集安发动政变处死闵少顷,令朝野震动。此时花集安得胜归来,朝廷已经动了除去他的心思。这也是为何在大军得胜之后,他愿意第一时间将帅位归还给刘愈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自知已经不容于新皇及其他权贵,得胜之日就是清算之时,只有刘愈才能保住他。

    刘愈经过思量之后作出决定,由自己来代替花集安,率部分将领回长安城受赏。这也是刘愈回到中军之后,第一次正式露面,会见了以礼部官员为首来传圣旨的一行人。礼部的人见到刘愈,才真正确定武义侯还没死。

    刘愈见到朝廷使节,直言道:“本侯大难不死,如今已重掌三军主帅之印,本侯这就随诸位回长安城,三军须留下一将帅镇守,金尧城以云金将军齐将军镇守,邵武关驻守则以花副帅担当。”

    刘愈的话令使节面面相觑,凭他们的感觉,刘愈这么久没出现,这一出现就会重新成为三军主帅,其中一定有猫腻!不然不合乎情理。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现在的武义侯受制于人,被花集安“强迫”回长安城。而花集安自降身份为副帅,就不用回长安城去领罪。

    不仅是朝廷使节,就连朝中大员诸如袁博朗蓝和等人,包括新皇也会认为,此时三军仍在花集安掌控之下。

    但事实上,刘愈在归来途中早就将全军的军政大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些不太容易管辖的边军旧部,通通由齐方和张无诸率领驻守在金尧城。而之后,这部分人会分散调往边关的其他关口,达到分化的目的。而回到邵武关的所部,都是这一年来随着刘愈南征北讨的新军以及长安城两大营的兵马,对他不可谓不忠诚。

    朝廷使节愿意这么想,刘愈也就是想让他们这么想。只有如此,他这个武义侯才会显得“无足轻重”,是个被人遥控的“傀儡”,只有这样,苏彦才会感觉到这个师傅舍弃不掉,还靠他来解决花集安这个大患。

    刘愈此趟回长安城,其实就是想卸去大任,以后真正当一个闲人,抽身事外。天下安定,再不袖手真会有兔死狗烹的一天。

    不给朝廷使节拒绝的机会,第二天,刘愈便象征性抽调了几百名新军侍卫,带着隋乂和李糜等一批好似无关紧要的将领,再带上突厥的使节队伍,一起向长安城进发。

    当苏彦得到这消息的时候,放下手上的奏本,道:“师傅……他回来了。”

    没有难过,甚至有几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