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始于一九九八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 采访

第三十四章 采访

    捐款结束后,众人纷纷走出会场。

    朱凯拉着李丽娟刚走出会场门口,一阵闪光灯晃得他睁不开眼。

    “朱董,您说的专访什么时候开始?”

    “朱董,您捐款一亿会不会对小米集团造成什么影响?”

    “朱董……”

    “好了。”朱凯没好气地说:“我不会食言,明天早上八点,就在小米集团。我会接受苏南日报、苏南晚报、苏南经济日报这三家的联合采访,今天已经太晚了,我要回去休息了。”

    “朱董,我们南方娱乐报……”

    “朱董……”

    朱凯没有理会那些记者,带着李丽娟就上了等在酒店门口的车,直接回了家。

    回到家,朱凯陪李丽娟看了一会电视,然后就让她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米集团就来了一堆人,这是昨天朱凯说的那三家媒体的记者。

    朱凯到公司时是七点多,先处理了一下公司事务,最后才让秘书小萍把那些记者请到办公室来。

    三个记者和几个摄像师很快就来到了朱凯的办公室。

    看他们摆弄一番设备后,朱凯说道:“我先声明一下,不准问无关小米集团的事,不准问涉及我未婚妻的事。”

    朱凯这么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接受采访主要的目的是宣传小米集团。要是让这些记者随意发问,那就起不到这个作用了。不准问关于李丽娟的事,那是朱凯不想让她受到什么打扰,李丽娟现在还在上学,朱凯暂时不想让记者知道李丽娟的消息。

    见三人都点点头同意了,朱凯才说道:“那有什么要问的,就赶紧问吧,我等下还有事。”

    “好的,朱董,我是苏南晚报的记者杜飞。我想问问您,您是怎么想到自己创业的?能给我们说说这个过程么?”

    这个问题倒是很中规中矩,朱凯想了想说道:“那是在今年的三月份吧,我从黔省老家来到苏南打拼。

    一次意外,让我知道了废丝可以造粒的消息,所以就成立了小米化纤。

    至于发展过程嘛,倒也说不上有什么波折。”

    听到朱凯这么说,苏南日报的记者很好奇地问道:“朱董,我是苏南日报的记者汪涛,我想问问,究竟是什么意外让您发现了废丝可以造粒的事呢?”

    朱凯嘴一抽,真想来一句,我说我是从未来知道的你信不信?

    还好,朱凯记得苏南最开始做废丝化纤的那个人是怎么发现的,把那个人的经历套在自己身上就行了。

    “刚来那会,我在一家化纤厂上班,每天就是负责生产各种化纤颗粒。

    有一天中午,我不小心把用来擦拭机器的废丝掉进了入料口。没想到从出料口出来的竟然是一堆化纤结晶。”朱凯一本正经地说道。

    汪涛很好奇,就问道:“那就是废丝颗粒么?”

    朱凯摇摇头说道:“那不是,那就是一堆看起来和颗粒差不多的结晶,而且看起来很脏。

    这种结晶根本不能用来拉出成品丝,也就是一堆废料。

    如果真这么简单,那别人岂不是早就发现这个秘密了么?

    不过当时我看到了之后,心里就已经有了点想法。

    因为能做成结晶,就说明有做成颗粒的可能。

    于是我就利用工厂的机器反复实验,我发现废丝很脏,做出来的东西也是脏的。于是我就自己在家用清水把废丝洗干净,再拿去做。

    洗完后的废丝做出来,还是结晶,但已经变得跟颗粒一样雪白。然后我就想,能成结晶不能成颗粒的原因会不会是造粒机温度不太够?

