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您该去问皇帝(补5.8)
太子第二天在毓庆宫正殿召见了华善,当然华善见他还是要跪拜的。但太子很快亲自将其扶起,并赐坐。华善也妥妥地坐了。
谁知太子兜头就问:“不知您如何看大军什么时候要开始剿灭葛尔丹?”——我先验验您的本事。
对着把他当神棍的太子,华善只能叹口气,罢!我先忽悠住您吧。
“这事今冬就会有明确决定,不出明年二月大军必已进发。此战恐仍需皇上主子亲征。”——我附送一个预测给你吧。
“皇阿玛仍得去?上回去就已大病一场,扰得孤忧心不已,不知可有替代之法?”太子更关心他老爹。
“依奴才看,并无。朝中亲贵颇多在大军中效力,尤其是各府小辈,铆着力气捞军功。统帅下令,能否令行禁止是最终能赢得胜利的关键。若如主子在一旁,八旗各部谁也不服谁,先内讧去了,可要如何打?”
但华善稍稍顿了一下,就接着说:“上一回不就是这样吗?都打到乌兰海通了,还让葛尔丹跑了。为什么?不就是裕亲王没有看住大阿哥吗?”
事实上,比起太子,华善更不看好大阿哥,如果太子倒台,最后得益的肯定不是大阿哥,再有可能也不可能是他。
但华善说的也是实情。大阿哥冒进,惊走了葛尔丹,还差点把自己也折进去,要不是裕亲王和费扬古多方调度,才能保住他的命。
当然,也可以不管他,费扬古这会儿也生擒葛尔丹了,可这个事是个臣子都不会干。
漠视皇帝死掉成年的长子,不仅仅是对皇权的藐视,更重要的是打击满人士气,壮大蒙古声势。从此高原地区在心理上更有造反的气势。满人拿皇子做饵,才能捉到我们。
这话当然对太子的脾气,太子小时候和大阿哥也曾你侬我侬地好过。因三阿哥回来地晚,回来以后更是一个结巴,所以长时间以来,太子和大阿哥就是哥俩好。
可是两人越长大越讨厌对方,这种讨厌还是随着年龄递增的,到了今天就是如果你不好,我就千好万好。
所以华善将二征葛尔丹的失败归结于大阿哥,太子很是高兴的。
“但您在军中的威望也不怎么高就是了。”华善果然是猛人,嚣张再嚣张,一句话噎得已经喜形于色的太子话也说不出来了。
华善也不管太子怎么反应,总要把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了。
“您这管着后勤,拼死拼活往前线运物资,比不上索额图给您拉的仇恨。他带着一帮人,该进攻的时候后退,该转移的时候干脆一退千里。”
“完了回来就喊别人不拼命要害死他和大军。从三藩时,正经打仗的军中将领就不大看起他,不信您翻翻他参与的所有战争路线。”
“凡有他,必没有硬仗,败仗有他,必有他喊其他人怯战或贪功冒进的例证。也甭管其他人是不是因他跑了而决定保存实力还是被迫独立支撑血战到底,也不甭管皇上主子最后是怎么判的?就一回来看见他这弹劾,有几个人欢喜地起来?”
巴巴拉拉一通话说完。太子算明白了,照华善这般讲,他要是军中将领,他也得离这人远远的。而要有人和这人一伙,肯定无事先挑三分毛病,以防万一。
现在看来,自己管着后勤,可不就可着劲的被挑毛病吗?因为物资总是不够的,任何时候的战争都一样。
太子也没有问华善有什么解决办法,因为太子记起当年平三藩的时候,华善被索额图弹劾避战,最后打下永兴之后还丢了将军之位。显然华善到现在都还记着。
而就太子思索来看,索额图只能不出征为好。可是自己要留京理事,索额图根本不可能也留下,至于为什么?
