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辽交兵
两人稍事休息之后又开始继续赶路,很快就回到了公主所在的村镇,这里已经距离辽军很远,可以说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了。 等众人再度汇聚在一起之后,最首要的事当然是总结这次的得失经验。 其实段誉仅以二十人的小股精锐,就能将辽军闹得天翻地覆,已经可以算的上是非常难得了。 不过其实他们本来可以给辽军更大的打击,而之所以在行动中有所阻碍,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段誉等人准备的时间太少,行动过于仓促,对辽军的军事活动不太了解,所以才会功败垂成。 但是此时辽军已经推进到离雁门关几十里的距离,只要辽帝一声令下,很可能第二天就会进行大决战,再要想进行一次周密的行动已经没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众人商量之后一致认为应该先去雁门关和守将汇合,再想办法阻挡辽兵。 本来段誉是想立刻出发前往雁门关,不过再看一眼众人的疲态,心有不忍,于是只好先让大家休息一晚,明日再赶去雁门关。 但是段誉却没有想到这一念之仁却坏了大事。原来辽帝被段誉一顿羞辱之后非常气恼,以他一代枭雄霸主的作风,当然不能在那么多手下的面前向段誉低头认输,因此他竟然下令立刻攻城。 段誉等人因为出了军营之后就立刻返回了小镇,因此并不知道辽军的动向,等到第二天的段誉等人睡到自然醒,精神饱满之时,雁门关那边早就打得热火朝天了。 大辽近年来一直有并吞他国之心,因此一向都在抓紧军队的扩充和训练,可以称得上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而大宋军队虽然本来不弱,但是由于内部制度重重掣肘,再加上近三十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远不如辽军。 此次辽帝御驾亲征,又有数十万大军随行,那雁门关守军不过三五万而已,两者相比之下,战斗力总和的差距就好像强壮的猛虎和疲弱的绵羊一般。 但是自古以来,决定战争的胜利都不仅仅力量这一点而已,一般来说可以归结为天时、地利和人和。 这雁门关的守军虽然在战斗力的总和上远不如辽军,但是向来以“险”著称,甚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美誉,守关的将领和士兵更知道责任的重大,谁也不肯松懈,因此自然是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辽军纵然疯狂进攻,却难以在一时半刻就顺利攻下雁门关。 这自然也就给段誉争取了时间,虽然以段誉区区二十余人的精锐小队不可能真的和数十万辽军抗衡,但是凭借众人的一流身手和段誉的心计,最少可以和辽军多周旋些时日,没准就能等到援兵的到来,到时候自然也就避免了关内百姓受到辽兵的袭击。 不过段誉能想到的事情,辽帝帐下的谋士未必想不到。只要是稍微有点经验的将军都知道此时辽军数十万大军,日耗千金,不易久战,因此辽帝当然是选择了一种最为迅速的攻城方法。 两军交战,取胜之道自然是要最大程度利用自己的优势而尽量避免自己的短处被对方抓到。 这次辽军人数十倍于宋军,最好地方法当然是使用车轮战术。这样必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拖垮宋军,而辽军却是以逸待劳,战争的胜利自然就被辽军紧握手中了。 而辽帝之所以敢攻打雁门关,其实也不仅仅依靠数十万军队的正面强攻,早在大军未动之前,辽帝就选拔了军中的精锐分成十几批暗中潜入雁门关,想要进行里应外合,一起攻破雁门关。 雁门关虽然是两国的分界线,但是平时也总会有民间的生意往来,再加上三十多年来没有大的战事,雁门关的守将自然没有那么严格。 如今战事一起,雁门关当然立刻封闭,任何人不得进出,可惜为时已晚,早已有数百的辽军精锐潜入了进去。 而当辽帝全力攻城之时,自然也就是这些辽军精锐发动袭击的信号。
在辽军未曾攻上雁门关之时,当然是摇旗呐喊,万箭齐发,而对面雁门关之上自然是滚木、雷石和放箭。 这时候就能清晰地看出双方的差距所在,数十万人当然不可能同一时间攻上城头,但是却可以保证不间断地向宋军放箭。 虽然守卫的宋军可以躲在各种掩体之后,但是一直躲避不出自然就等于是任由辽军爬上城头,而如果宋军出来还击,对面又是箭如雨下,因此很快就陷入了被动。 不过无论如何,雁门关都是一道屏障,宋军据险而守,相对来说自然会比辽军少受一点损失。 只是这次辽军人数是宋军的十倍,再加上辽军进行车轮战让宋军十分疲惫,宋军的战斗力自然越来越差,就算辽军比宋军多损失了一些士兵,双方的总体情况仍然没有大的变化。宋军不利的情形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其实辽帝的车轮战术还有一个更高明的地方,那就是双方大战几场之后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辽军是分成好几批轮流进攻,轮流吃饭,但是宋军一直在抵御辽军的进攻,虽然厨子有时间做饭,但是士兵根本没有时间去吃。 那是因为城头之上无论何时都是羽箭满天,送饭的百姓就算胆子再大也不可能在这种必死的情形下去送饭。 虽然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打起仗来十分兴奋,甚至能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但是却没有几个将军可以几天几夜不吃饭、不喝水的。 当然更没有谁能够一边和敌人拼杀、躲避羽箭,同时再把米饭和馒头放进嘴里。 就当宋军筋疲力尽、饥肠辘辘的时候,辽军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进攻,守卫的宋兵当然已经有了绝望的心情,而就在这时,雁门关外却突然发生了异常的sao动,一小股服饰不同的精锐冲破辽兵的层层拦阻,直奔雁门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