    于是我又加了温度,但这次差点没害死我。因为温度过高,而放进去的废丝大都是连成一片的,所以,很快机器里面就形成一个篮球大小的废丝团。然后,机器也转不动,要不是我及时关掉机器,说不定就炸了。

    这之后,我就用纺织厂常用的切丝机来切废丝,把它们切成二十厘米长的小段,再放进造粒机。

    这次,要好了许多,但还是不能解决废丝在造粒机内部凝成团的问题。

    我想了几天,想到了在机器内部加装刀具,一边转一边切割。

    于是,我冒着被老板开除的风险偷偷给造粒机加装了刀具。然后,你们也知道了,废丝和其他原料一样,也能生产成化纤颗粒。

    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我辞去了工作,成立了小米化纤。”

    朱凯说完,看了看被这段鸡汤经历所吸引的三人,暗暗发笑。

    三人便唰唰唰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朱凯瞥了一眼杜飞写的,也没什么,就是朱凯刚才说的东西。

    写完后,一旁之前一直没发言的苏南经济日报记者,也就是杨帆,他这时候问道:“朱董,那么您就是靠这个累积起现在的身家么?”

    朱凯点点头,说道:“和其他原料动辄四五千一吨相比,废丝当时可以说扔在地上也没人捡。

    但两者生产出的化纤颗粒可以说没有区别。以不要钱的原料生产,再以一万每吨的价格出售。可以说,小米集团之所以能这么短时间崛起,就是靠着这些不起眼的废丝。”

    杜飞把笔转了转,说道:“朱董,从小米化纤再到小米集团,您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打算么?”

    “目前来看,小米集团发展过快,我们需要时间来夯实根基。小米集团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完善我们的化纤、纺织、服饰一条龙生产链。”

    “嗯,朱董,今天有份报道说小米集团总资产突破50亿,是苏南第一轻工业企业您怎么看?”汪涛递给朱凯一份今天的报纸,然后问道。

    朱凯接过报纸一看,这是今天的苏南经济日报。上面头版头条是昨晚的慈善晚宴,详细报道了昨晚大出风头的朱凯和小米集团。

    还请了一个经济专家来分析,这个在报纸上被称为某知名大学教授的专家说,小米集团总资产大概在30亿到50亿之间,是苏南乃至全国最大的民营轻工业企业。

    之后又详细扒拉扒拉了一些数据。

    朱凯看到这,哭笑不得。小米集团什么时候值50亿了?这些专家还真是砖家。

    于是他对汪涛说道:“这是不真实的,据我这个小米集团董事长所知,小米集团目前总资产在10亿上下。

    至于这个专家给的数据,我只能说,水分很大。”

    汪涛很惊讶地问道:“那您捐了一个亿,也就是小米集团十分之一的资产,不担心影响到小米集团的正常运作么?”

    “影响是有点,但没有那么严重。”

    朱凯解释道:“我们小米集团目前主营轻工业纺织,资金压力不算很大。

    特别是现在纺织业蓬勃发展,我们的盈利也极为可观。所以,捐款一亿,对我们会有影响,但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杜飞很感慨地说道:“朱董,我不是没有见过比小米更大的企业。但我第一次见到,宁可公司受到影响,还热心慈善的企业。朱董,您是怎么想的?”

    “这可能跟我有点关系。我就经常这样想,我现在还年轻,总能挣更多的钱。

    公司有困难,总是能渡过的。但现在有这么多人被洪水弄得家破人亡,他们如果没人帮助,却很难渡过这一关。”朱凯很感慨地说道。

    “您是我见过最有慈善意识的华夏企业家。”杜飞赞叹道。

    随后,杜飞、汪涛和杨帆又问了几个问题后,便结束了这次采访。

    之后三人向朱凯告辞,朱凯把他们送出公司后,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朱凯正等林海峰过来。

    最多两天,小米集团可就要处在风口浪尖上了。到时候,林海峰可得忙一阵子了。

    朱凯拿起汪涛留下的一叠报纸,其中全苏南今天早上刚刚发行的报纸基本都有。

    “深泽赈灾慈善晚宴落幕,朱凯携妻豪捐一亿善款。”

    “募资两亿五千万,省长李越高度赞扬深泽慈善晚宴。”

    “央视跟风举行募捐晚会,恐成悲剧。”

    “最是心善朱十亿,一捐就是一个亿。”

    “为富未必不仁,一亿善款,见证华夏企业家良心。”

    “……”

    报纸上面各种标题让朱凯看得有些脸红,这怎么像是在立Flag啊。这样夸我,难道都是小米集团的外编公关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