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弃少之君临天下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四句教

第五十六章 四句教

    梁夫人坚持全部由梁府出资组建出版社,韩非原本还打算出部分资金,但在看过梁府库房后,立即打消了念头。梁府库房堆成小山的金银,令他震惊,从而让他对这时代的豪门有了新的认识,破落的梁府尚且如此,那金陵城中权贵之家又是怎样的豪富?

    这一刻,韩非很有些后悔,没有早些与梁夫人商议发展大计,若是早些知道梁府如此有钱,何苦费尽唇舌与何家谈合作?不过回过头来想想,那时候的梁夫人,形同一个活死人,恐怕根本就不会关心生意上的事。

    有钱好办事,韩非招聘了足够的伙计,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他任命李大有为大管事,总揽出版社的印刷事务,在梁府收拾出一个独立的跨院,作为民申报出版社的场地,并让李大有全权筹备印刷器材。

    说到李大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李大有办好李郑氏的丧事,等案子了结后,不听韩非的劝阻,坚决卖掉了自己的住房,死心塌地的追随韩非。

    李大有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出版社,韩非也在和梁夫人、贾宝琴商议第一期“民申报”的内容。“民申报”要想一炮打红,第一期的内容尤为重要,韩非和几人商议下来,决定还是采取上次提议的策略,由韩非撰写一篇关于“心学”的文章。

    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动笔写,韩非却很是犹豫。他脑子里的超级系统虽然有完备的“心学”理论,但要从中选取一个最能夺人眼球的纲领性观点,不是那么容易。

    他思来想去,在纸上写下了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是王阳明晚年总结出来的,堪称“心学”的精髓。

    为了慎重起见,韩非把这四句话抄录了一份,让人送进后院交给梁夫人看看,打算与她探讨一下对这四句话的论述。通过这几天的了解,他深知梁夫人绝非普通女子,学识极为渊博。有时候,他不禁想,梁夫人若不是女儿身,考个状元想来也不在话下。

    这时,一名悦来居的伙计赶到梁府,禀报道:“东家,李掌柜吩咐小的向您禀报,冰镇饮料已经调配成功了,问您何时发售?”

    如今已是盛夏时节,韩非和悦来居掌柜李波商议,适时推出了冰镇饮料。这时代,虽然市面上也有冰镇饮料,但由于制冰技术的落后,价格不菲,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消费得起。韩非通过超级系统获得了先进的炼制硝石技术,生产了大量的硝石制冰,从而使冰镇饮料的价格大幅度降低,预期会有不错的市场。

    “我去看看!”

    吃的东西大意不得,韩非决定还是亲自去看看才放心。

    在悦来居后院,按照韩非的要求,专门设置了一个调配冰镇饮料的房间。韩非赶到的时候,悦来居新任掌柜李波,正亲自品尝新调配的各式饮料。

    “东家,您亲自过来了?”

    “嗯!”韩非挥手止住迎接的李波和几名伙计,笑道:“一共调配了几个品种?”

    李波躬身道:“禀东家,主要是以茶水为主,针对高端客户,还调配了冰镇果汁和果酒!”

    “好,做得不错!”韩非对调制的伙计说道:“每样给我调一杯,我尝尝味道如何?”

    韩非接过伙计递上的冰镇果汁,浅饮一口,皱着眉头说道:“榨汁的水果里面是不是有坏水果?”

    “启禀东家,确实有个水果坏了!”榨汁的伙计躬身道:“这时节水果太贵了,小的把坏水果好的部分切下来放在一起榨汁了!”

    “谁让你自作主张了?”韩非对榨汁的伙计喝斥道:“我三令五申一定要保证食品饮料的品质,一个坏水果把这些果汁全毁了!”

    “东家,小的,小的……求您宽恕!”榨汁的伙计慌忙跪在地上请罪。

    韩非冷冷望了那伙计一眼,沉声道:“念在你是无心之过的份上,这次就从轻发落,扣罚你三天的工钱,下次若是再犯,赶出悦来居!”

    “多谢东家宽宏大量!”

    榨汁的伙计不住的磕头感谢,其他人心中也是大为警觉,从此对食品质量把关极为严格。

    韩非从酒楼回到梁府,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他见东跨院客厅里亮着灯,疑惑地走过去,见梁夫人和贾宝琴坐在里面叙话,不由大为奇怪。梁夫人素来很少出后院,想不到竟然到了他的住处。

    “大姐,琴儿,你们这是?”

    “韩公子回来啦?”梁夫人拿着一张纸,一脸敬佩地说道:“想不到公子对儒学研究如此高深,有此四句真言,公子必将成为一代宗师!”

    韩非暗中老脸一红,好在王阳明不可能穿越到这时代,也就不至于穿帮。他咳嗽一声,故作谦虚地说道:“大姐见笑,小弟不过是一时之得而已!”

    “韩公子不必过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没有渊博的学识,不可能总结得出来!妾身学识浅薄,无法完全领会,特来向公子请教!”

    “大姐客气了,小弟也正想与你探讨一番!”

    随即韩非解释道: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它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天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