太子隐隐不想去想。但很快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明珠是必去的,我这边不去人,不就更不利吗?”然后放任自己把索额图不出征的方法为零作为思考前提。
当然,也问了华善江南旧事,以及漕运等等。末了还让太子妃来拜见了祖父,准备了拐杖等赏赐。
当然太子妃跟华善的见面很标准,连华善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想夸夸自己孙女这两个月做的很好吧,又不好直接说,最后就是经典对答。
“你好好照顾太子呀。”
“你放心,家里一切安好?”
“都好,你不用cao心。”
“那就好!”
大致就是如此。
不过华善与太子谈话的两个时辰,对其他人来说不大好受。单说话题主角索额图就不太好受。
“哎呀,此人与我有仇。皇上怎么给太子找了这么一个太子妃?”太子妃的爹太老实,太子太长时间没有成婚,索额图最后等到太子大婚就要喜极而泣了,哪里还想到这么多。
不过他也不想想,皇帝能从哪里给他寻个“家里与他没仇”的太子妃。彭春在东北打了胜仗,结果赢了,你把他弄回来,自己去摘桃子。连你本家的姑娘,他们的爹妈都不稀罕你。
至于你手下的狐朋狗党,身份地位在那,有大本事的还用走你的门路?自己直接立到皇上主子前了。哪里用得着去为了什么未来一点点熬。
当然这不是明珠手下就不是这一类人来投奔。事实上,投奔明珠的人至少家底子更差。但明珠显然比索额图会用人。
就在索额图绞尽脑汁让太子疏远了华善的时候,华善正在临了给他补上重重一刀:“其实您这些事,俱可以问皇上主子,您正是学政的时候,有谁比皇上主子更有资格更公正地教您呢?”
华善根本没想取代你,他野心没你那么大,他只想太子平平安安地登基。他只想让皇帝取代你的作用。
但对太子来说,这句跟他媳妇哄他睡时说的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家人心思都正,他们就认为什么事就该问什么人,堂堂正正的事情,就堂堂正正地办。
于是太子在送走华善就要求去跟他爹联谊——一起用晚膳,皇帝很快回话:“准了!”
谁知太子兜头就问:“不知您如何看大军什么时候要开始剿灭葛尔丹?”——我先验验您的本事。
对着把他当神棍的太子,华善只能叹口气,罢!我先忽悠住您吧。
“这事今冬就会有明确决定,不出明年二月大军必已进发。此战恐仍需皇上主子亲征。”——我附送一个预测给你吧。
“皇阿玛仍得去?上回去就已大病一场,扰得孤忧心不已,不知可有替代之法?”太子更关心他老爹。
“依奴才看,并无。朝中亲贵颇多在大军中效力,尤其是各府小辈,铆着力气捞军功。统帅下令,能否令行禁止是最终能赢得胜利的关键。若如主子在一旁,八旗各部谁也不服谁,先内讧去了,可要如何打?”
但华善稍稍顿了一下,就接着说:“上一回不就是这样吗?都打到乌兰海通了,还让葛尔丹跑了。为什么?不就是裕亲王没有看住大阿哥吗?”
