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试
第三百二十四章吏试 很多时候,解决事情的速度,赶不上事态的变化。 朱厚煌拼命的向前赶,想让东雍尽快强大起来,但是情况不是。但是他越是拼命向前奔跑,无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好像是绳索一样,从四面八方缠绕过来,将朱厚煌死死的缠着。 任何问题都不是单一的问题。都是一个系统问题。 在陆完强力推行之下,东雍分为以北港为中心的,雍北府,以大员为中心的雍南府,两府加下起来,有十几县,每一个县不多说,配齐县令,县丞,县尉,还有各级小吏,一百人都不显多,但是从现在开始,东雍那一个县书吏都没有满编过,只有大员,澎湖,北港,三个县的人员满编,他们的满编,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大员与北港的满编是府县一体的结果,本来他还想设立府一级的衙门,但是现实逼得陆完,不得不采取一个衙门两套牌子的方式。也就是说,雍南府衙,就是大员县衙。雍北府衙就是北港县衙。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并不满编。 而澎湖与其他地方都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新开辟的生地,产出还很少,但是澎湖做为雍国的贸易中心,南洋与东海贸易的枢纽。也是雍王封到东雍,对东雍各地的影响力,还需要时间去发酿。但是对澎湖的影响,此时早已体现出来。 澎湖县已经能为朱厚煌提供赋税支持了。所以澎湖县的特殊地位,所以书吏才能满编。 光基层的十几县的文吏,就有小一千人。更不要说,朱厚煌除却地方体系,还有一个并不比地方体系小的中枢体系,以及少府体系。 陆完主持整个东雍的水利工程,更是需要大量的书吏。还有吴行之主持的财政体系,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当初跟着朱厚煌来到东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除却朱裕等少数几个人,全部在吴行之手下。还有其他部门的人员,少数有数百人。 少府体系之中,商队,工坊,矿山,乃至于雍王府,等等地方,所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具体数目朱厚煌不大清楚,但绝对不比地方体系,中枢体系,人少多少。 更不要除却这之外,还有军队。 军队还算好一点。在朱厚煌的主持之下,一力要求所有人哪怕是士卒,都要学习军令,并且要求识字。经过朱厚煌调教的原亲军士卒,可以担任一些底层军官,或者说低层书吏。由于这些朱厚煌培养的骨干存在,所以雍王亲军即便扩军,战斗力并不会减少多少,但是水师却不一样了。 如果不是水师实在缺人缺的厉害,朱厚煌怎么会想起另立水师学院。 朱厚煌在心中默默一算,心中暗道:“整个东雍至少需要三五千文吏,如果将这几十万人全部安排下来,所需要的人更多了。” 他此刻才知道,所谓底蕴是什么,在后世从不在意的识字率就是底蕴之一。 三五千识字的人,看起来不多,但是真正有能力读书识字的人,在家乡都可以混的很好,怎么会远赴重洋,来到东雍讨生活啊。 朱厚煌一想到,他想要在南洋建立统治,需要最少数万官吏,就有些脑门疼。暗道:“人才,与钱粮,还有战事,是未来要面对的三座大山。” 朱厚煌抬起头来,看向王阳明说道:“吏试之事,就教给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