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寻风0016
某日,德山听说某大户人家欲到历城办事,便前去打听人家如何前往。到了那里,方知人家是为了给家中的小孩治病去到历城买几样中药,怕路上有闪失,人家是想赶着驴车去,能速去速回。 那大户人家本是心善之人,一听鲍德山打听去历城的事,知道有人要顺路捎脚,便临时决定改用马车去历城,并说顺便在回来时,拉点张店短缺的货,随即告诉鲍德山,这也是他借了岳父家的光,是看在岳父家的面子上才让他坐这个方便车的。 且说,这张店到历城不到200华里,今天交通工具甚是发达,汽车用不上2个小时就能到达,可在当时,交通工具实在是太落后了,拉重载的车,是那马拉的大车,这车的轱辘在那时是以红柚木为材料,用小块拼接在一起,直径是150厘米左右的圆,宽度大约10厘米左右,外面箍着两道铁箍,中间有一车毂连接着红柚木的轴承,在车毂上是一根根连接车毂与车轮最外面的圆圈排列均匀的木棍,人们称其为车辐条。最外面这一大轮用卯榫连接,但为了坚固,又在卯榫的连接处和两道铁箍之间均匀的钉上蘑菇状的铁钉,走起路来很慢很慢的,远远就能听到“吱嘎”、“吱嘎”的声音,车的轴承就是木头辗着木头,走上几里,赶车的老板子就得下地用自制的简易的木杆的麻刷子往转动的车 这种马车,当时的人们管它叫铁花轱辘,简称为花轱辘车。这种车,走起来路来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一天也就能走上百八十里的路就不错了,还要弄得人困马乏的,但毕竟人不受累呀。 某一天,二遍鸡叫刚过,德山按着事先约定的时间去了历城。 一切就绪后,为了能不耽误车主回家的时间,不让车主办完事后等自己,德山早早的就入睡了。可能也是因这两天坐车太乏的缘故吧,躺下不久的他就睡着了。 人心中有事,觉睡的自然不会踏实,天刚蒙蒙亮,鲍德山就爬了起来,洗漱完毕后,又匆忙的吃了点早餐,便离开了货栈,一路打听着来到了鲍山。 鲍山,位于历城的东北大约15公里处。 远望鲍山,这山并不算高,今人测得仅118米,但树木苍翠,云遮雾绕,颇有一番气势。到了近前,仔细观瞧,却是万木参天,浮岚滴翠,山花烂漫,果树满坡。山南,为莲花峪,石岩苔碧,涧幽水清,日夜潺流不息。 德山沿着山坡往东北走去。转了挺长的一段时间,鲍德山觉得位置大体差不多了,便仔细的查看着进出山里的小路,找了一小会儿,才看到不远处有一条仅能通过两人并排行走的小路,德山很自然地沿着这条小路走了过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看到在前面一处相对低平的山谷里,有一户人家居住,院门开着,德山犹豫着往那户人家的院子里走去 刚近大门,就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德山停下了脚。听到狗叫,身穿长衫的主人从屋里走了出来,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德山急忙主动地打着招呼,客气地说:“先生您好,劳您大驾,听说这就是鲍山,对吗?”。主人一看德山手里拿着一包香,身上背着一捆黄烧纸,立刻就明白了,顺便答了一声:“对,是来祭拜祖先的?”,德山应了声“是”,房东又问道:“贵姓?”,“免贵,姓鲍。”,德山答道。 那人“嗯”了一声,接着说:“猜不错的话,那一定是来祭拜鲍叔牙的了!”,德山说:“多谢了,您说的对。”。 房东听后说:“屋里坐吧”,德山说:“不了,赶紧祭完祖,好回去,不能让东家等我啊!”,接着又问了一句:“先生,你贵姓?听口气,知道那鲍叔牙的墓在哪的。”。 房东对德山笑了笑,客气地说:“免贵,本人姓王,你问我鲍叔牙的墓在哪,算问对人了,一点事不用费了。你是叔牙公的后代,就冲这,你不用着急,一会我忙完活,陪你去叔牙公的墓地。”。 德山被让进了屋里,主人说:“坐吧!走这么远的路了,歇息一会儿,先缓缓乏,一会就去。”。德山坐定后,房东一边和德山聊天,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德山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房东。 房东告诉德山,这几年上这来祭拜的人很多,但多数是做生意的,要到外地去,走前,特意到这里来,都说是新到一个地方,怕人生地不熟的生意不好做,人在外地,又没亲人,为了给自己鼓劲,才来这祭拜鲍叔牙的,主要是想学鲍叔牙做人的人品,说如果能像鲍叔牙那样,生意一定能红红火火的。 鲍德山听房东这么一说,心中暗道:看来,是来对了,这叔牙公的声望这么大呢!不来的话,真的愧对自己的祖先了。 想到这里,德山问了一句:“先生,这几年,可有鲍家的人来这里祭拜的吗?”,房东回道:“有,但是不多,听我的祖上口传,说鲍家的人,只是在从前有过几次大的迁徙,是当时的朝延下诏书,让各个大的家族,都要迁徙部分支系到地广人稀的省份,只有那时,鲍家的各支系的家族长,才来到这里祭拜的。鲍家的人,从祖上到现在,纯以种地为生的人不太多,多数人以经商和当工匠为主,还是相当一部分,书读的不错,有的人考取了功名,虽说这经商和当工匠地位比种地的农民差些,但家中的生活条件要比很多种地的人家要好,所以从我记事起,到这来祭拜叔牙公的鲍姓的人很少,可能是这里鲍姓的人家生活的还可以吧,所以到外地逃荒的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