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猎明在线阅读 - 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

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

    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

    中广网2007-12-12

    作者:韩瑞斌

    要说骑兵,首先要有马。

    认识马,对我来说,最早是在老家的生产队。当时,农村外出耕种和拉运东西全都靠马。我记得我们队里当时有20多匹马。后来生产队解散,我们家也分得一匹马,好像是匹毛色微黄的小马,但性子颇烈,最后家里没要,换成别的了。家的附近军营里也有马,都是那种高高大大的军马,不时可以看到有战士到河边遛马,很是羡慕。

    之所以从小对马感兴趣,可能是缘于听评书。那时电视尚未普及,电影看得又少,于是听评书成了不少人的业余爱好。评书艺术家们把《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岳飞传》等发挥到了极致,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在这些评书中,但凡骁勇善战的将军,大都有一匹宝马。楚霸王项羽的乌骓马、关云长的赤兔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马。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说书人常用的那段话:顶盔挂甲,皂袍素带,系甲连裙,浑身上下收拾紧身利落,搬鞍认镫,翻身上马……这是描述一位将军出征的情景,其中就特别提到了马。马,在古时是战将必需的征战工具,故有“马上得天下”之说。

    后来,随着知识的丰富,使我对马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在我国人们已经用马驾车。殷代开始设立马政,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政雏型。周代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马)、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经营马场。汉代在西北边区养马30万匹,唐初在西北养马70余万匹。汉唐盛期,从西域引入良种马7000多匹改良军马。当时养马业的兴盛,不仅对巩固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还进一步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

    好马多用于军事。而以马代步,骑马征战,仅限于将军。普通兵卒只能徒步行进、地上搏击。因此那时虽然军中有马,却还算不得是骑兵部队。

    真正的骑兵部队,需要人人有马,都能征战,并且还要有一件重要的兵器,那就是马刀。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作为各国军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兵种,是一个国家武力强盛的重要标志,也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大胆改革军制,实行了“胡服骑射”,首创规模较大的骑兵;最近,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中,素以骑马挥刀闻名的草原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组成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冲出草原,闪电出击,奔袭驰骋在亚欧大陆。骑兵,成就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宏伟大业。

    8月中旬,暑气渐退,爱人学校正放暑假。于是应朋友之邀,一同来到阴山脚下,领略西部草原风光。

    阴山,历史上多有记载。这里一直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聚居活动的地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小时候背诵的古诗里描绘的情景,至今让人难忘。

    阴山同时又是一道天然屏障,唐朝诗人王昌龄在《出塞》诗里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在阴山脚下,我们探访了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一进营门,赫然入目的是一座骑兵雕塑。只见战马前蹄跃起,昂首长啸,背上的骑兵一手扯缰,一手挥舞着马刀,好不威风!雕塑的基座上有宋任穷题写的“铁骑雄风”四个镏金大字。

    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营长鲍布仁乌力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是草原上长大的,周身透着一股草原人的豪迈与直爽。据他介绍,骑兵曾是我军的一个主要兵种。早在1928年的4月,我军就成立了第一支骑兵部队,即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此后又先后成立了骑兵团、骑兵师。在骑兵部队最鼎盛的时期,曾经发展到12个骑兵师,在我军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骑兵是我军在实现摩托化、机械化之前,机动性最强的一个兵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摩托化、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当年的战马已经被坦克、装甲车、步战车所取代,骑兵部队大规模缩减。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就是仅存的几支骑兵部队之一。

    说起最后的骑兵,鲍布仁营长心中颇有些不平。原来,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叫《最后的骑兵》,但演得不是他们,而是新疆军区的一个骑兵分队。鲍布仁营长告诉我,现在拥有骑兵旗帜和马刀的真正骑兵全军只有两个营和几个骑兵连,而他们是第一营,最后的骑兵只有他们才有资格。

    鲍布仁营长可能是认真的。昔日辉煌一时的骑兵,没有被现代战争所选中,黯然退于次要地位。他们的存在意义,更多的是对那昔日辉煌的一种纪念。但是,好强的骑兵传人绝不就此自我消沉下去,他们在边境巡逻、抢险救灾和影视拍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骑兵第一营,官兵们专门为我们进行了骑兵表演。表演科目主要有跨跃障碍、马上斩劈、马上射击、蹬里藏身等,只见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勇往直前,马刀劈下,干净利落,模拟的靶标立即拦腰斩断。表演中最为壮观的是上百匹军马一起奔驰,骁勇的骑士在马背上挥舞着马刀向前冲锋,可以说是马刀闪闪、马蹄生风、杀声震天、势不可当。

    一营副教导员彭冲告诉我,骑兵们要完成这些高难动作,关键是人与马要配合好。在骑兵部队,战士们都把军马看作是“无言的战友”。其实,这种说法本身也符合事实。因为每一匹军马都和战士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档案,上面详细地登记着军马的名字、性别、产地、毛色、编号、服役日期、以及由谁管理、是否立功受奖等,登记得很详细。因此,战士们就像对待战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坐骑,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一连连长周晓猛说,他们连里有的战士在冬夜里宁肯自己挨冻,也要把被子给军马披上御寒。

    常年和军马在一起摸爬滚打,战士们已经和军马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大家都说马通人性,你给它一分爱,它报你十分情。在以往的影视拍摄中,曾发生过多次军马救战士的故事。大家告诉我,只有当了真正的骑兵,才能感受到骑士与军马之间的生死之情。

    来骑兵第一营这两天,向来少雨的内蒙古西部草原竟然连下了两天雨。风雨吹打着营区里的高大白杨树,颇有些萧条寥落的初秋寒意。看看营院的架构,当年这里至少有一个师的骑兵,如今却只有一个骑兵营了。在萧瑟的秋风秋雨中,我感觉到这繁华过后的冷清,竟是如此的强烈而分明。

    离开骑兵第一营,回头再看看那高高地立在营门前的骑兵雕塑,我想,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那种挥舞马刀、沙场角逐的时代确实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仅存的几支骑兵部队在支边建设、守卫边防和影视拍摄中的确展现出新的风貌,也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今后不管骑兵这个兵种是否还会在我军继续保留,但骑兵的风采却会永远铭刻在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

    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