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昆仑散人
杨林森自言自语了一阵后,发现红狼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便重新返回了篝火旁取暖。经过刚才一阵剧烈的运动,他的肚子又有点饿了,于是从背包里取了几根火腿肠出来,可刚要咬下去,就看到那红狼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篝火的附近,正眼巴巴的看着他手中的火腿肠,嘴里还不住的舔着舌头流着口水。这般景象之下,杨林森自知他肯定无法吃独食了,分给红狼几根后,这一人一狼便围着篝火埋头吃了宵夜。 “对了,你为什么能听懂我说的话?你到底是什么动物啊?”大约五分钟后,杨林森吃完手中的食物,一边抹着嘴一边开口问道。 而红狼听到这个问题后,赶紧把地上剩下的几段火腿肠全都吃到了嘴里,随后站了起来,迈步缓慢的西方走去。大约走了几步后,还回过头冲着杨林森轻声叫了几声,似乎是让杨林森跟它过去。 “你叫我跟你走?是要去……那里会有答案?”杨林森略显疑惑的问道。 红狼回过身对杨林森点了点头,又叫了两声,便继续朝西方走去。 “嗯,那好吧,我就跟你走一趟。” 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接触,杨林森对这匹红狼已经没有太多的敌意了,思索了几下后,便也站了起来,拿起一根松枝当作火把,背起沉重的背包,跟着红狼向漆黑的戈壁滩走去。 大约半个小时后,一人一狼来到了一座小山包的脚下,沿着崎岖的道路转过几个弯后,他们最终停在了一个山洞的洞口附近。该山洞并不深,也就是十来平米如普通房间的大小。到达此地后,红狼一马当先走了进去,也不管身后的杨林森,它自个轻车熟路的卧在了洞内的一个草垛之上,舒适的休息了起来,看样子这里应该就是它的“家”了。 而杨林森进入山洞后,两眼第一时间便被山洞内壁上镶嵌着的几颗会发光的石头给吸引了。这些石头形状各异,每一个都发着淡淡的蓝光,将整个山洞照了个明亮。杨林森用手去摸了摸,发现石头毫无暖意,就如普通玉石般光滑而冰凉。至于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会发光,已经亮了多久了,杨林森却是一无所知了。后来,他也试着想要扣下来一块“石灯”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但这个举动却立刻被红狼阻止了,似乎是在告诫他不可以破坏这里的东西,否则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而除了内壁上的“石灯”之外,山洞里其实一共就只有三样东西:一张木质的单人床,一个木质的储物箱,还有就是红狼身子下面的那个小草垛。放眼望去,无论是单人床面还是储物箱上,全都盖满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甚至还结了不少的蛛网覆于其上,毋庸置疑这里肯定很久没有人来过了。唯独地上的草垛非常的干净,说明红狼应该是经常回来这里休息。 “既然有床,还有木箱……看起来,这里曾经有人住过的。但后来,为何就只剩下这匹红狼了呢?”杨林森暗自发问的同时,他便来到了最有可能留下线索的储物箱面前。轻轻的擦去了上面的尘土后,才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个不知装有何物的储物箱。 掀开箱盖静候了一段时间,见并无任何危险,杨林森这才放心的探头看了过去。他发现木箱虽大,但里面只有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布袋和一张看似年代久远的羊皮卷。见羊皮卷上依稀写有文字,杨林森顺手将其拿出,读了起来: “开启此卷者,便为有缘人。汝若识得袋中之物,取之善用。若不识,勿动,否则恐遭杀身之祸。另,洞内尚有一灵兽,请代老夫照顾。此兽天资聪慧,若得其信任,可委以重任。昆仑散人留书。” 看完书信,杨林森才明白原来这匹红狼是一只“灵兽”。虽然他并不明白“灵兽”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但既然带个“灵”字,应该也算稀有品种。而且之前它也是有主人的,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他的主人昆仑散人最终并没有将它一起带走,把它独自留在了这戈壁之中。 搞清红狼的“身份”后,出于好奇,杨林森又打开了昆仑散人留下的黑色布袋。这个布袋装了好几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奇怪石头,刚一入手不用问杨林森都能看的出来,这些东西肯定都是好东西,价值不菲。通过查阅天书里的器录,他很快搞明白了这些石头都是炼器所用的材料。其中,最让他激动不已的是,这些石头之中还真有一块他朝思暮想的“空间石”,也叫“隐匿石”,此石便是炼制储物饰品的主要原料。再加上之前他从刘家兄弟给他的枣堆里发现的那块化型石,储物饰品所需的材料就这么巧的给凑齐了。 见到这种宝贝材料,杨林森肯定不会客气,一股脑的全装进了自己的背包之中。之后他又在山洞里仔细转了两圈,顺便还将整个山洞简单的打扫了一遍。打扫完毕后,杨林森才重新回到了储物箱之前,整理了一下衣服,冲着木箱深深的鞠了一躬,口中诚恳的说道: “感谢昆仑散人前辈所赠的材料,杨林森在此谢过,我一定会好好使用它们的。” 礼毕,他便来到红狼的身边,近距离的蹲了下去。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小家伙的表现良好,也或许是因为读过了昆仑散人的留书,知道红狼并非普通野兽,杨林森此刻对这匹红狼已经没有什么惧意了,反而还充满了怜爱,伸手摸了摸红狼的小脑袋后,开口说道: “昆仑前辈留信说,他有急事离开了,以后可能也不会回来了,让我替他照顾你。当然,我也不会勉强你,决定还是由你自己来做。你好好想想看,你是打算跟着我离开这片戈壁滩呢?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做你的山大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