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在线阅读 - 一四二 太宗驾崩

一四二 太宗驾崩

    自从李世民病重,西京的政局就变得十分微妙。所有的老牌势力都纷纷韬光养晦。此时,最愉快的人就是邓子通。因为没有人再关心他的奴婢法令,他得以继续推行他的宣传。大运河沿岸,凡是能通航的地方,都被他带的宣传队走了一圈。百姓们对这个法令给予了最大的关注,李世民的病情属于高度机密,就算是长安城,也很少有人提及。

    对邓子通而言,这是他难得的好机会。李世民对他不会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帮助,相反,李治登基会确保他在朝政之中的权威。在这样的东风下,邓子通按照之前与长孙无忌的约定,顺利的进行了一次全体投票。参加常朝的官员以78%赞成,10%反对,12%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这一个《奴婢放良法令》,法令规定从颁布之日起,所有奴婢最多三年后,必须予以放良。奴婢的主人不得已任何形式,阻挠和囚禁奴婢。具体的实施条件就是,从颁布之日起,奴婢的卖身文书必须在官府重新换发为三年有效期的文书,一年以后,所有之前所立的卖身文书都为作废。届时,官府进行的人口普查,没有合法身份的人都会被罚入劳役,户主则会被经济上处以罚款。

    作为原先奴婢主人的补偿,法令规定,三年之后,之前以高价售出奴婢身份,且无法偿还的,实行政府补偿制度。这个制度是这样的,如果奴婢主人觉得经济上无法接受,可以申请向官府拿回买身的钱财,这一笔钱财并不是官府支付,而是垫付。获得自由的奴婢,必须给官府做工,工钱则充入这一笔卖身的钱财。对于奴婢主人来说,如果他缺乏工作人手,可以向官府返聘这一些奴婢。对于奴婢主人而言,他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这些奴婢仍然会在他们的产业下工作,只是身份从私奴婢变为“官奴婢”。这相当于官府担保,把这些奴婢从私人手里“赎买”回来,自己还不用花一分钱。

    对奴婢主人而言,自然是亏本的。但是一来,官府给予了担保,给予了金钱补偿;二来,他们可以返聘这些劳工,不至于让他们无人可用。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必须给这些奴婢支付合理的工资,也缺乏了压迫,虐待这些家奴婢的法律基础。奴婢主人本来很有怨言,但是法令实施之后,他们发现奴婢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工资比以前产生更大效率的时候,也就逐渐接受了这个制度。

    对这些官奴婢而言,主人从私人变为官府,好处则有很多。这些人会得到吃住全包的保障。他们的服役工资,有一个最低的标准,也就是按照地区最低日工资,乘以25天。以长安的行情,大概就是月工资250文。虽然不多,但图一个温饱也没有问题。

    到达服役期限以后,奴婢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原处工作,这个时候他享受有平民的自由,可以按月获得工资。他们因为是“官奴婢”的身份,不需要上税。但他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房产,但不能拥有田产。这个法令出台以后,以往众人鄙视的奴婢身份,反倒成为了一个香饽饽。很多人本来家里的土地,就入不敷出,根本交不上赋税。如果他们选择去官府卖身,把田地“捐献”给官府,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住宅,免去土地赋税和劳役,还能获得官府发的工资和报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条法令的正文很简单,言辞也十分模糊,只是说明,大唐百姓都有人身自由,不允许出现终身奴婢。为了改变现在终身奴婢不得认祖归宗的现状,大唐朝廷特恩准奴婢放良,实施细则如附件……以下省略三万字。

    附件林林总总列出了二三十章之多,这些繁复的条文是狄仁杰主笔的。这一条法令也成为大唐朝后来最根本的人身自由,人身权利的法案之一,列为了大唐朝各级官学私学的必修科目。

    在附件中,“官奴婢”成为地方官府的财产之一。官员的任务,就是要调配好这些奴婢的用工,减少征发徭役的数量,出售“自愿奴婢”投身时带来的田产。考虑到各州府的财政状况,这一条法令将逐步实行,官府根据实际情况颁布每年准许招收的“官奴婢”数量,并择优录取。这一现状也被反邓子通阵营的人诟病,他们说:“自从自由法令通过以来,黎民百姓,穷苦刁民纷纷弃田不种,卖身官府,不仅祖宗蒙羞,”

