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坚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这些天看着这些老一辈的革命艺术家们用自己一生的执著与追求,一方面传承着中华的优秀记忆,另一方面也诠释着自己岁月如歌的人生。 在《绽放》这个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书法大师王伯雄的传奇一生。“以前的我对于学习谈不上优秀,但是对于父亲书法学问的学习却是如三餐之食不可缺少,每次到过年看隔壁邻居都买着红纸过来要父亲写对联时,我想这就是我对父亲书法入木三分的理解,与对书法日夜坚持的理由吧”。正是这样的追求与执着,让他在钻研楷,篆,行、草、隶的同时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梅月字。这梅月字体的作品在中南海、中华艺术博物、牛津大学博物馆等许多地方广为收藏,而他为了能继续让世人学习这种书法技艺,开设了“梅月堂”供全国书法爱好者学习与交流。时间一点点流逝,而90年代的中国书法艺术,王伯雄、齐白石等艺术家也渐渐被大家所知晓,这也让全国人民来共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并加以自己的革故鼎新。 出名后的王伯雄并没有受名利的影响,反倒是闭门不出更深层次的去研究书法的奥义。“以前会为了写好一幅作品而浪费很多张宣纸,不过到后来我才领悟到书法是否能行云流水的通透,其关键还是在于在于抒写者意境的深度”,再后来远赴RB的书画展览。在会展上,王伯雄对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而对RB民众产生怨恨,相反他希望能通过这次会展,能融冰于中日两国的隔阂,并带来中国人热爱和平,尊重传统的美德的愿望。在现场,一位年过七旬的RB老人更是泪含满面带着孙女磕头<磕头是RB人的一种日常的礼仪方式>向王伯雄高尚胸襟表示赞美。 书法不仅仅是字,它更像是一个人的灵魂,强健刚正。王伯雄用几十年的时间与书法作伴,途中经历了传承书法,教义书法,感悟书法的三大境界,正是体现伟大艺术家海纳百川气概下所固有的“中华脊梁”。人名艺术家如此,世界伟人也亦然如此。 前些日子正是国家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而在这当中“长征精神”相继被世界各国所赞扬与学习。我想说我们虽然平凡,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着自己那一份炙热的追求,而我们却因为各种因素不得不停下不前。到今天,我希望我和你们都能像王伯雄,像长征战士们,一起克服困难,走出险境。去迎接那属于自己的美丽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