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八章【征战天下】

第二百七十八章【征战天下】

    那我们深刻认识一下这个王安石口中的“非常人”及其到底有什么非常之处!渊盖苏文简历姓名:渊盖苏文别名:渊盖金泉盖苏文钱盖苏文伊梨柯须弥(倭国称呼)生卒年:公元605年—666年仕途履历:早年继承父职为西部大人;642年,弑杀高建武,自封为大莫离支;主要功绩:杀君欺臣,残虐民众,打压异己,侵略弱小……那他有什么非常之处呢?

    军事能力!渊盖苏文深谙兵法,熟悉用兵之道;他结合高句丽的地理形势以及士兵的综合素质,创新出了一套集进攻与防守并存的全新的适合高句丽国情的战术——“王八兵法”王八,学名:甲鱼,以rou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具有攻击性,同类可互相残杀,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就会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缩头缩脑以自保。…≦,

    首先,我声明,我没有任何诽谤渊盖苏文的意思,因为除此之外,确实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词语能够概括出他的军事思想。先来看看渊盖苏文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我们再来考虑这个定义是否适合他。

    每当见到唐军,高句丽采取的方法有以下:“皆闭门自守”“城中惊扰,无敢出者”“依山自固”“益坚守”“坚守不动”“高丽皆婴城守”……基本是龟缩不出!龟缩?对了,为什么不叫“乌龟兵法”呢?相对好听一些,900年后,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就建造了龟船。与明军联手大败倭国水师。

    不过,据我个人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我发现,乌龟和王八虽然都比较喜欢缩头缩脑。但是,王八显然比乌龟更具有攻击性!渊盖苏文面对唐军时基本就是像王八一样躲起来,伺机可能会出击咬一口,但是结果都是rou没吃着,牙齿还被唐军敲碎。

    渊盖苏文凭借该兵法,上可以应付唐军,下可以欺凌新罗,真是万能兵法,因最早由其发明。我们也可将“王八兵法”称为“渊氏兵法”,因王八知名度比渊盖苏文要高,我通常喜欢称之为“王八兵法”。

    此次唐军首征高句丽,渊盖苏文的唯一工作就是躲在平壤发出一些无用的军事命令,安市之战没他什么事儿,是人城主的功劳!好了,对渊盖苏文的介绍,我们就暂且告一段落,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吧。毕竟,接下来他就要噩梦连连了,我们同情他,不再打扰他了。唐军的战情总结首征高句丽斩获不错。但是没有自满和骄傲心理,回国后,李世民在多种场合与很多人进行过交流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李世民流了一场泪,办了一件事。评价了一个人,做了一个自我检讨。通过了一个提议,写了一本书。流了一场泪此次唐军首征高句丽,虽然斩获颇丰,但也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其中阵亡约二千人,其余的是在回国途中遭遇暴风雪,死于冷冻。

    这冻死的,可能是体质差一些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有特别的待遇,三月份从定州出发一直到现在,李世民都没有增减过一件衣服,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刺骨初冬,随行大臣劝他换件衣服,李世民是这样回应的:军士衣多弊,吾独御新衣,可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我实现了我的诺言,我与你们不离不弃,即使你们不幸战死。

    李世民下令,将所有战亡及死于暴风雪的士兵遗骸妥善安葬,并设太牢(国葬大礼,古时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相当于今天的降半旗致哀并由国家主席亲读悼文),亲自写了祭文,用以悼念亡灵,读着祭文,情至深处,李世民也嚎啕大哭了一场。战死者的父母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也当即表态:“吾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民如此,君何所惧矣!

    办了一件事班师回国,不但将士们回来了,还带回了将士们俘获的约一万四千人已经沦为奴婢了的高句丽普通百姓,李世民不忍心他们父子夫妇离散,由政府出钱将他们赎回成为平民,并遣散回国!被赎回的高句丽百姓,听闻此消息,“欢呼之声,三日不息”。

    夷民如此,君何所忧矣!评价了一个人薛仁贵给李世民留的印象太深刻了。虽然首征高句丽并没有全部征服该国,多少有些遗憾,但是薛仁贵的出现,安慰了他略微失望的心,看着这个爱将,李世民说了一句话: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无上的评价,千里土地比不上一个人!薛仁贵没有让李世民失望,他回报了更多给这个皇帝这个大唐。

    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得良将若此,君有所依矣!做了一个自我检讨当初在驻跸山大战之际,于山顶观察高延寿大军情形时,李道宗向李世民提了一条建议:渊盖苏文倾国而来,平壤必定防守空虚,只要给我五千精兵,我直捣平壤,则高句丽必定投降。这与李世民的“蛙跳战术”不谋而合。

    可惜,当时专心的李世民没有听到。公元646年2月,回到京师,李世民向李道宗表达了遗憾和歉意!正视己误,君勇也!通过了一个提议公元647年,就再次征讨高句丽李世民召开了军事会议。

    最后,群臣一直建议:高句丽的城池都是依山而建,难以速克,不如持续派遣部队到高句丽进行sao扰,今天打这儿,明天打那儿,反正没个具体目标,随心情高兴,目的就是使高句丽军队疲于奔命,目的就是拖垮你。

