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春光无限好
文瑾一人做这个就足够了,文翰反正也帮不上忙,就坐在一边,拿着书给文瑾讲课。他发现这个弟弟很聪明,那么晦涩难懂的内容,不仅能听明白,还能和他一起讨论几句,甚至偶然提出的问题,特别犀利,令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文翰细心地把问题记下了,等有了机会,再去请教先生。 机杼呀呀地响着,韦氏间或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偶尔一句听全了,竟然是在讨论学问,这让她又欢欣又难过。儿子上进是好事,可,对家里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文瑾和文翰,还不知道那些,两人继续忙碌,说话。 太阳照满小院,文瑾把新做的竹子饭桌搬出屋,文翰帮忙摆上碗筷:“娘,吃饭了,文瑾把饺子都下锅里啦。” “就来,就来。”韦氏把梭子里剩余的那点儿线织完,解开束在腰上的宽布带子,从织布机上下来,走到大门外拍净身上的棉花毛,回头洗了手脸,饺子已经端上桌了。 “一闻就香喷喷,不尝都知道很好吃。文瑾这手艺,怎么不学都会呢?”韦氏感慨。 “二伯母,你听了我的诀窍,可别骂我哦。” “说吧,我不骂。” “我做饺子的诀窍,就是油多料足盐适量。” “嘻嘻,这孩子,油多就油多,咱们一家好好做活,不愁吃穿。”韦氏说这话的时候,口气又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豪,她卖了最近织的布,都可以够家人吃一个月的。 文瑾清楚地很,若没有大房盘剥,这一家的日子,怎么也不会过到那种缺衣少穿的境地。 每天和文瑾一块去挖野菜的孩子挺多的,有比她大的,还有比她小的,关于豆腐史家的事情,她越了解,越心里难过。这天,她想了又想,和韦氏商量道:“二伯母,咱家不如把豆腐史家那祖孙俩雇下来,开个豆腐坊,晚上,我帮忙他们磨豆腐,卖了钱两家平分,豆腐渣滤液喂猪,你看行不?” 韦氏脸上露出惊喜,随即又暗淡下来:“好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可咱家能养活得了史家祖孙吗?就怕现在做了好事,到时候全都没吃的了,别人还说咱们沽名钓誉、不自量力。” “二伯母,没事的。我都想好了,史家老爷子也才五十岁,并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动了,他的腿不是折了,只是筋儿扭了,休养休养就能好。史小峰以前也帮着他爹卖豆腐,每天一个人去咱镇上,也是个能干的,咱们不仅要帮他家渡过难关,还能把两家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咱们两家,有什么优势?老的老少的少呀。”韦氏好奇地问文瑾。 “二伯母,史小峰得照顾爷爷,不得不停下的豆腐作坊,若是有我和文翰哥帮忙,肯定可以再开起来,咱家想搞养殖,可以充分利用他家的豆腐渣豆腐废水,史大爷也能吃上热乎饭,这不是两家优势互补吗?” “好是好,就怕累着你俩了,做豆腐可不是轻省活计。” “二伯母别担心,我有妙招,只要你答应就好。” “我答应,我答应。”韦氏现在,越发信服这个小侄儿。文瑾无论什么事情,总能比一般人看得远,看得清楚,能从坏事里,发现优势,能从好事里,发现不好的苗头,真不是一般的聪明,是有大智慧的。 文瑾和文翰,当晚就去了史小峰家里:“在我家荒地上,开一间豆腐铺子,我们帮你做豆腐,帮你照顾史爷爷,你每天做豆腐,卖豆腐,挣钱两家分,豆腐渣归我们,可行?” “这活儿可累了。”史小峰恨不能立刻就答应,现在不得不照顾爷爷,他的豆腐都不能做了,每天坐吃山空,令他很担心。 “我们不怕累,只要你答应,我就吆喝人,先搭起一个棚子给你。”文瑾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目前还不能给你盖出一个很好的新豆腐坊。” “为何要搬到你家荒地上?”史小峰很不理解,“我家这里什么工具都有,又有现成的房子。” “只要你答应,过两天就知道了。” 