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发配(四)
墨心赶紧回家报告张廷彖,张廷彖一听便知大事不妙啊!也顾不得是不是要挨打,赶紧把事情老老实实对张英讲了一遍。 张英不愧是坐镇朝堂数十年的老臣,虽然心中责怪幼子行事莽撞,但目前不是训斥他的时候,还要看如何才能挽回局面。于是他让管家张安将小儿子带回房内思过,又把二儿子张廷玉叫来商量对策。 张廷玉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对张英道:“父亲!此事无论怎样处理,最终都会得罪太子!” 张英点点头道:“除非我张家子弟再不出现在这朝堂之上!” 张英端着茶碗,用碗盖轻轻拨着浮在水面的茶叶,过了片刻,轻声道:“现在只有皇上才能镇住太子。” 张廷玉听到这里,向下垂着眼睑,把那从眼中闪过的精光掩住。 几天以后,张英向康熙上了请辞的折子。康熙传召,问道:“爱卿因何请辞?” 张英叩首回道:“臣残躯已老,近日来病体沉疴,恐不能胜陛下所托。故恳请陛下赐老臣残身以致仕!”张英的确不年轻了,但是离他致仕的年纪还有一截呢!康熙怎么会不知道? 康熙坐在御案之后,右手轻轻点着张英请辞的奏折,眼睛却盯着这位俯身跪在殿前的股肱之臣。 张英没有抬头,但能清晰的感觉到皇帝的视线正落在自己身上。他一动不动,脸上也是一脸的平静。 康熙皇帝看到张英帽围之下的斑白华发,叹了一口气道:“你当朕不知道么?” 张英眼皮子一跳!而后又赶紧收拢心神。康熙没看他,继续道:“你为朝廷做了多少事,朕知道。你为朕教导太子,功不可没,朕也知道。可是敦复啊!你现在是怎么了?”张英听的打了一哆嗦! 康熙站起来,绕到张英面前,亲自搀起他,感慨道:“敦复,朕的江山不仅仅是朕自己的,也是这普天之下的百姓的!如今,你难道是想要辜负朕的信任吗?” 张英抬起头来,双目含泪,颤声道:“微臣不敢!” 康熙转身背过手,高声道:“张英拟旨!” 张英赶紧擦掉泪水,回到自己平时给皇帝拟旨的桌旁,像往常一样,把康熙的旨意一句句润色,然后记录。 第二天,京城的大臣们才知道,那个被皇上厌弃的张英又回到了礼部侍郎的位置上了!不仅如此,康熙还让他做了充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的总裁官。 太子、凌普等知道此事,便晓得目前是动不了张英父子了。但把张英放在那,太子还不放心,只好派人私下里对张英暗示几句。张英完全表现的茫茫然,这样太子才稍稍安心:张英这态度,要么是不知道此事(估计不大可能),要么就是打算坚持以往的作风——守口如瓶。无论怎样,太子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了。
但是张英知道,以太子目前表现出来的品性,将来他登基以后不秋后算账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就凌普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放过张廷彖吗? 所以张英才想到把小儿子送走。一则为应对太子登基之后的打击报复,给张家留一点血脉,以防不测;二则也能避开凌普;三则历练这个不听话的小子! 倘若以后能将此事化解,再将幼子接回来,也不失为稳妥之计。 张廷彖猜到了第二第三,没猜到第一条,所以才说自己是被“发配”了。做错事,接受惩罚是应该的,但他真不想在如此时候抛弃父兄远远躲开!那也不是他的作风。 不过他最终还是选了一个地方,和墨心两个孤单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