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慈禧是怎样炼成的在线阅读 - 清史知识

清史知识

    备注:

    这些知识是作者自身从书本或者互联网查找得证来的,若是细细追究考证,作者也并不敢保证,所以欢迎各位大大们指正,一起来纠错勘正。

    一:满臣汉臣的自称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不论哪个朝代都有大臣自称奴才,而事实上只有满清的大臣才会有此称呼,而且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有满族的大臣才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表面既为臣子又是亲近的家奴。而汉臣却只能称臣。所谓满汉一家,还是有很多差别的!所以不要以为自称奴才是下等的,相反这反而是亲近!

    二:清朝的格格与公主

    清朝贵族的女儿一般称格格,分为三等,从低到高分别是固山、多罗、和硕,只有近支亲王的女儿才能封为和硕格格。皇帝的女儿分为两等,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一般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封为固伦公主,当然也有例外,比方说乾隆的十公主的封号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因为乾隆是老来得女,非常宠爱,后来下嫁和绅之子丰绅殷德。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所以还珠格格误导了很多亲哦,小说中沅心沅意从小伺候女主,所以一直称呼其为格格,这也是苏麻拉姑到老也会一直喊孝庄格格的原因

    三:清朝的内务府、敬事房、宗人府职责明细

    内务府:

    中国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内务府分为七司三院,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

    敬事房:

    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

    宗人府:

    清代宗人府沿袭明制,长官改称宗令,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宗令以下设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府丞、堂主事等官职。宗人府分别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清代宗人府位居内阁、六部之上,以抬高皇族成员的身分。

    四:清朝两宫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区分

    皇帝母亲的称谓两宫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圣母皇太后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的,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嫔。在理论上来说是母后皇太后权力更大,血统更高贵。但是实际上并不尽然,最有名的例子便是清朝的两宫太后慈安慈禧。慈禧为圣母皇太后,母凭子贵,因把持朝纲故而地位在慈安之上。

    五: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

    顶戴花翎原来是清代官员的等级标志。“顶戴花翎”即官员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为红色,三、四品为蓝色,五、六品为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同色之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

    具体戴的东西是:一品珊瑚;二品花珊瑚;三品蓝宝石和蓝色明玻璃;四品青金石或蓝色涅玻璃;五品水晶或白色明玻璃;六品碎碟或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顶;八品起花金项;九品镂花金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是褐翎,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大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

    六:关于女子裹足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反正,唐朝人不裹脚。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这种人为的伤残行为之所以能广为流行,是因为它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在五代之前,即有诗文称赞女性小脚之美,五代之后缠过的小脚更是被誉为“金莲”、“香钩”、“步步生莲花”等等。文人们甚至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到清朝。缠足之风大盛,汉族女子没有不缠足的。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满族女子都是信奉“天足”,只有汉族女子才有此病态。

    七:满族姓氏

    “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使用女真旧姓,如“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

    据考查与有关资料相补证,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为:完颜,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八:原配皇后解释

    原配皇后分为两种。一种当皇子时的嫡福晋,皇子登基为帝后直接册封为皇后。二是当皇帝直接迎娶的皇后。

    原配皇后只会出现在皇帝冲龄践阼(幼年登基)时,皇帝这时尚未大婚,到了年纪自然会立后选妃,当选中为皇后的秀女到了大婚之日会被皇家仪仗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进入坤宁宫与皇帝完婚,因为清朝冲龄践阼的皇帝只有五位: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但清朝的原配皇后只有四位:顺治废后(博尔齐吉特氏,孝庄皇后侄女)、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孙女)、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剧中皇后)、光绪孝定景皇后(叶赫纳拉氏,慈禧太后侄女,桂祥女,后来的隆裕太后),(ps宣统大婚时清朝覆灭,故婉容不算皇后了)。

    清朝其他皇后有四种情况:1.皇帝未登基时的潜邸嫡福晋2.原配皇后或嫡福晋去世后续弦继立的皇后3.皇帝生母,母以子贵成为太后或追封4.特殊追封。这些皇后在皇帝登基后,要不就直接成为皇后要不就还是宫里的妃嫔,之后才成为皇后,太后,她们都只能是从神武门进入皇宫,都没有机会正儿八经的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

    原配皇后的地位至高无上:剧中说非大清门入者不可废大清门入者;再如光绪大婚,皇后从大清门抬入皇宫,与皇帝洞房花烛,同为选秀选中的瑾妃珍妃只能有神武门悄悄进入皇宫,因三场婚礼同日举行,新婚当夜两人只能独守空闺。

    九:清朝皇帝作息表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附录:慈禧少年

    历史上,慈禧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执掌清朝皇权48年,是一位影响巨大却又颇具争议的人物。据著名历史学家、安徽省社科联的翁飞先生称:“慈禧虽然多年执掌大清皇权,但她文化程度不高,留下的文字非常少,研究起来很困难!”慈禧的曾孙那根正先生也称:“慈禧是个百年之谜,这已是一个社会上的共识,她身上的谜团特别多,同时史学家和一些研究清史的人员,对慈禧也是知之甚少!但说到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是不正确的!慈禧从小聪明过人,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学得比较扎实。慈禧四岁时,她的父亲也就是我曾祖父的父亲叶赫那拉·惠征,就给她请了两位家馆(家庭教师),教她满汉文化,其中,满文学得非常好,满汉书法留下不少,满语说得也非常好。而且,她从小生得婷婷玉立,美丽出众,并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

    那是在她14岁的那一年,她家里出了一件大事!慈禧的曾祖父吉郎阿曾在道光时担任清户部员外郎,负责中央金库。但就在他卸任十几年后,在查账时,查到了库银亏空几十万两,道光接到奏报以后,非常气愤,下旨不管是谁,不管什么时期,凡是在银库的工作人员都要一查到底。但经过反复的调查,最后竟查不出个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光下令,也就从亏损的那一年一直到现在,所有工作人员平摊这些亏空的银两,对于已经去世的,由他的儿子、孙子偿还。当时慈禧的曾祖已经去世,就把她的祖父给抓了起来。事情一出,家里立时乱了。而年少的慈禧却表现得非常镇静,她先劝自己的父亲惠征,将家里仅有的一点银两拿出来,交了出去,而后,又让父亲带着她去亲戚和朋友家,借了一些银两。但她没有让父亲将这些银两全部交上去,而是用这些钱去上下通融。因为,慈禧的祖父景瑞曾任刑部员外郎,有许多老关系,她的父亲也时任安徽的后补道台,也有很多朋友关系,正是在年少的慈禧的指点下,惠征打通了上下关系,很快将她的祖父营救了出来。她也因此受到了当时她所接触的那些满族贵族特别是她的父母的偏爱。

    那根正说:“慈禧并非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她对书法和绘画都很有造诣。去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是写慈禧当年随父亲到内蒙时的一些事情的,那则新闻里说‘从一些历史资料上看,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且经常骑马射箭。’在去年深圳举办的《清代皇室书画展》上,展出了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精华80多幅清室皇家的书画作品,其中有慈禧的书法和墨梅、金鱼、花卉绘画作品。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志航评价说,慈禧所特有的霸气,使其书法显出一种雄浑的气概,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不过霸道的慈禧也有温柔的一面,她的绘画作品中也不乏笔道文弱纤细的鱼虫画。在我的家中,也曾保存过一幅慈禧的书法,是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写的。当时,因为日理万机,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特殊时期。那是慈禧写给母亲的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有许多人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慈禧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