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南宋雄起在线阅读 - 第43章 大力型掷弹器

第43章 大力型掷弹器

    苏景瞻看见赵昺一群人来到身边,整整衣服,大声呵道:“立正!敬礼!”

    随他身边的几位战士都和他共同向赵昺举手敬礼,赵昺也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大声说道:“稍息!”

    等苏景瞻放松后,赵昺好奇地问道:“远远看你们摆弄什么,朕很稀奇,就过来看看。”

    苏景瞻一个立正,大声说道:“报告陛下,我等在研究手雷投掷之法。”

    赵昺一听,来了兴趣,忙问道:“噢?有何妙法可成?说来听听。”

    苏景瞻立正答道:“此法非臣之法,不敢居功。此法是此位战士所想,我等还无完善,正在悉心研究之中。”

    赵昺马上问道:“哪位战士所想?推荐给朕认识一下。”

    苏景瞻大声应道:“是!冯大力,出列!”

    只见苏景瞻身后一名身高力壮、膀大腰圆的士兵,满脸通红,正步上前,举手行礼:“下士冯大力报道,请陛下示训。”

    赵昺回个礼,看向冯大力。此人看身块,果然是大力之人,名符其实。但军中这样有力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他走过去拍一下冯大力的手臂,微笑道:“稍息。还请冯下士做示范吧。”

    冯大力虽在训练时,也常常看见赵昺与自己的部队中的战友同吃同住同训练,但军纪约束,也不敢过去围观,更没有机会这么切近的和赵昺接近,还被赵昺拍拍手臂,激动的满脸涨红,身体都微微抖动起来。当然了,如果冯大力知道赵昺最喜欢拍别人的肩膀,只是个子太小,只能拍到他的手臂后,不知心中有何感想。

    冯大力马上一指后排两名战士,过来向赵昺演示投弹动作。

    原来,纯粹用手投弹,即使手强力大者,也只能投个几十步远,也就是现在的七八十米。那时的手雷,虽经赵昺对**做了改进,爆炸威力加强了几倍,但到底是**的局限性,装药过少,爆炸威力不足以杀伤更多的敌人,所以造的很大,只能增加个头了,比后世的那手雷,体积大了何止一倍。这样,就造成了投掷距离近,投弹手的危险性增加。

    苏景瞻本就痴迷于手雷的威力,悉心研究,手下的人,上有所好,下有所爱,也是个个想法设法提高手雷的投掷距离。这个冯大力算是一个脑子较为聪明之人,平时没事也就琢磨着这个东西。想了个法子,三人为一组,用动物蹄腱做弹力,两人各手持一端,一人位于中间,用一个布兜盛手雷,拼命向后拉扯,如弹弓一般,然后松手后,凭蹄腱的弹力和两旁的人的臂力,把手雷远远弹射出去。其实,就是《使命召唤7》中主角逃出监狱时投掷******炸毁哨楼火力点的方法。

    此法果然投掷距离远了数倍,只是三人为一组,有点浪费人力,而且,那两个手持蹄腱,也颇费力,投掷过程中不能持久。

    赵昺心想,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应该在军器使用过程中,大力开发各类成效显著的方法,定能增强战斗力。更让赵昺感到高兴的是,这动物的蹄腱用做动力,其实,早在制做弩炮时,赵昺就想到这一点,当时,蹄腱本少,赵昺又怕在南方湿热之地,蹄腱有可能弹力下降,所以,只制做了重力弩炮。现在看来,这东西,自到海南岛后,水牛蹄腱大量贮备,且弹力问题并不是所想的那样过多减弱,看来,这扭力弩炮应该让“大宋军工研究院”进行研发了。这东西明显占用空间少,尤其是在空间狭窄的船上使用,更为方便,无论是投掷震天雷还是弩箭,都是不可多得的远程打击武器。

    只是现在冯大力发明的这种方法,虽投掷距离远了数倍,但费人费力。看来,还有改进的地方。而自己穿越前小时候玩过的弹弓,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只是这弹弓,要做的很大,而且还要携带便利才好。

    本来赵昺只是想到这里随意的看看,不想,发现了这个问题,自己看来是走不成了,他马上打发跟随而来的众人回去各忙其事,自己留了下来。

    几个人也不管场地,就蹲在cao场边上研究。赵昺先画出弹弓的草图,然后开始设想固定的方法,不一会儿,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基本构想就完成了。反正军中也有修理军械的木匠,派人叫过来,一会儿的功夫,按着尺寸,一个大大的“弹弓”制成了。

    其实,材料很简单,主体结构主要是用竹子作成的。南方多竹,而竹又有弹性,成为支架就成了必须。用两根较粗的圆竹做为底架,两根竹子的各自的一头,用一根铁棍做成插销连接起来,固定成可开合成人字形的底座。底座圆竹能打开的另一端开一粗眼,可插入较细的竹杆,成为立起来的“弹弓”支架,高可及胸。这两根立式支架的内侧中间又各开一眼,中间可插入支撑两根支架一根横杠,用来支撑立式支架不会因拉扯弹弓时,向中间合在一起。而两根立式支架略靠上方,在后侧又开一眼,可插入一根竹杆,竹杆下端插入底座中间靠近连接的地方开设的一个眼中,这样,可支撑立架不会因拉扯弹弓时向后倒下。

