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长白山下好种田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起棒槌

第八十二章 起棒槌

    这侍弄棒槌,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功夫,尤其是在这个没有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年代里,更是全靠人工。许家一直住在山上,志新爷几个只要有时间就去参地里收拾一下,所以许家今年的棒槌,长得比去年的还好。

    地里刨出来了不少大个的棒槌,今年大家也都留了心眼儿,遇到大的,就全部单独放起来。静涵一边捡着棒槌,一边偷偷的笑,可惜村里人不能这么干,要不然可就好玩了。

    鹏程也跟静涵他们一样,穿着旧衣服,跪在了地里,往外捡棒槌。一边捡,一边惊叹着,“哎呀,还有这么大的棒槌呢,可真了不得。”

    静涵抬头看了鹏程一眼,“鹏程哥哥,你小点声,你生怕人家不知道咱家的棒槌大是怎么的?这大的是要留着卖钱的呢,不能往上交。”

    鹏程听了,这才明白,赶紧点点头,小声的说道,“对不起,静涵meimei,我知道了。”

    看着鹏程那个小心翼翼的样子,大家就忍不住笑了。“好了,都正常些,不用那么小心。咱们这是光明正大的起咱们自己家的棒槌,又不是来偷的,弄那么小心干什么?”薛氏一边捡棒槌,一边笑着说道。“静涵,不许吓唬你鹏程哥哥。”

    静涵吐了吐吐舌头,不再说话了,低头捡棒槌。

    许家人多,到了未时就起完了,志新和志明拿着四齿子又拦了一遍,大家这才扛着麻袋往回走。孩子们也拿着各种家什跟在后面,静涵和文翰还是把那些大的藏了起来,让文昌和文宣在那远远的看着。

    来到了参场子的大门口,有一些村里人已经交上了棒槌,回家了。还有一些在那排队。看着家家户户都往上交那么多的棒槌,静涵就觉得心疼的不行。许家今年要了三十丈的参土,所以要交一百二十斤的棒槌,这下子,静涵的心都在滴血了,咬牙看着自己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棒槌就这么交了上去。静涵暗暗发誓,总有一天,非得自己家买林子不可,到时候,才不会交那么多呢。

    衙门的人忙活了一天,到了酉时初,这才赶着一大溜的车,往回走了。静涵看着那些人的背影,心里有些恶搞的想着,要是半路上遇到劫匪就好了。呵呵,这么些的棒槌,可是能卖好些银子呢。不过,估计没有哪个劫匪能干这样的事情,关键是这些棒槌太扎眼了,到时候一卖就会被衙门知道的。唉,自己也就是瞎想罢了。

    等到衙门的还有村里的人都走了,文翰把他们藏得那些棒槌找了回来。今年这十五丈棒槌,一共起了两百九十斤,交上去一百二十斤,自己家就剩下一百七十斤了。老爷子的心情有点失落,毕竟是比往年多交了四十斤的棒槌呢。不过,想到以后就能越来越多了,老爷子心里这才好受了点。

    静涵明白爷爷的心思,挨到了爷爷的身边说道,“爷爷,你也别难过了,等咱们挣多了钱,就自己买片林子,然后自己家栽棒槌。那样顶多交点税罢了,哪里用给他们这么多?再说了,自己家买的地,到时候还可以种别的东西,不像这个,用了一茬,接下来就不归咱们了。”

    老爷子听了静涵的话,眼睛一亮,然后又暗了下来,“你说的倒是挺好,这买林子可不是钱少能行的,咱们家可是还没到那个地步呢。行了,也别想那么多了,咱们还是赶紧的把棒槌做货,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干吧。”

    第二天家里开始做货,岳鹏程这回又长了见识,也算是这一趟所有的心思全都完事。他来许家也有七八天了,所以八月十八这天,就要回镇上。志新让文翰赶着牛车,送鹏程回去,另外给准备了一些东西,让鹏程带回去。

    “许叔叔,不用给我带东西了,家里的日子也不宽展,留着换点钱也好。你看静涵她们都那么小,就跟前跟后的忙活着,也是不容易。”鹏程一看许家给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就说道。

    “这些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长辈的。咱们山里人也没啥好东西,不过是些土产罢了。你带着回去,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思。等以后有空了,就再来玩,这来了一回,还让你跟着我们一起干活,真是。”志新把东西挨样的放倒了车上。