    这一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个专业的术语“蘑菇战术”。磨死你!多算胜,君智也!写了一本书从高句丽回国后,李世民写了一本书《帝范》。全书内容很多,我只把其中的一句话挑出来吧。大家一起看看:“中国虽安,忘战则殆”——《贞观政要》居安思危。君识也!无惧无忧有依勇智识具备,高丽危矣!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此时,不要说再次发动进攻,就是百济军擂下战鼓,恐怕也会一哄而散。危急时刻,新罗大将军金庾信的弟弟将军钦纯喊来了自己的儿子盘屈,对他说:“作为臣子,就要为国尽忠;作为儿子。就要为父尽孝,现在情势危急,只有以死赴命,才能忠孝两全。”

    孩子,不要怪父亲狠心,成败之机,在此一举!面对让自己赴死的父亲,这个儿子没有犹豫,史载“入阵。力战死!”看到高高在上的将军竟然明知是死,还让自己的儿子继续攻击,新罗将士们惊愕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盘屈力战而死后,新罗左将军品日。也喊来了自己的儿子官状,品日指着自己的儿子对还处在惊愕中的新罗将军们说:我儿子才十六岁,今天。我就让他给我们大军做个榜样!同样,没有任何犹豫。官状单枪匹马,径直冲入敌阵。奋力击杀,然而,只虎难敌群狼,官状被百济军生擒了。

    百济将军阶伯爱惜其勇,不忍加害他,叹了一口气:新罗不可敌啊,小小少年就如此勇猛,何况其余精壮之士!便把官状放了回去。

    够了,官状,你已为三军表率了,可以就此退下了。不过,如果他就此退下,可能也不会青史留名!被放回来的官状,来到父亲身边,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我冲入敌阵,却没有斩将夺旗,并不是怕死!”说完,官状再次翻身上马,单枪冲入敌阵……这次,阶伯成全了官状,擒杀了他,然后把官状的首级系在马鞍上送回新罗军阵。

    忍住失去亲子的悲痛,品日举着儿子的首级,血染衣襟,对着士气渐涨的三军说道:我儿能够为国尽忠,足矣!这是他的荣幸!盘屈一战,死!官状再战,死!全是必死之心!为将者,堪为表率!无需再说什么了!无需再做动员了!

    受到感染的新罗军再次发起冲锋,这次不但击败了百济军,而且是全歼!一个不漏!包括百济将军阶伯!只有佐平忠常等二十来人来不及自尽而被俘!新罗虽然取胜,但是百济五千人亦可歌可泣!

    尤以将军阶伯为代表,他担心自己死后,妻子儿女被俘受到侮辱,在死前,也将她们全部杀死!国家都没了!纵不清楚。对于普通的将士来说,他们只是国君“征服天下”的工具,他们没得选择!但是,无论是百济将士,还是新罗将士,他们的信念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军人,从来就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将军,从来就是大军信心的标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被突破,七月十二日,唐新联军于泗沘城下会师了!此时百济王宫里已经乱作一团了,军队已被击溃,国都已经被包围,有主张逃跑的,有主张坚守的,人心惶惶!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决定派出使者,请求唐军退兵。

    一日之内,百济王接连派出三次使者,表示百济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请求唐军退兵。可惜,他们不知道,这次大唐不是来要百济认错的,而是来要百济命的!

    七月十三日求和失败,王公大臣又乱作一团,最后百济王扶余义慈带着太子扶余孝趁夜偷偷出城逃向熊津城,义慈不知道,他这一逃,给唐军省了不少事。

    王子扶余泰扶余隆王孙扶余文思等留下来继续坚守。按理说,这个安排也不错,扶余泰等坚守国都,国王扶余义慈等到外地召集勤王之师,还是能扛一段时间。毕竟,国都虽然危在旦夕,但是国王太子还在,只要能够再次组织人马,坚守不出,等待唐军粮尽,还是能够缓过劲儿来东山再起的,顶多就是迁个都,还不至于亡国。可惜,扶余义慈所托非人,他前脚刚跑出去,后脚他的儿子扶余泰就自立为百济王了,把他老爹给架空了。这下,傻眼儿了!外敌未退,内部倒是先乱了。

    最先理清头绪的是太子的儿子扶余文思,扶余文思一看这情形,就对扶余隆说:大王与太子都已经逃跑了,但是叔叔泰却立自己为王,如果唐军撤兵了,那我们的性命不就危险了?

    俩人一合计,干脆出城投降算了,于是两人就连夜出城,奔向唐军大营。泗沘城里的百姓们也比较识时务,一看王子王孙都投降了,知道再抵抗下去也没用了,一窝蜂的也出城投降。

    人都跑光了,还坚守什么?还凭什么坚守?于是刚刚做了百济王的扶余泰,王位还没坐热,也前后脚跟着出城了,干嘛去?

    投降呗!七月十八日吃了一路苦头,刚刚跑到熊津城的百济王扶余义慈等人,气还没喘一口,就听说泗沘已经举城投降了。得嘞!跑那么大老远,白跑了!国都都被占了,唐军有根据地了,什么召集勤王之师什么清壁坚野什么以待时日东山再起等等策略都不管用了。

    直接投降吧!百济王扶余义慈带着太子扶余孝以及众多文官武将又从熊津城一路辛苦回到了泗沘,向唐军投降!这来来回回折腾的!公元660年7月18日,历经三十一王传国六百七十八年的百济亡!

    在安排好善后事项之后,刑国公左骁卫大将军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于九月三日带着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扶余孝王子扶余隆(还会出场)扶余泰扶余演及八十八名百济王公大臣,并百姓一万二千八百零七人自泗沘乘船班师回国。(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