文瑾用手头的银子请人,搭出了棚子,还开了一条水道,把一股溪流水引过来,然后,在人为造出的一个水流落差跟前,架起一辆小水车,用水力来磨豆腐,做豆腐的最累一环,就解决了。 史小峰看到文瑾的新设备,眼珠子差点能瞪出来:“难怪你说不怕累,这根本就不累了嘛。” “不,摇豆腐也挺累的,我的东西做好,连那个都不用咱们动手了,你每天负责卖,我呢,帮你照顾你爷爷,如何?” “没问题,文瑾,我家的豆腐,方圆的人都喜欢,每天不愁卖,有了这个,我可以多做了。” 史家豆腐坊的加入,让饲料来源大增,韦氏把织好的布匹卖了,又买来五头小猪。原来的三头大猪,赶进一个圈里。猪圈的底儿,是用溪流里的圆石砌出来,只需要用水冲洗,就很干净,那些水流进池塘,原来清澈见底的水面,渐渐变成了淡绿色。 文瑾修出一条水道,和溪流相通,前面用一块大石作为阀门,需要的话,可以从溪流中给这边增添。 小鸭子孵出来了,黄颜色毛绒绒的,像一个个的毛线球在地上滚动。文瑾在后院,平整了一小块地,上面搭了棚子,四面用玉米杆儿围着防风,白天放在那里养着,晚上则装进大筐里,拿到自己的房间去,她怕晚上冷,小鸭子冻坏了。 五只老母鸡,孵出了八十七只小鸭子,它们各护各的孩子,若是哪个小鸭子认错mama,还被无情地啄出群去,不过,有母鸡护着,鸭子冷了,可以钻到大翅膀下暖着,若是饿了,有老母鸡带着,到食盆跟前去,文瑾倒不是特别费心,只是这鸭食,却着实费了功夫,野菜剁碎,拌上玉米面,再加上挖来的虫子,既怕饿着,又怕撑着,书上说,鸭子贪吃,饲料多了也不行。 胆战心惊地养了二十来天,书上说过了清明,水就暖了,还说,小鸭子绒毛褪尽就可以下水,现在二者兼备,于是,文瑾小手一挥,赶着五只老母鸡,骄傲地带着一群小鸭子,一路吱吱嘎嘎招摇过市,来到池塘边,老母鸡咕咕叫着,在地上刨食,小鸭子却奋不顾身跳进了水里,把老母鸡着急得,在池塘边来回打转,还咕咕地叫着,惊恐不安地看着在水里玩得不亦乐乎的小鸭子。 和溪流那边的水阻断了之后,这边天天有太阳晒着,文瑾也不是全信书的,她用手试过水温,不是那么凉,这才敢带鸭子过来,就算没有养育的经验,觉得小鸭子跟个孩子一样,太热太冷,一定都不是好事。 村里很多小孩子来看热闹,兴奋新奇,叽叽喳喳的,和池塘里的小鸭子一样欢快。 韦氏不放心,远远看到这一切,禁不住微笑了,她没有走近,就又转了回去,对侄子,她越来越有信心。 文瑾的水稻田修好了,施肥之后,她便开始蓄水插秧。这活儿当地人没干过,甚至都没听说过,文瑾只能和文翰照着书进行,两人刚开始手都很慢,一天下来,才栽了半亩地。 腰酸背痛地出了水田,看到两人插得歪歪扭扭的秧行,文瑾和文翰不好意思地对视了一眼。但文翰这回比文瑾还有信心:“不到三亩,六天就可以栽完,哈哈,等到秋天,咱家就有大白米吃了。” 其实第二天就栽了一亩田,手熟了,速度就快了,虽然累得很,可看到田里绿油油的稻秧,他俩别提多高兴了。 “哥哥,今天你可真够快的。”文瑾由衷称赞,没想到文翰做事很利落,手下动作快得都看不清,蹭蹭蹭的,就是一大片。其实她也该想到,韦氏织布手就快啊,不光快,质量还好,文翰本来就像母亲的。 池塘里养鸭,田地里栽水稻,荒田种苜蓿,建猪圈,豆腐坊,山窝村西边,立刻变了模样。 山窝距离林津很近,村里人但凡要采购,就要去镇上,再加上史小峰天天去镇上卖豆腐,钱先诚一家搬到山窝,日子过得十分顺当安逸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杨柄娃和钱串串的耳朵里。 他俩现在,是钱家大房不出工钱的免费劳力,钱家有几十亩地呢,老焦氏又天天盯得紧,两口子累得跟一对癞皮狗似的,他们的两个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材料,现在二小子黑丑还在书房混着,黑蛋被老师一顿手板子打怕了,死活不肯去学校,也成了钱家一个小长工。 “还想住砖瓦房,不干活怎么能行?钱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焦氏刻薄地说。 老焦氏教训钱串串,“你瞧你,不好好经管家里,还说攒了很多钱,来到镇上就能建起大房子,诺,就这七八贯?连买砖瓦都不够,还要雇人砍木材,那也是花销,最少都得二十贯呢。你呀你,别怪你嫂子不好,都是你吹牛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