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天之内
重新问一个被提了八百年的老问题: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想,任何一个稍有经验的将领都会回答四个字:军心、士气,因为这句话,我自己也常常说。 为什么现在我要提这个理论? 因为我需要一场胜仗,一场足以压倒其他蠢蠢欲动的野心分子让其不敢随意****、重新树立孙家在江东的威信与统治力、让他们明白今日的状况虽然看上去与孙坚去世的九年前相似但实际上根本不一样的,绝对完胜。 简单说,就是这场攻打皖县的仗,不但要赢,还必须赢得快、赢得狠、赢得……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包括敌人,包括群臣,包括……孙家治下的百姓。 是的,包括东吴的百姓。 闭上眼,我不由自主回想起还在从城内出征时,我带兵走过吴县街头的画面。 那条长长的街上很冷清,只有几个人失魂落魄似的稀稀落落站着,他们抬起头呆滞着看着我们,完全忘记了要回避我们。 在那条空荡荡的街道上不断回响的,只有我们踏着怒火的脚步声。 当然我没有见过孙策出征时吴县的样子,我没有办法断言吴县是不是真的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送,但从那天孙策破皖凯旋、我跟着他回到吴县亲眼见证的盛况推断,那个样子,绝对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孙策对于江东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管那些所谓的“世家子弟”如何谣言诋毁,孙策就是整个江东的支柱,他的倒下,不仅会让整个江东的将兵群龙无首,如果没有人能够代替他,这天,就塌了。 没错,现在这个世道,信奉的是绝对的暴力,谁兵越多、将越广,就越有话语权。若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手无寸铁的百姓看起来似乎根本说不上话,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然而说到底,战争终究只是纯粹的破坏,是蝗虫,我们需要看似并不起眼的所谓百姓,来替我们做那些我们无暇顾及的生产——生产粮食、生产军饷、生产……源源不断的,下一代士兵。虽然这些拿刀枪去逼迫他们也会去做,但唯有心甘情愿他们才能做得最好。 所以孟子才会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江东军民需要下一个孙策,然而唯有孙翊——虽然他总是被叫做‘下一个孙策’,但偏偏唯独他当不了,因为他已是孙家最后的火苗。”贾诩微微摇着扇子看着我,他的嘴角终于挂上了那副久违了的阴险诡笑。“如果连孙翊也出了意外,即便再有江东,孙家也会真正不复存在,连同她的夫君和长子多年创下的基业也随之毁于一旦——这便是吴夫人走出后宫干政的原因,她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 也就是,我,最好的机会。 “放屁。”鲁肃斜着眼睛看我,嘴角牵着不屑。“你才没有那么伟大。”随后眼光飘回眼前的幕布继续看。 幕布上勾勒出的线条构筑出吴县至皖县的地形图,目的是为了查探我军的行军路线上是否存在可以给敌军埋伏偷袭的空隙。我曾在皖县待了有半年之久,周边地形也已摸得熟透,按道理说并需要如此小心翼翼,但把多余的骄傲摒弃在 我笑笑,并没有回话。鲁肃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我当然没有这么伟大,但我也真心需要一个安稳的江东。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一个稳定后勤输出的根据地,任何想要制霸天下的妄图都是个屁。 鲁肃在这里公开的职位,是主管后勤的主簿,除了要跟后勤部队对接粮草军械、统筹军姿以外,还兼着谋士一职,也是唯一的谋士。 没办法,江东本就没有几个智计百出的智中强者,而且大部分还是世家子弟,眼高于顶,连孙翊也看不太上,更何况是我。虽然是暗中收揽了几个人才,并不再像以前一样形单影只,但暂时都见不得光——呃,就算见得了光,也依然是势单力薄,翻不起浪。 而其中,有谋士的才能能够为我出谋划策、又能见得了光的,也就只有鲁肃一个。 “将军。” 一个浑身甲胄的人走进帅帐单膝跪下,我悄悄握紧手机的布片,然后抬起头看了一眼,是太史慈。 “站起来回话吧,子义兄。”我伸出没有秘密的右手将太史慈虚扶而起。“怎么样?” “李术手里的兵将,都曾是将军的部下,那几个哨骑是什么德行,将军也知道,”太史慈咧嘴,自豪笑笑。“就那几块废料,哪里是‘飞将骑’的对手。” “谦虚一点,”我失笑,若无其事将手中布片收了起来。并非我不相信太史慈,只是既然是秘密,当然就是越少人知道越好。“‘飞将骑’我只带了八十人过来,根本干不了什么大事,还是别太嚣张为好。” 我曾经说这次战役我并不打算出动手中的王牌“飞将骑”,这并非是欺人的假话,这次出征的重点是攻城战,全轻骑兵的“飞将骑”能起到的作用比一般步兵都多不到哪里去——倒是在攻城战以外的战场上妙用无穷,所以我还是带了一百骑随军出征。 至于剩下的三百二十骑,也分成了四支骑队,随前期分别出兵平叛的“江东四铁柱”随同作战,算是我送给四位老将军的礼物,也是我丢给麾下的四个百骑长的历练。 “皖县方面有什么情报传来吗?”我看着鲁肃。 “很抱歉,暂时没有。”鲁肃摇了摇头,说。“因为没有料到李术会反叛,孙策主公一心只想着抢皇帝,因此贾先生的重点也只放在了许昌,放在了北方,我们布在江东境内的眼线……实在是少的可怜啊。” 军心士气确实是影响战果的最重要因素没错,但最重要并不意味着其它的就完全不重要。