    许家给准备的,有今年新起出来的人参,陈氏挑出来四棵大的,每一棵都得有三两多沉。然后是那天留下的鹿鞭、鹿筋,还有那对鹿角,另外还有两张狐狸皮,一张鹿皮。其余的,就是一些蘑菇、木耳、小鱼干啥的,反正给预备了不少。

    鹏程推辞再三,最后还是接受了。文翰赶着车,文成也跟着,一起送鹏程回了镇上。

    因为去年尝到了拦棒槌的甜头,今年大家一致决定,先去拦棒槌,然后再弄参土,反正参土也弄得差不多了。于是志新志明,连同薛氏、朱氏,甚至老爷子都去了参地里,去拦棒槌去了。文翰和文成少不得也参与了进来,一个个全都在地里忙活着。今年还和去年差不多,拦了好多的棒槌须子啥的,这下子,老爷子才算是露出了笑容来。

    拦过了棒槌,文翰他们也该回镇上念书去了,志新赶着牛车送着两个孩子回镇上。这文翰和文成在慧心那里住着,陈氏就给预备了不少的东西,给他们带着,总不能光用陶家的吧?于是车上装了好些的粮食、蔬菜啥的,满满一车。志新和老爷子他们商量着,等栽完棒槌,就把文昌和文宣也送到镇上去念书。这两个孩子也不小了,文昌九岁,文宣八岁,应该去念书。

    老爷子就跟大家商量着在镇上买房子的事情,静涵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买房子还是早了些。一来手里的钱没有那么多,二来现在也就是冬天在镇上,夏天还都得回来,卖了房子也得闲着,并不划算。再者,静涵还要弄蘑菇啥的,这些在镇上根本就不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所以就把这些事情都跟大家说了一下。老爷子听了静涵的话,觉得也对,于是决定今年先不买了,等等再说。

    静涵抽空让父亲把那两个房子里面给收拾了一下,把炕扒了,然后改成了每个屋子里面两个火墙,这样地方就能宽裕一些了。火墙占地小,又能取暖,这样就不用担心冬天的取暖问题了,反正山上有的是柴禾。把这些都弄好了,大家就把那些木头搬进了屋子里,静涵想办法把木头全都垫了起来。这样一层层的摞起来,中间还有空隙,就不影响出蘑菇了。静涵此刻在想着前世那种用菌袋培育蘑菇的技术,其实也能弄,不过那个味道绝对赶不上这样在木头上的好。

    今年是第一次弄这个,也实在是不知道咋样,所以静涵就先这么试验着。等以后要是真的能行,可能就真的要用那种办法了。木头搬进屋里之后,静涵就特别的上心,每天过去看看温度和湿度啥的。天气渐渐冷了,屋子里就开始早晚烧点火,保持里面的温度。

    棒槌全都干了之后,志新又去了一趟县里,把棒槌全都卖掉了。今年没有去年的产量多,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去年卖钱多了,连那些拦的棒槌,总共卖了一百八十多两。这些也不少了,往常年哪里能有这么些啊?家里去年还剩下一些银子,这一年的花销,基本上有志新他们打猎和文昌卖鱼的钱就够了,看参的钱全都攒了下来。这样一算,家里也多少攒下了些银子。

    静涵他们依旧是抽空就往家里划拉东西,这些松籽、核桃啥的也都大部分拿到镇上专门收这些的人那里卖了,留下一部分,好用来走走人情啥的用。等到了九月,村里人来起参栽子,看参费也都收上来了,还和去年差不多。陈氏这天把家里的银钱数了数,竟然还有两百五十多两,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咱们好好地攒几年钱,到时候这参场子不看了,咱们就去买一块林子。就像静涵说的,那样不用交太多的棒槌了,还能用那些地干点别的,咋算都比这样合适。”老爷子看着那些银子,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没想到咱们这才不到两年的时候,竟然就能把饥荒还上,还能攒下钱呢。那时候就寻思着,这房子没了,地也没了,还不得去要饭吃了?哪里想到,这一步竟然走对了,比咱们以前好几年都整的多呢。”老爷子又想起来以前的事,在那感叹道。

    “谁家过日子没个起起落落的?以前那些事就别想了,咱们如今就是好好的看着这参场子,攒下点钱。过两年置下栋宅子,在置办点地就行了。等着老五成了亲,我就啥也不用cao心,过咱们的顺心日子就是了。”老太太在那边说着。志祥这出去也一年半了,后来倒是让人捎了两回信回来,信里只说在外边很好,让家里人不用担心,其余的也没多说。当老人的,无论哪个儿女不在身边,都会惦记在心里。老太太这阵子就总是叨叨志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