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两年磨一剑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两年磨一剑

    让张伟没有想到的事六万米的铁路大概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提前竣工,在神武十七年到十八年,也就是张伟回到夏地的第二个年头,整个夏地就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第一个年头里,知识和技能匮乏、经验不足成了各个项目上最大的难题。有些东西根本就是需要几十年甚至是至少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完善的。不过相比只是和技能的匮乏,更关键的门槛还是文化资源上的匮乏。除了少数精心挑选出来的天才,大部分劳动力仅仅经过空余时间的短期培训,只有用汉语拼音文字出版的东西才能够看的懂。

    可是当造纸、印刷等行当在上百名专业工匠乃至水力动力的辅助之下逐步普及开来、大多数劳动力都在拼音识字的情况下做到了“伪扫盲”,可以查阅专门翻译成拼音文字的不少技术资料之后,各行各业的面貌就在第二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还有很多工艺经验是材料上没有并且需要摸索的,但是这些未知领域在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工作安排、数学计算工具的辅助之下大多可以用“傻大黑粗多冗余”的办法尽可能回避不可靠带来的风险。

    第一年在文化领域的突破则带来了第二年在往复式蒸汽机、高炉和炼钢法、造船和铁路等多项领域突飞猛进式的进步。

    在工业时代,一般来说工业体系的增值扩张年均极限,在劳动力和资源都没有多大问题的情况下是每年百分之二十,大概四年左右翻一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德国那样的人才和计算条件,往往需要一年时间做预备,有时候也经常提前一年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机械应力稳定乃至产业体系需要平衡发展所需要的结果。而且即便是那些高增长的国家、也没有人如同张伟一样意识到要实现“大越进”关键点和和最重要的瓶颈在哪里。

    可是这两年以来的夏地如同工业革命发展时期的欧洲,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机器来制造机器、而是用原有的手工办法创造机器。发展的速度不是工业时代的四年或五年计划定律,而类似“摩尔定律”。甚至:因为夏地之前的劳动力在业状况并不是很好,手工业也并不是十分发达而进步的更快。

    仅仅是两年的时间,就有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劳动力充分的早期机械化,人均动力达到了三万马力以上。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只按照计划则达到了四十艘累计四千马力的规模。

    受制于洗煤还有铁路还为畅通时的燃料供应,很多动力不得不以木炭为基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