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明军的立体作战
大明与瑞典争夺芬兰的战争是一场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大明经过近十五的嘉靖皇帝统治,轻重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也是世界最强。 与大明相比,瑞典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不过三百余万,常备陆军不超过十万。 面对这样一个小国,大明曾以为,通过谈判施压或军事威胁就能迫使瑞典妥协,实现自己对瑞典的领土要求。没想到,瑞典居然先行进攻自己的北罗斯省。但是,当大明靠着自己的实力打败瑞典人的进攻之后。大家都认为瑞典人会变的变得聪明一点。 对于大明将领们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柳亦菲做过如下描述,她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瑞典人就会服软。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几炮,瑞典人就会举手投降。“没想到,瑞典人居然不肯服软,非要和大明军队再打一仗。对瑞典的作战方案,是由柳亦菲军亲自拟定的。她客观地考虑了瑞典军队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集中十五万到二十万的强大兵力,在其他部队的支援的情况下在数周内粉碎瑞典军队主力,突破古斯塔夫防线,迫使瑞典签订和约,结束战争。计划被嘉靖皇帝批准。 根据计划,北罗斯省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调整了军队部署,构筑了急造军路、贮备了作战物资,进行了战前训练。到战争打响前,大明军队在边界附近共集中了约七万人的兵力,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团,近五百门大炮约九百架榴弹发射器。 为了战争的胜利,柳亦菲亲自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发出圣战的口号,他希望吸引大量的支援者与大明交战。古斯塔夫的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瑞典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明的战争,瑞典可以指望从西欧以及大明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计划,依靠古斯塔夫防线牵制并消耗大明的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大明议和。 根据计划,瑞典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在卡累利阿地峡疏散居民,坚壁清野。到战争开始时,瑞典陆军扩充到十五万人,编六个军,九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和一些独立的边防部队。另有预备役人员二十万,以及妇女服务队二十万。但瑞典军队十分缺少火炮,全军只有火炮三百余门,枪弹仅够三个月、炮弹仅够两个星期作战之用。 在战争期间,瑞典虽指望能得到西欧大国的援助,但当时各个西欧都不愿意激化与大明的矛盾,他们对大明和瑞典的冲突采取观望态度。 西班牙和土耳其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瑞典,但波兰和丹麦因害怕大明把战火扩及整个东欧,而拒绝它们的军队过境。结果,直到瑞典已经陷入兵员枯竭、弹尽粮绝的地步,瑞典才陆续得到两国援助的一百余门火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但这时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瑞典只得忍辱求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