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渔家喜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白水荡有很多的野地,就这么荒废着,没有变成耕地真的是件很稀奇的事。

    可能是因为人少,种地的农民也少,地已经种不过来了。罗平和朱氏只伺候四亩地都累的不行,还不是经常去的。

    野地里长满了青草和野花。

    细长的草叶子碰到脚上,有些痒。

    丫头的脚尖不自觉的在地上碾着,那野草也真是可怜,不仅得忍着太阳的暴晒,还得受这样的蹂躏。

    “希夷哥,你这是要往哪儿去?”丫头问道。

    这么大热的天,连虫子都叫不动。要说没事闲的出来走走,唔,谁信呐。

    张希夷举起手来,丫头这才发现他手上还拿着几本书哩。

    “快是你的生辰了,也不知道送些什么好。你不是喜欢这些个传记吗,我就买了来送你。”张希夷说道,“原打算去你家找你的,没想到在路上就遇见了。”

    张希夷可不记得丫头的生辰,是前几天和张瑞青联系的时候,张瑞青让他帮着买件礼物送给丫头。

    丫头很是高兴,忙拿手去接。待手伸出去才发现手上也都是泥沙,就把手往衣服用力的蹭了几下才把书接了过来。

    “谢谢希夷哥。”丫头说道。

    张希夷觉得有些怪,却也说不出什么来。

    “好久没下雨了,我听说好些地方地都干的开裂了。趁粮价还没涨,让你爹多屯些粮在家。”张希夷说道。

    怕是有旱灾了。张希夷没把这句话说出口,让百姓恐慌是最要不得的。

    丫头点头应是。

    两人相遇不过半刻钟,说了几句话便分了开。

    走了好久,快到保家门口了,张希夷才终于想明白哪儿有些怪了。

    那小丫头竟喊他希夷哥,不再张稀泥,张稀泥的乱叫唤,说话也有礼貌多了。真的是长大了啊。

    “又出去瞎跑!真是不怕热,等晒成你爹那样。你就哭吧!”朱氏大骂道,“这泥螺只有多少钱啊,又不是买不到……”

    丫头把篓子给了魏嫂,笑嘻嘻的说道:“哎呀,娘你看我,身上都脏了,我先洗个澡去。我要穿大姨新给我做的那套!”

    说完,丫头便一溜烟跑了。

    “这小崽子,吩咐起我来了。”朱氏说道。心底里到底还是高兴的,丫头从小是个木头性子。现在是机灵多了。

    水温刚刚好。丫头刚躺进去。便舒了口气:“真是舒服……”

    “小姐,别洗太久了,水冷了,会着凉的。”妮子在门外喊道。

    这事不是没有过的。丫头身体不错,只打了几个喷嚏就好了。妮子却被魏嫂骂了个狗血喷头,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她没尽到照顾好小姐的责任。

    “诶,我知道的。”丫头回道。

    用的香胰子是从京城里买来的,同丰县可不多见呢。芊金店里每月也只能买来十多个。

    丫头不爱用这个,总觉得用了之后身上反而滑腻腻的不舒服的很。

    拿起香胰子闻了一下,淡淡的茉莉香。

    放在水里打了湿,便往身上涂了开。

    一身茉莉味的姑娘是不是更会吸引人些?

    洗了的差不多了,水也有些冷了。

    丫头擦干了身体。穿上了朱金铃新给做的衣服。

    是海棠色的布料子,上边还有更深的枣红色的花纹,亮眼的很。

    “小姐,你真好看。”妮子由衷的称赞道。

    丫头微微有些脸红:“真的?”

    “真的!”妮子肯定的点头。

    海棠色衬得丫头的皮肤更白了些,也没了以前的孩子气。看上去也有了少女婀娜的身段。

    天气热,晚上屋外凉快些,便把饭桌摆在了外边。

    一道拍黄瓜,一叠炒花生,一碗冬瓜汤,一盘呛好的虾婆子,一碗蛋羹,一盘猪耳朵把桌子上摆了个满满当当。

    魏嫂还准备了两个西瓜,在井里吊着,等吃完饭就切开。

    “爹,说今年没雨水,地都裂了。”丫头说道。

    罗平挟了花生米往嘴里一扔:“是啊,没看到最近在咱家前头那河里挑水的人多了吗。”

    “那粮食会不会收不上来?”丫头继续问道。

    “不知道哪,你怎么这么问?”罗平放下筷子,喝了口酒。

    “哦,希夷哥说让多屯些粮食,粮价可能要涨呢。”丫头说道。

    罗平看向丫头:“希夷说的?那可能真要涨了吧。”

    沉思了会儿,罗平对着朱氏说道:“你明天回趟娘家,让你哥也多买些粮食存着。多存点粮总不会是什么坏事。”

    “不能吧,就几天没下雨而已。”朱氏舀了勺蛋羹放进了嘴里,“这蛋羹今天怎么那么咸?”