出征前经过吴夫人那番乱有新意一把的誓师演讲,这支部队士气饱满、斗志高昂,战力不会成问题。吴县里有吴夫人和张昭把关,还有贾诩暗中监控,军械粮草上出不了意外,我没有后顾之忧。 但距离必胜,还缺一步。 情报。 贾先生,指的就是贾诩,他在孙家名义上担当的职位,是负责细作的布置与情报收集,在我看来有点大材小用。不过说起来就很好笑,那个家伙总是斜着嘴,然后在脸上挂起一副根本看不起任何人的表情,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中似的。他cao纵了伯符的死局。但这次他却跟伯符一样,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北方,完全忘记计算孙策的死给江东带来的影响,没有料到江东境内会出现反叛,这对他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意料之外,现在他在吴县里面想必也窝火得很吧。 唉,如果是其它地方也就算了,皖县我熟人多,即便贾诩没有在里面布置细作,我也多的是内线。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术反叛后第一步做的事,就是监禁乔家和刘烨,还有倒霉刚好途径皖县的步家,只走脱了一个先一步离开的吕玲绮。 还真是被这个家伙摆了一道呢。 “将军,接下来怎么办?”太史慈看着我。 “还能怎么办?”我冷冷哼了一声。“兵贵神速,李术也不是傻瓜,即使他的哨骑被我们剪掉了,他摸不清我们的行程,但我们出征的声势那么大,他不可能不知道我们要来踹他屁股,想必早就严阵以待了。”我的拳头轻轻按在桌子上。“趁他们瞎的时候,要他们命!” 拿起安静躺在兵器架上的,那柄师父留下的方天画戟,我走出帅帐。强烈的阳光洒在我披坚执锐的身上,晒得我根本睁不开眼睛,但我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热意。 “传令。”我看着眼前一顶覆盖一顶的军帐。 “请大帅吩咐。”传令兵恭敬来到我面前跪下。 “谕令全军,”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避免语气因为太激动而出现颤抖。“一刻钟内,务必要在校场中集结完毕。违者,军法从事!” “诺!”传令兵赶集退下,传令去了。 我高高举起手中的方天画戟,这柄通体最乌黑的绝世兵器像是绝对分离的切割线,将在半空中猛烈燃烧的太阳分割成了两半。 没错,这不是我第一次领兵出征。 却是头一次,我手握两万重兵,而且头上没人指指点点,全军必须根据我的命令行止。 是的,驱策两万人的感觉很爽,但同时,我也担着两万个生命的分量。 败了,没有人可以替我背黑锅,不但是我自己的宏图大志泡汤,江东也会重新陷入水深火热的群雄割据里。 胜了,就算功劳得分孙家一半,但另一半,却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再去抢下一次的一半。 是荣是辱?是成王?或是败寇? “全都……”我双手紧紧抓着方天画戟,在两万人面前狠狠插进地上。“在此一战!” 方天画戟笔直坚挺地矗立在坚硬的土壤里,乌黑的戟刃发射着锐利的光,像是盘根错节了千年的铁树。 “我想大概很多人,现在心里都觉得怪怪的吧?”微微喘着气,我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映入眼睛里面的当然没有两万人,甚至连二十人都没有,但随军的中军官自会帮我把话传遍全军。“这很正常,因为我也是。上一次你们造访皖县的时候,我是敌方的守城大将,现在我却要带领你们攻打我曾经驻守过的城池,这就好像要我带着别的男人去上自己夫人一样,你们以为,我会觉得很理所应当吗?” 在出征之前,吴夫人其实已经把这支部队的军心士气完全调动了起来,我似乎并不需要多此一举。不过军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那场由那个女人主导的誓师大会已经过去差不多有半个月了,长时间行军难免会导致士气有所回落,我有必要把它重新调整回最高峰。 再者,虽然我是掌握着这两万大军,但这支军队之所以肯听我调遣的唯一原因,是我还站在孙家这面大旗下。虽然没办法一蹴而就,但我必须尽快树立起我自己的威信,这样到了时机成熟时,我才能把这两万人真正夺过来。 如同跗骨之蛆,靠吸食附着之物而茁壮成长。 “我知道,在这只军队里,很多人其实对我颇有微词,但身为曾经的敌军大将,寸功未立,却官拜中郎将,连我自己也想问,凭什么?”我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 人群里微微有些sao动,虽然他们以为自己是低声讨论,但若是这低声议论叠加成两万份,跟蝗虫席卷也没有什么差别。 只有眼前的列阵完全不为所动。 他们并非第一次跟随我征战,他们知道我的本事。 衔头上还是别部司马,但实际上拥有的兵力却翻了三倍,已是能掌控三千兵卒的吕蒙、周泰、蒋钦;原本属意魏延接管的原隶属于凌cao的三千兵马,现在暂由太史慈带领;为了能够随时投入战局,能跟孙策战得不分上下的我,亲自统领的亲兵铁卫,也扩军成了两千,以及—— “因为,我会赢。” 我看着站在队伍的最前端,在灿烂阳光下昂然站立的山越宗帅祖郎微笑。这一仗,他也率领了重新整合的六千精锐子弟兵助阵。 “方天画戟是战神吕布的象征,但即使我师从吕布,现在手中现在握着方天画戟,我也依然不是吕布,不是孙策主公,即便是英雄如他们,也并不是每战必克。但……我就是会赢。”我拔出插在地上的方天画戟,高高举起。“想要赢的家伙,就拼死地跟上来吧。我南宫亮在此对这柄方天画戟起誓,三天内,不落皖县,不留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