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元175年的琅琊阳都
第四回,第七章:公元175年的琅琊阳都 本故事由小庸胡扯所成,并非为纯正历史,勿当真,望各位看客见谅。 (注:分割线以上为凑字数的字,勿怒!) —————————————————————— ●“郡丞大人,还是找不到公子。”一位下人急匆匆禀报。 ●“他常跑的地方就这儿点,你说这一岁小孩能跑多远啊!”诸葛珪左思右想,来回转身,苦苦想不出自己儿子会在什么地方。 ●“报,新任并州刺史丁原路途此地,想要借宿一晚。”又是一位下人赶来。 ●“不见,不见!没看老爷我正忙着找孩子吗,现在就算是当今皇帝,我也不会招待。”诸葛珪准备将这下人赶走。 ●“老爷,听着丁刺史家的人说,他们在路上捡了个一岁大的孩子,你说会不会是少爷?”那下人见自家老爷要赶他走,急忙说。 ●“什么!” 诸葛珪一听,赶忙走出房间。 ●诸葛珪刚走进自家院子没两步,方才想起自己还不知道这丁刺史在那里,只好又返回房间问那位下人:“丁刺史在那里,快带我去见他。” ●那位下人回应后,领着诸葛珪往外走,来到丁原面前。 ●“欢迎丁刺史,丁大人来我阳都县,下官乃青州泰山郡丞,因自家孩子走散,仪态多有不周,万分抱歉。”诸葛珪在丁原面前施礼道。 ●丁原知道这诸葛珪为官清明,且不常与同僚谈话,今天听诸葛珪这么说,可把丁原心里乐开了花。 ●“这是人之常情嘛,”丁原扶起诸葛珪说,“正好我在路上撞见这小孩,你看是不是你家丢的孩子。” 丁原说完,招呼自家下人把那小孩带上来。 ●“这正是我家瑾儿,多谢丁刺史相助,否则我今日就要丢了孩子。”诸葛珪看那孩子哭着说。 ●“这孩子被一伙盗贼偷了去,我也只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丁原不好意思地说。 ●“多谢丁刺史救子之恩。”诸葛珪欲下跪道谢。 ●“咦,”丁原立马扶起诸葛珪,“郡丞不需多礼,适才我不是说了吗,我只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真正救你儿子的,是一对小夫妻,他们告诉我带你儿子带到这里来就可以找到他父母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什么也是丁刺史将我孩子带回来的,日后你有什么麻烦,只要是我诸葛珪能解决的,一定帮到底。”诸葛珪说道。 ●“那我可在这里先说声谢谢了。”丁原说道。 ●“对了,我现在就有一要事需要郡丞大人帮忙,还望大人一定要帮我。”丁原笑着又说。 ●“丁刺史请说。”诸葛珪拱手。 ●“这天色已晚,我们人疲马乏,本想找个酒家休息,可这十里左右都没有酒家。郡丞大人你看,我这些人是否可以借宿一晚。”丁原说出自己的正事。 ●“好,好,望丁刺史不嫌弃!”诸葛珪领着丁原往自家走。 ●待丁原在诸葛珪家安顿好后,丁原招呼自家下人到自己房间里。 ●“老爷,你找我有何事?” 最后一名下人进来问。 ●“我让你们来,是要敲打敲打你们,跟你们说,这里是诸葛珪的地盘,此人表面和和气气,可一旦惹怒,后果难以想象。我知道你们想干什么,可你们要想好,惹事之后我可保不住你们。”丁原教训下人道。 ●“诺。”下人们说。 ●“还有,今日那对小夫妻找到了吗?真是太邪门了,一个能单挑那么多土匪,一个又能未占先机。这样的人才,一定要为我所用。”丁原想起自已今天的经历。 ●“这,老爷我们真没查出来那对小夫妻的身份。”为首的下人说。 ●“我不管,我要你们三天之内给我找出他们的下落。要不然,以后你们犯事可别在要我求请。”丁原大手一挥。 ●砰砰! ●“谁?” 丁原刚说完话,便听见敲门声,靠近门的下人问道。 ●“是我,诸葛珪,我家夫人听闻丁刺史和其下人路途劳苦,又正是晚上,特意熬了八珍汤请各位品鉴。”诸葛珪在门外说。 ●“那有劳夫人了。”丁原起身推开门说。 ●“没什么,快,丁刺史趁热喝。”诸葛珪让自家下人将汤碗勺子搬了过来。 ●“那我先回去了,丁刺史请慢慢饮用,待歇息时,我再让下人前来收拾汤碗。”诸葛珪起身告别。 ●“那有劳郡丞大人了。”丁原抱拳。 ●“咱们刚才说到那里了。”丁原说完关门,看这自家一帮土匪下人在争抢八珍汤,无奈地说。 ●“老爷,这汤真不错,您尝尝。”一位下人拿给丁原一碗后,又加入了抢汤队伍。 ●丁原在感叹自家下人无用之时,也品了一口,发现这汤还真不错。于是,大喊:“都住手,你们还有没有规矩,起码等我先喝完你们在抢。” —— (本回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