事实上,比起太子,华善更不看好大阿哥,如果太子倒台,最后得益的肯定不是大阿哥,再有可能也不可能是他。
但华善说的也是实情。大阿哥冒进,惊走了葛尔丹,还差点把自己也折进去,要不是裕亲王和费扬古多方调度,才能保住他的命。
当然,也可以不管他,费扬古这会儿也生擒葛尔丹了,可这个事是个臣子都不会干。
漠视皇帝死掉成年的长子,不仅仅是对皇权的藐视,更重要的是打击满人士气,壮大蒙古声势。从此高原地区在心理上更有造反的气势。满人拿皇子做饵,才能捉到我们。
这话当然对太子的脾气,太子小时候和大阿哥也曾你侬我侬地好过。因三阿哥回来地晚,回来以后更是一个结巴,所以长时间以来,太子和大阿哥就是哥俩好。
可是两人越长大越讨厌对方,这种讨厌还是随着年龄递增的,到了今天就是如果你不好,我就千好万好。
所以华善将二征葛尔丹的失败归结于大阿哥,太子很是高兴的。
“但您在军中的威望也不怎么高就是了。”华善果然是猛人,嚣张再嚣张,一句话噎得已经喜形于色的太子话也说不出来了。
华善也不管太子怎么反应,总要把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了。
“您这管着后勤,拼死拼活往前线运物资,比不上索额图给您拉的仇恨。他带着一帮人,该进攻的时候后退,该转移的时候干脆一退千里。”
“完了回来就喊别人不拼命要害死他和大军。从三藩时,正经打仗的军中将领就不大看起他,不信您翻翻他参与的所有战争路线。”
“凡有他,必没有硬仗,败仗有他,必有他喊其他人怯战或贪功冒进的例证。也甭管其他人是不是因他跑了而决定保存实力还是被迫独立支撑血战到底,也不甭管皇上主子最后是怎么判的?就一回来看见他这弹劾,有几个人欢喜地起来?”
巴巴拉拉一通话说完。太子算明白了,照华善这般讲,他要是军中将领,他也得离这人远远的。而要有人和这人一伙,肯定无事先挑三分毛病,以防万一。
现在看来,自己管着后勤,可不就可着劲的被挑毛病吗?因为物资总是不够的,任何时候的战争都一样。
太子也没有问华善有什么解决办法,因为太子记起当年平三藩的时候,华善被索额图弹劾避战,最后打下永兴之后还丢了将军之位。显然华善到现在都还记着。
而就太子思索来看,索额图只能不出征为好。可是自己要留京理事,索额图根本不可能也留下,至于为什么?
太子隐隐不想去想。但很快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明珠是必去的,我这边不去人,不就更不利吗?”然后放任自己把索额图不出征的方法为零作为思考前提。
当然,也问了华善江南旧事,以及漕运等等。末了还让太子妃来拜见了祖父,准备了拐杖等赏赐。
当然太子妃跟华善的见面很标准,连华善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想夸夸自己孙女这两个月做的很好吧,又不好直接说,最后就是经典对答。
“你好好照顾太子呀。”
“你放心,家里一切安好?”
“都好,你不用cao心。”
“那就好!”
大致就是如此。
不过华善与太子谈话的两个时辰,对其他人来说不大好受。单说话题主角索额图就不太好受。
“哎呀,此人与我有仇。皇上怎么给太子找了这么一个太子妃?”太子妃的爹太老实,太子太长时间没有成婚,索额图最后等到太子大婚就要喜极而泣了,哪里还想到这么多。
不过他也不想想,皇帝能从哪里给他寻个“家里与他没仇”的太子妃。彭春在东北打了胜仗,结果赢了,你把他弄回来,自己去摘桃子。连你本家的姑娘,他们的爹妈都不稀罕你。
至于你手下的狐朋狗党,身份地位在那,有大本事的还用走你的门路?自己直接立到皇上主子前了。哪里用得着去为了什么未来一点点熬。
当然这不是明珠手下就不是这一类人来投奔。事实上,投奔明珠的人至少家底子更差。但明珠显然比索额图会用人。
就在索额图绞尽脑汁让太子疏远了华善的时候,华善正在临了给他补上重重一刀:“其实您这些事,俱可以问皇上主子,您正是学政的时候,有谁比皇上主子更有资格更公正地教您呢?”
华善根本没想取代你,他野心没你那么大,他只想太子平平安安地登基。他只想让皇帝取代你的作用。
但对太子来说,这句跟他媳妇哄他睡时说的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家人心思都正,他们就认为什么事就该问什么人,堂堂正正的事情,就堂堂正正地办。
于是太子在送走华善就要求去跟他爹联谊——一起用晚膳,皇帝很快回话:“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