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混在三国当军师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同盟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同盟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dàng)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cāo)

    酒宴散后,十多路诸侯便也宣告散伙。本来袁绍还想继续当会儿盟主的,好过过盟主瘾。没想到各位诸侯却不买他的账,各自都有各自的借口:什么领地内有匪寇啦,粮草不足啦,回领地重新募兵啦,家里孩他娘又生啦,族里有长辈病逝啦,有朋友结婚啦……总之就是借口一堆,不回去不行。

    真实的原因有很多,一来之前董卓的“分而化之”之策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各诸侯也渐渐开始对袁绍这个盟主展现出各种不满来。

    袁绍这人在整个讨董huodong中,除了最开始利用他四世三公的名头把大军召集过来外,就没有任何贡献。

    在与董卓的征战中,赏罚不明,纵容弟弟,嫉贤妒能。自己的麾下毫无表现,连军队都是永远居于最安全的后方。

    再看看征战的结果,虎牢关是赵岑部下献的,雒阳是董卓主动撤离的,还烧成了一片废墟。天子仍在董卓手里。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达成。

    虽然董卓也损失了一些兵将,但联军这边损失更为惨重:十八路诸侯三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十万了。连赵二的青州军都只剩下不到两万了。将领更是死了一大批。

    正如同当年平西北之乱时,众参军因为对统帅张温不满,故而提前撤离一样。十七路诸侯们也因为对袁绍不满,而纷纷要离开他。

    袁绍也只得宣告散伙。

    大多数诸侯就此散伙了,但有些诸侯却又重新聚起来,开始了背后肮脏的py交易……是密谋啦!

    比如公孙瓒、赵二和陶谦,这三路诸侯就借口联络感而聚在了一起。

    赵二首先开口道:“陶公跟我可是老朋友了,我们在西北之战的感,至今记忆犹新。而伯珪兄呢,跟玄德亦是老同学,我亦跟卢老交深厚。所以说,我们几个人都不是外人!”

    陶谦微笑着对赵二道:“难得双飞你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老夫自然不会不领!”

    公孙瓒亦笑道:“卢公乃吾师,玄德为吾同窗。双飞兄既与二人交厚,那就等同是与我公孙伯珪交厚了!”

    随即又对陶谦客道:“陶公当年任幽州刺史时,亦可以算是瓒的老上级,吾深敬之!”

    陶谦同样客回道:“公孙将军客气了,老夫老迈之辈,早已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咯!”

    一番互相攀关系拉感之后,便步入了正题:

    作为这次小聚会的发起人,又是赵二首先提到:“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那么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现下天下不宁,这次讨董联盟解散后,关东各地没有了约束,注定导致四方英雄并起。群雄中必然会有些狼心狗行之徒,妄图攻伐像咱们这样的忠义仁善之人。若是他们单个来犯,我等自然不会惧怕他们。然而若是那些坏人联合起来,咱们未必吃得消。故而我想,我们三人既然交深厚,何不在讨董联盟解散后,再订立一个新的同盟?这个同盟的意义就在于,一旦发现有心怀不轨之人妄图凭借吞并咱们来上位,那么我们就要互相援助,联合起来,把这些不义之徒消灭掉,以订立秩序!”

    这番话赵二也是经过琢磨考虑的,因为公孙瓒与陶谦两人有所不同,公孙瓒是个积极扩张的人,会主动出击扩张地盘。而陶谦则是守成之人,只想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故而在话语中既不能指责积极扩张这一行为,又要提出自己是为求自保,同时照顾两个人的绪。

    他只说要联合起来对付“妄图”对付自己的“不义之人”,而对方是否有这个妄想,是义还是不义,那就是赵二他们三个人说了算了!

    公孙瓒立即响应道:“没错,谁心怀不轨,咱们就应该收拾他,给他以教训!”

    陶谦略一思虑,也表示道:“是的,只有团结方可自保!”

