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
高耸的太华山脉将南美洲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太华山脉东部,海拔550米的长安新城,从太华山一侧吹来的凉爽季风,给正处于盛夏的市民们,带来了舒适的凉意。 1889年1月初,从帝国最北端的振州、林州,到中部的京畿道、长安,以及最南端的安州,无论当地的气候环境是炎热酷暑还是积严寒,一年一度传统新年的日益临近,都让本土各地的百姓们真切的体味到喜悦、幸福的气氛。 春联、桃符换了一年又一年,在漫长而又不经意间,许多华人移民们已经在南美本土生活了十余年时间,他们的配偶、孩子还有相熟的邻居百姓,都是在这里出生、相识。 天南海北的百姓汇聚到一处,每逢汉历新年,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盘算着即将过去一年的收益,在妻子精打细算的叮咛和孩子天真、无忧的笑语中,男人们或许会从妻子带着地方口音的金陵话中,咀嚼出一丝乡愁的味道。 本土的百姓们,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南方地区,*语、*南话、带着南方口音的金陵话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三种地方语言, *语、*南话语义、发音与北方话异较大,其他地区的百姓们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高,而金陵话发音接近北方话,其传播范围也涵盖江淮、两江地区,曾经在明朝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因此,从语言受众和推广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中央政府将金陵官话确定为通行语言。 本土官方语言的确定,预示着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881年2月,根据李明远和中央朝廷的指示,教育部召集近千名学者,开始对文字领域进行专门研究与攻坚。 1887年3月下旬,历时六年时间,经历四次大规模删改、校正后,汉国标准字正式发布,由此金陵话成为朝廷官员、教师、学生、军队等职能群体的通用语言,于此同时,*语、闽南话、江浙等各地方方言,也作为大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 长安新城北侧太华门,与中原地区迥异的自然气候,抵消不了百姓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期望。 高大宽广的城门内外,穿着各式衣服、年龄各异的百姓们,脸上带着喜庆的笑意,簇拥着往返于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城。 雄伟、壮丽的城墙、宽广、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华、热闹的街市,长安城任意一角显露的景象,无不向外传递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生机和希望。 长安皇宫、新城的建设工程于1888年前后陆续完工,1888年6月21日,京城一期建设任务完成后,长安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次月中旬,考虑到建成区面积相比之前扩大两倍有余,长安政府宣布放松限制法令,将城内常住居民的数量上限提高至60万人。 法令一经宣布,便在本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最早做出行动的是京畿道范围内的商人和百姓,他们依靠距离长安新城路途近的优势,最先下手,或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多年急需,或是临时向亲朋好友借款,但凡是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去尝试,而这样做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在帝都买下一座房子,进而成为本土其他地区百姓眼里的帝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