    朱氏刚吃了口就吐了出来。

    “……额,怕不够味就多放了几勺盐……”丫头小声说道。

    罗平也舀了一勺:“不错,不错,好吃的很。你娘吃的淡。”

    罗娇也吃了口:“哎呀,姐,你是把盐罐子打翻了吗?”

    “你爱吃不吃。”丫头呛罗娇道。

    “做的咸,还不让人说……”

    ————

    九月。

    秋天好像忘了来,依旧热的不行。

    地里的庄稼都死了。

    大旱。

    粮价一天一个样,从七十文每斗涨到了一两!那还是有价无市啊。

    好在罗家早就买了粮食,相熟的人家也都打好了招呼,省着点都过的下去。

    罗平第一个通知的就是黄氏。

    可黄氏没有买粮,要知道,等粮食丰收了,粮价只有五十文。七十文可贵了些。

    家里有口大米缸,今天做饭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见底了。

    “你个瘟人!顿顿吃这么多,家都被你败了!”黄氏扯着嗓子骂马氏。

    一想到现在一两银子一斗米,黄氏就心疼的不行。以前马氏一顿能吃两海碗米饭,现在只吃一碗不到。黄氏都嫌她吃的多。

    “娘,三哥家里不是有粮嘛,去他家拿点?”马氏说道。

    黄氏早有了这个心思,却被罗老爷子骂了下来:“老三好心好意来提醒你的时候,你不听,出事了再去找他,你真好意思!”

    “你别买米了,买些面粉,和着些粗粮吃着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大富人家,别老想着吃精粮!”

    罗老爷子说的轻松。吃惯了好东西。那粗粮吃着就喇嗓子。

    要不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晚饭的时候,罗老爷子只吃了半个饼子,就说吃饱了。春雷也没了往日的胃口。马氏吃的倒是香的很,她可没有不能吃的东西。

    ————

    “娘。你怎么来了?”许久没见到黄氏,这一开门就见到,朱氏也不知这心里是惊是喜。

    “我来看看你们。”黄氏笑着说道。

    黄氏抬脚便在院子里走了起来,边走还边说:“你倒是把家拾掇的不错。”

    朱氏跟在后边,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过了好一会儿,黄氏才清了清嗓子说道:“其实我来呢,是来借粮的。”

    “可不是不还啊,等粮价降了,立马还。”黄氏说道。

    原来是为这个来的。朱氏心里总算是有了底。

    “行,没问题。要借多少?”

    “恩,也不多借你的,五十斗先……”黄氏说道。

    ……朱氏也不多说,五十斗就五十斗吧。好在罗平买的多,就是怕亲戚朋友有个不趁手的能帮衬着些。

    “米也沉着哩,您先回吧。回头我让罗平给你送过去。”朱氏说道。

    黄氏不乐意了,米沉,你让我儿子搬啊,那下人是干嘛的?

    “那个人,就那个。”黄氏指着魏嫂,“你给我搬回去。”

    罗家把粮食都是放在地窖里的,那地窖干燥坚固,冬天里也放收上来的白菜什么的。

    朱氏找了辆小推车,让魏嫂子把米袋子装在上边推到旧宅去了。

    “娘,粮食你省着点吃,我们也不多了。”朱氏说道,她只是想提醒一下黄氏节省着点。

    “吃你些粮食,你就跳脚成这样了?!”黄氏怒道。她有种被朱氏施舍的感觉。

    朱氏慌忙解释:“没有的事,我就是想说灾年里谁都不容易……”

    “你别说了!哎呦……”黄氏又觉得心疼了起来,“你就气我吧,我把罗平养那么大,就是娶了个媳妇来气我的。”

    朱氏也来气了,自己本来是好意,这胡搅蛮缠的算是什么事。

    便也不理黄氏,吩咐魏嫂道:“魏嫂,送娘回去吧。”

    只听到后边一声闷响。

    黄氏竟直直的倒了下去。

    ————

    灾情越来越严重。

    就在百姓们以为就这样完了的时候,雨来了。

    大雨。

    连着七天的大雨。

    百姓由绝望变欣喜再变成了绝望。

    白水荡的船也不出海了,虽然没有风,可大雨也影响视线呢。

    地势低的地方已经淹成了一片,罗平出门都得在门口垫上几块石头。

    又下了几天的雨,雨势渐渐小了。

    街上出现了外地来的流民。多是家里的房子被水淹了或是冲垮了。

    县里开了施粥棚,是县里的乡绅富豪们出的钱。付先期算是个公正廉明的官,没有用发霉的陈米也不至于是稀稀拉拉的米汤。

    付先期还命人搭了些棚子让灾民住下。

    下面的人忙得焦头烂额,朝堂上的人也是争论的不可开交。

    国库空虚,赈灾的钱拿不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