    这样,平时不用时,可折卸成几根竹杆,用时,先放好两根底座,插好插销,再插入两根立竹,再把两根立竹之间插好支撑的横杠竹杆,然后分别把两根竹杆斜插入立竹和底座之间的孔洞中,三人合力,十几秒钟,一个立在地上的大弹弓就成了。因立杆的一端事前就装好了蹄腱筋,这时,只需两人扶持立杆稳定,一人就可向后拉扯腱筋,上下左右调节方向和力度,如弹弓一般进行投掷就可以了。当然,这投掷距离就可靠平时的训练来掌控了。不用时,几秒钟就折卸成几根竹杆,直接用固定在立杆上的腱筋缠绕几下,就成为一小梱,一个人轻轻背负起来,跑前跑后,来去自由。

    几个人把大“弹弓”支架立在地上,找了一个手雷模型,按着发射的要求,试射了一下,那腱筋本就有弹力,两根立着的竹杆自身也有弹力,这一发射,那手雷一下越过军营的院墙,不知落向何方了。

    赵昺一看,哈,成了!苏景瞻也是哈哈大笑,几个一块动手研究的战士和那个木匠,更是大眼瞪小眼,过了一会儿,才大笑着跳了起来。尤其是冯大力,更高手的嘴都合不拢了。

    赵昺更是高兴。此物一成,既省成本,又增战力。不像过去,投弹手都在排在军阵最前面,还得有一些盾牌手来护着,如此也会有很大的伤亡率。这是赵昺最不能容忍的,他一再强调,要在先进的武器装备下,力争零伤亡。虽说这零伤亡在古代战争中不可能做到。可后来的几次战役,尤其是两次海战,自己一方的伤亡率真的是微乎其微,让广大将士都有一种,跟着皇帝打仗,听皇上的命令,就可以在战斗中少死人,还能打胜仗的感觉。所以,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军队对赵昺非常崇拜的原因之一。当然了,他深入军队中,亲自训练他们,与他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不可分割的原因。

    赵昺看到苏景瞻和冯大力都高兴地围在大弹弓的周围,摸摸这,看看那,高兴地不得了,马上想到了一件事,他大声地说道:“冯大力下士听旨。”虽说军营中平时下级见了上级,都是行军礼,但现在可是皇帝下旨,大家还是明白的,这与军制不同,马上都跪下来听旨。“现有冯大力下士,平时刻苦训练,肯动脑思考,善于总结,发明了军中投掷手雷之利器。朕现在赐名这一利器为‘大力型掷弹器’,交由‘大宋军工研究院’完善后广为制作,遍及全军。现今冯大力下士为军中发明作战利器有功,除以冯大力名字命名利器之外,朕特赐冯大力白银五十两,升三级,任命冯大力为少尉,组建投弹队,跟随苏将军,加强训练,积累经验,同时,此项技术革新向全军普及,以奖励各项革新作战技艺和设备。”

    冯大力一听,那个激动,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赏银不说,还连升几级,现在应该算是当了官了,而这官还是皇上亲自绶封的,能不激动吗?其实,冯大力搞这个,除了有兴趣爱好之外,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做投弹手虽不用亲临敌人面对面地撕杀,可是,在对方飞箭如雨的情况下,危险系数更大。而且现在的手手雷没有半预制片,一些大些的碎片常常飞向投弹手,有自伤的可能。他只是想着用一种方法,能更远的投掷手雷,尽可能的减少受伤害的可能性。不想,这种方法,不但受到皇帝的肯定与鼓励,还被实名制命名,向全军推广。这下,祖坟上冒烟了,自己成了全军的“名人”,还升了官。

    冯大力感动的热泪盈眶,都说不出来了。还是旁边苏景瞻机灵,赶紧用力碰一下他,他也才缓过劲来:“谢陛下。小的甘为陛下万死不辞,并以后多多发明,为陛下效死。”

    其实,赵昺这一手,也不是一时的冲动,他想着以后军中或民间,都要实行这种以本人发明的东西或技术来命名,激励更多更有成效的发明。最好是用行规来制定个“专利法”,能让发明的人有名利可图,激励发明创造。当然,“大力型掷弹器”的命名和推广,也为从此能促动军中各将士的发明创造带来了一股热潮,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后话不提。

    这时值日官带着一个大包过来,里面装着赵昺的换洗衣裤和用餐器具,来请示赵昺今晚是否住在营中。

    赵昺本来还要打算去方兴日、左大的军营中。方兴日、左大那边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旅已成立一个月了,赵昺虽再没有亲自去训练他们,但也隔二连三的过去陪训几日,指导一下,顺便在部队里吃住几天,和将士们拉近关系。

    赵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虽说平时制定大的方向政策,自己总是想法设法让现在的大宋按照自己的意图向前走,但许多大臣,尤其是旧有部队,并不是完全认可他这个小皇帝。所以,对于军队的建设和把持,他还是特别重视的。

    所以,他想了想,点点头,说道:“晚饭就在这里吃吧。小杜子,你通知一下方兴日和左大,晚上去他们那边睡。”

    当然了,晚饭赵昺特意让冯大力那帮子战友和自己同桌吃饭,苏景瞻做陪。饭桌上,当然免不了要对冯大力几人问寒嘘暖,夹菜添饭,并进行大大的鼓励一番,更让这些个将士们感到皇恩浩荡,感激渧淋,死心塌地的愿意为他尽忠。

    吃完晚饭,在苏景瞻等人的目送下,赵昺领带着小杜子还有十几位禁卫军中的特种兵护卫,走向另一个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