    保守势力本来势力很庞大,但是邓子通在提出法案的时候,一番猪心之言,直接绑架了他们的选票。邓子通是这样讲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佛家常实行放生,以修功德,以祈福报。今圣人体有微恙,诸公岂不应投一枚赞成票,将天下之奴婢放良,以此功德为圣人康复祈福耶?”意思是,你们这些不想做善事的人,准备好承受我的地图炮,准备好被扣上“对圣人居心不轨”的大帽子吧!一干官员面面相觑,得,算你狠,不得不一面腹诽,一面投下了赞同票。保守派的人心里都清楚,要是通不过,在这节骨眼上,被邓子通咬上这一口,那官位就真的有危险了。

    本来,预计会艰难通过的法令,在这样的无耻的言语绑架之后,得以高票通过。第二日,李治就发文谴责了邓子通,并且通告明文禁止在以后的法案陈述之中,牵涉到大唐天子或者皇室人物。此事可大可小,既然太子主动口头惩戒了邓子通,但邓子通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乐呵呵的认罚了三个月薪水。——最关键的是,别人也不能再因此说什么了。长孙无忌因此点评道:“这两个小兔崽子,一唱一和,貌离神合,真是太鸡贼了!”

    随着这一纸条文,大唐朝各州县,县衙内新增一个九品下等官职,名为“官奴婢令”,专门负责官奴婢的调配,赎买,运营的工作。直接新增公务员八百多人,获得了官府上下的一致认同,很多人的子嗣,得以利用《封爵令》颁布的条文,顺利拿到了一个权力不小的职事官。要知道现在奴婢的比例不小,任何一个县府内,少说也有十分之一。直接掌管县内十分之一的人员,办起事来,恐怕比正牌县令还要威风几分。

    这一个法令,就在李世民病重的阴影下,渐渐在全国推行开来。各地被放良的奴婢,获得自由之后,都会自发的在官府前广场为邓子通供奉一份香火。这一批人,后来也成为了邓子通建立的劳工党最忠诚,最坚定的支持者。

    随着新年到来,长安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新年当天李治在朱雀大街上举行了骑兵和炮兵的游行仪式。东宫卫率的炮兵旅进行了扩编,扩大到太子右卫率下三个折冲府之一只,有三个团,每团两个旅,共八百人编制八十门火炮。只是火炮并没有立刻到位。不为别的,铸钱还是需要铜,太贵了。

    此外,李治还在大礼堂发表了新年演讲,许诺给公务员提高工资,减轻赋税,设立县学馆和县医馆等计划。在新年仪式上,第一次使用了礼炮的形式。

    礼炮最初起源于炮舰入港时,鸣空炮以示没有恶意,陆地上的炮也会三倍回礼。最高的礼仪是炮舰七炮,陆地回二十一炮。后来这些规矩沿袭下来。变为专门的礼炮,现在的外交场合中,国家元首享受二十一响礼炮,政府元首享受十九响,副元首享受十八响。此外,君主获得子嗣时,也会鸣炮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君主获得子嗣时也要鸣礼炮表示庆祝,通常是王子鸣101响礼炮,公主鸣21响。俄罗斯沙皇帝国因为是战斗民族,所以皇子享受300响,公主享受101响。

    美国总统就职时,也是享受21响待遇,英国君主诞辰时,在伦敦塔内鸣响礼炮62响(21响向君主致意、21响向伦敦市致意、另外20响是因为该塔属于王宫和军事堡垒),其他地方鸣炮41响。

    李治选用礼炮的原因并不是效仿他们,实际上中国人民有事庆祝时,都会鸣鞭炮以示天下。现代球迷也会因为自家球队赢球之后,放鞭炮庆祝。对于皇室来说,有什么比鸣110毫米口径的大礼炮更拉风的呢?新年致辞时,东宫右卫三府二团第一炮兵旅的官兵,拉上十门贞观炮,先轰了不装弹头的二十七响礼炮,威风凛凛的炮鸣声震撼了整个长安城,让皇室在民众心目中有了更威武的形象。

    贞观二十四年(比史实晚了一年)三月初九,李世民在太极宫甘露殿病逝。去世之前,他的儿女们,包括李泰都陪伴着他。李治是力排众议把李泰从江洲接过来,好让父子能见上最后一面。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能说话了,一代雄主,被病痛折磨了许久,最后在儿女的簇拥下,享受了最后一份轻松,安然逝世。李治的炮兵扼守着各大宫门要地,炮弹上膛。在这样的威武萧杀之中,皇室即时宣布了李世民的死讯,皇宫各处挂上白绫,百官披麻带孝,跪在太极宫门前十息,长安各处寺庙道观,都撞钟示意,最后礼炮鸣响了七七四十九响,为唐太宗发丧。

    在隆隆的炮声之中,没有任何人敢起什么心思,敢作弄花样,就这样,历史又翻过了重要的一页。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