    于是约定形成。

    三人订立了一个公开的攻守同盟。约定只要发生战事,其他两路诸侯必须要尽可能予以援助。

    当然,具体的同盟细节,还要在将来根据实际况进行进一步的商酌。至于现在,搞个简单的同盟盟誓仪式即可。

    之后,赵二又亲自追上了孔融那一路,向他表示自己愿意更进一步,出兵协助他将泰山郡境内的匪寇清剿干净。但是条件是泰山郡自此要纳入到青州的“保护”之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泰山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青州军队,扫清六郡,席卷八县,百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兵势取之,实乃人心所向也!我青州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仓廪充实,知晓礼节,深受周边人所羡慕,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乃为圣人后裔,何乃要逆天理,背人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青州带甲数万,良将多员。谅尔郡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放弃武备,受我保护,仍不失郡守之位,郡安民乐,岂不美哉?”

    那孔融手里的泰山郡兵实力孱弱,在乱世中自保都难。迫于形势,也只得答应了。

    本来这孔融虽然实力弱小,但子也算倔强,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屈服的,无奈这赵二威胁他时,张口百姓闭口百姓的,不断声明你要是不投靠我,你治下的百姓就要遭受匪寇侵扰。

    而投靠了我,那你这就是一件义举,是为百姓谋福利,老百姓都会称颂感谢你,感激你一辈子。

    君子当欺之以方,就是这个道理。

    而赵二见他识相,自己也不食言,立刻传讯回青州,命令武安国率领一支部队进驻泰山,同时着手清剿泰山境内的匪寇。

    就这样,等到赵二回到青州,泰山郡便已经成为了青州的一部分了。

    而兖州刺史刘岱此时尚不知,他也有着他的谋划。

    刘岱作为一州刺史,本来也只是想安心当个刺史的。但是自从董卓乱政以来,刺史这个职位开始变得有些尴尬了:刺史为六百石官,之所以能管下面的两千石太守、国相们,其权力来源是来自朝廷。刺史负监察之责,一旦有太守不服他,他就可以上告朝廷,让朝廷来制裁他。

    但是现如今董卓乱政,朝廷权威不存。刘岱再想管下面的太守,太守们可就不一定再给他面子了!

    而从此次讨董行动,就明显可以看出,不给他面子的人不少:我刘岱才是兖州之主,若是参与讨董,那么我兖州算作一路就好了,你们张邈、桥瑁、鲍信、袁遗之流,应该算作我下属,怎么能单独算成一路呢?

    你看豫州孔伷就是一州算一路,青州赵二也是一路,那个齐国相刘备一开始可是老老实实地站在赵二后的!

    冀州因为袁绍是盟主的原因,可以算两路,徐州……也就一个张超而已,而且张超也表现得很本分,从来不争功,也不多嘴。

    哪像我们州这群没上没下的家伙!

    原先是众多太守来恭维本刺史一人,现在反倒需要本刺史一人去讨好众多太守了。

    哼,一个处理不好,自己被下面太守杀了都有可能,前荆州刺史王叡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好在为刺史却掌控全州的,也有成功例子:先有青州赵二,以强大的武力震服诸郡。后有徐州刺史陶谦,同样以剿平匪患的武勋来确立威望。

    所以刘岱得出结论,要想安稳地坐好刺史的位子,只能靠武力,靠军队!

    剿匪那种事刘岱没兴趣去做,他要做的是直接消灭那些郡守的军队。当然,全消灭是不现实的,他只需要消灭其中一路即可,只要做得干脆,便足以震慑其余诸郡。

    至于具体消灭哪一路……柿子自然要捡软的捏。

    本来泰山太守孔融是最弱小的,可惜他的部队一直跟赵二的青州军挨在一起,不知道两人在密谋什么。只得放弃。

    之前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较量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王匡、桥瑁和袁遗三路。在吕布并州铁骑发威的那一战,几乎把这三路打成了残废。

    王匡不是兖州的,不用管。袁遗背后有同为袁家的袁绍撑腰,同样不能轻动。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东郡太守桥瑁了。原本如果等回了兖州后,桥瑁就可以获得补充,到那时,自己手里这点兵马还真奈何不得他了。

    而现在却不同,此时对他动手,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桥瑁尚未回到兖州,手里只有些许残兵。而自己呢,相比起来实力损失不算很大,这就是优势。

    不过既然要向他开战,就需要一个借口……什么借口好呢?

    对了,孙坚当初杀王叡用的什么借口来的?

    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