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犁庭扫xue
但正因为是员功勋卓著的战将,所以临阵畏敌的可能几乎为零,他如今掌握着四万大军,只要少死一个,那将来就多一个可以使唤的弟兄,这是明摆着的。而作为御史大夫,只要没啥过错熬个年头,早晚能补上丞相的缺儿——当然前提是比丞相要活得久坐得稳才行,三公级别的高官带兵,这是霍光最为忌惮的,他生前不可能允许这种权臣在朝廷撒野,更何况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说不定啥时候就去孝武皇帝的重要关头,更不可能允许了! 所以他故意让田广明带兵,还给了那么大的兵权。如果他跟赵充国一样,一门心思为了大汉杀敌立功,倒也没啥可猜忌的,可惜田广明这员武将根本不懂得政治核心圈子的这些猫腻,他实在是不适合如今所坐的位子了。当然,这是后话。 看张安世没有异议,霍光继续说道:“第二点,派个心腹连夜出奔,告诉常惠,我给他皇帝符节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给匈奴增加敌人,只要他坚定住这点,其他什么也不用顾!” 张安世一听就急了:“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交战媾和那是天子的事情,你这是不是有点……有点那个了。” 霍光道:“所以我让你阴着去告诉他,我没老糊涂到在朝廷上硬顶着皇帝陛下。” 张安世道:“这件事让皇帝知道也不好吧?” 霍光道:“我这一辈子干的悬事还少么?” 张安世合计着那倒也是,于是就没再多做劝谏。好在常惠和张安世的关系不错,估计这事儿漏不出去。当然,由于情报滞后的关系,霍光这话其实说晚了。不过没几天,常惠的战报马上又送了过来。大概是这么说的: 启禀皇帝陛下,臣常惠与翁归靡、解忧、冯嫽等乌孙大臣周密部署出兵方案;臣常惠料定汉朝大军出动之后,匈奴必然西逃远遁,避其锋芒,力主千里奔袭,直捣匈奴右谷蠡王廷巴里坤;有人“将信将疑”,有人担心腹背受敌,“七嘴八舌”,一时争执不下;解忧派冯嫽出访呼揭,联络合兵出击,呼揭王表示中立,绝不趁火打劫,为乌孙消除了后顾之忧,遂定出兵奔袭大计; 赤谷城阅兵暨誓师大会后,乌就屠为左路军兵出野果沟佯攻收复失地,牵制匈奴兵力;臣常惠、翁归靡亲率右路军五万精骑兵出独山野熊峡谷,大造收复乌苏声势;中途改道沿天山腹地大峡谷直达车师前国,绕道穿越七角井红山口,翻越天山大阪,直捣巴里坤匈奴右谷蠡王廷老巢。 匈奴日逐王部专门设立一官职叫僮仆都尉,就驻扎在焉耆、危须、尉犁之间的南疆心脏地区。负责处理匈奴在西域的日常事务---主要是从各国收“保护费“。 匈奴僮仆都尉所占领的这个地方,是西域南路的要害之地。从此地向北通过位于今吐鲁番盆地车师国可以直达匈奴右部,而扼守住此地,就等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于断绝了汉朝通过西域南路向西发展的通道。 郑吉率屯田部队按计划,悄然铲除天山后峡谷口僮仆都尉兵营,为乌孙大军奔袭扫除障碍; 翁归靡、常惠等人在车师精骑向导下诈降开路,连夜突袭,五万乌孙兵鼓足勇气杀进人群,立刻造成了恐慌和踩踏,这场战斗从头天上午一直打到第二天黄昏,一举攻战巴里坤王廷,大获全胜;夜幕下匈奴王廷一片“鬼哭狼嚎”;翁归靡因身负刀伤,率领主力将单于亲眷和三万多战俘,连同七十万头牲畜押往天山草原深处。 乌就屠和元贵靡东西两路大军会合,一路横扫残兵败将,收复乌孙失地车延、恶师;呼揭王下令堵截匈奴残兵,右谷蠡王都隆奇从乌苏战场败退后来到呼揭国境内,因不得过河,部属纷纷叛降乌孙,都隆奇孤家寡人狼狈逃窜,侥幸逃命。 此一战,匈奴受到严重打击。虽然单于王庭和民众并未受到汉军直接的袭击,然而长途迁徙途中伤亡的人口和牲畜也是数不胜数,因此国力衰耗极大。当然,匈奴人把这笔帐都记到了乌孙的头上。可是臣是跟着乌孙作战的,人家把羊留下了,臣合计着也抢不过啊,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现在请示下一步该咋办? 刘病已看完军报后,不禁“拍手称快”,和那五位带了十六万骑兵的将军相比,常惠一个人出使乌孙取得如此战果,可谓“盖世奇功”。 刘病已一听,这跟具体作战没关系,属于外交大事,那就召开中两千石官员会议研究决定吧。结果会一开,自然又是一通掐架,武官们一致表示,只要能赢匈奴,杀个人放个火逮着匈奴牛羊的都不算事儿,那点牛羊算什么?给了!下次还有这事儿还这么办,只要能灭匈奴咋地都行。同意常惠的意见! 可文官们认为,常惠这事儿办得太糊涂了,应该治罪。七十万牛羊啊,这不等于把乌孙喂肥了么,就算灭了匈奴,人家乌孙早晚也得跟大汉叫板。 两边人马拉开架势开始争论。霍光请了病假回家休息,其实他心里早就有数了,跟那帮子不会打仗却整天叨叨着天下苍生的书生根本就没有谈的必要。不过刘病已可不这么想,当然他资历浅威望不足,这种事儿也只能各打五十大板,于是乎下了一道诏书: 皇帝陛下的旨意很快就下达,总体说来就两点:一、以舅舅的身份表彰乌孙这个有功的外甥,并正式宣布掠夺的喜羊羊都归他们了。这一条基本上是废话,如今人家羊毛也薅了羊rou也吃了,你再去要回?估计连羊屎都没剩下,还得翻脸; 第二点是,别惹事了,赶紧回来领赏。 诏书就这么发出去了,而且用最快速度送到了常惠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