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荣耀美利坚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美国参战

第一百六十三章 美国参战

    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

    这就给美国出兵欧洲奠定了舆论基础。自一战爆发以来,美国民众始终持中立立场,威尔逊总统为了谋求连任,也不得不屈服于民意,在战争最惨烈的1916年,大唱中立赞歌。但政府暗中已经开始了准备。

    早在1916年6月,国会就通过了,授权在5年内组建一支由正规军22万人和国民警卫队45万人组成的地面武装部队。该法案授权总统“直接采购包括任何供应来源的战争物资”和在必要时征用工厂的权利。并授权总统任命一个工业动员委员会。同年8月,国会又通过,授权成立由陆军、海军、内政、农业商务和劳工部长组成的国防委员会,负责协调工业和资源,以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福利。

    1917年2月,国防委员会设立了军需品标准委员会来研究军需的标准与采购。这些都说明,美国已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就等一个借口就会把整个国家纳入战争的轨道。

    而德国人的潜艇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即便没有无限制潜艇战,美国人也会寻找其他的理由。美国加入协约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和政治的利益。

    经济关系: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政治利益: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战前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陆军只有25万,此时参战力不从心。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普遍,威尔逊面临1916年的总统竞选,便以“威尔逊使国家免于战争”为口号,迷惑选民捞取选票。1916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美国也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因此,美国参战的目的绝不像总统威尔逊在对德宣战演说中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就在美国剑拔弩张的时候,俄国又出事了。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3月8日,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举行政治罢工,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女工和男工纷纷走出工厂,举行示威游行。10日,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罢工人数达到25万人。沙皇政府下令开枪镇压参加示威和集会的群众,激起人民更剧烈的反抗。11日,布尔什维克维堡区委员会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3月12日,起义席卷全城。驻守彼得格勒的士兵拒绝向工人开枪,大批转到革命方面。起义士兵和工人逮捕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释放政治犯,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发出,宣布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革命在全国迅猛展开。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

    接踵而来的消息,让整个社会动荡不已。威廉到没有惊慌失措,美国参战已经板上钉钉,战时经济和高额税收也快来了。这些早早都做好了准备。他现在一心关注着沙皇财富。早在去年,陆续派去的几个情报员就已经渗入到尼古拉斯的亲信周围。尤其是弄臣布赫林有意无意的帮助下,基本上查清了罗曼诺夫王朝几百年积累的财富。

    特战队在2月就早早准备就绪,就等沙皇下台后,搂草打兔子。但具体的藏匿地点只有尼古拉斯知道,虽然他下台了,但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却没有动他,在没有逼上绝路前,沙皇是不会暴露最后的底牌的。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正式加入了一战的行列。但此时美国并没有准备就绪,只是名义上加入协约国。此时的正规军不过才二三十万,而且都是没有经验的雏,军队需要大量扩充,习惯在墨西哥边境打兔子的国民警卫队需要训练。

    宣战后刚刚上任的美国远征军司令“约翰约瑟夫潘兴”将军除了大规模募兵外,对于协约国的求助,也只能敦促政府加大对英法联军的支援力度。

    为了把美国的大兵早日训练成合格的炮灰,英法派出了大量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手把手的教美国人作战。就算这样,笨拙的动作,散漫的作风也让英法挠头不已。就这些少爷兵送上去,除了给德国人增添战绩,好像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潘兴将军作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官,当然也看出美军这个最大的弱点。除了在国内加紧训练外,心里也暗暗打定主意,就算去了欧洲,也不急着参战,先把这帮小子训练成一个合格的士兵再说。都是国家的好苗子,能少死一个算一个吧。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生产能力也到了一个瓶颈。由于大量的物资被用来供给欧洲,留给国内的军事物资相应就少得多了。再加上铁路、公路、航运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物资的调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尤其是铁路系统,由于是私人在经营,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和平年代还影响不大,但战争期间,哪怕晚一天,就会给前线将士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忍无可忍下,美国政府以确保军火、部队和物资运输为由,接管全国铁路系统。承诺在战争结束后,这些铁路的股东和债权人将会获得政府补偿。

    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也让政府尝到了甜头,在以后的战争物资筹集和调配中,经常用这招威胁吓怕工厂和银行,以保证战争能朝自己有力的方向延续。

    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sao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sao动,无力防御,此后,协约国在西线的战斗主要由英军承担。

    法军垮了,英国人也坐不住了。求援的电报如雪片般的撒向美国。“哥们,快点吧。再不来,兄弟们只能去跳海了。欠的钱你们就去海里捞吧。美国人看形势不对啊,再不过去,上百亿的款子保不准真收不回来了。得,硬着头皮上吧,美国大兵没训练好?没关系,打上几仗就熟了,至于死不死的,先不予考虑。

    于是,潘兴带着几十万大兵,坐着无数的货轮,邮轮,在无数的军舰护送下,浩浩荡荡的于6月27日,顺利在法国登陆。但潘兴却不急于投入战斗,而是认真地进行战前训练,这可把在堑壕里苦战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急得不得了。就连潘兴的参谋也提醒他:“我们的训练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会使人们感到德国人的预言是正确的——在英法军队垮台之前,美军到不了前线!”谁知潘兴只冷冷地丢下了一句话:“我不知道德国人的想法,我只知道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打不了仗!”

    加上美国自己搞出的大乌龙,美国大兵们等到了欧洲,才发现自己还拿着自家的左轮、猎枪在耍呢。美国政府也尴尬的发现,关顾着把军火往欧洲运了,却忘记给自家的军队装备武器。法国人再怎么气,也不得不把仓库里的枪支弹药先发着这些炮灰们。就这样,英法在前面扛着,美国在后面看的奇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