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解决难题
其实晁訾挺反对选秀这种事的,一个男人精力再旺盛,也忙活不了那么多女人,伤身不说,而有些女孩一旦进了宫,若不能被皇帝宠幸,这辈子基本也就毁了。 缨络不是第一个提这件事的人,不过别人可以不搭理,大老婆发话了,晁訾却不能再装做听不懂了。 得说西夏这个使者来的太是时候了,不但堵住了众人的嘴,同时这些女孩都来自异域,一点身份背景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 遂把这个想法跟缨络说了一遍,缨络被晁訾天马行空的想法弄呆了,番邦来敬献美女的事再正常不过,可这跟选秀有什么关系?嘴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见晁訾已经摆手站了起来。 “这事就这么定了,选秀就不必了,劳民伤财,回头把西夏送来的那些女孩安排一下,离家这么远,以后怕也没什么机会回去,别让她们太难过了” 吩咐完缨落,晁訾返回御书房,对西夏的事是早计划好的,就是小梁太后自己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不过目前还不能撕破脸皮,既然是小梁太后派来的,就当是给她个面子,遂命人把小梁太后派来的这个人带进来。 时间不大,一个身着西夏官服的中年人被带了上来。 “外臣李景栋参见大梁皇帝陛下” 晁訾知道西夏皇帝就姓李,但不是说他就是汉人了,而是皇族人因仰慕中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习俗,吐蕃的很多部落酋长也都姓李。 “平身吧!” “谢陛下!” 这人的态度不错,晁訾命人给他拿来一个座位,算是给足他面子了。 “贵国太皇太后也太客气了,之前朕登基的时候,就曾派人送过礼物,怎么又送了?回头朕也备份礼物给你们太皇太后,有来有往方是正道嘛!” 李景栋确实是皇族,对小梁太后和晁訾的关系也有耳闻,不过他更知道小梁太后对梁山军队的忌惮。 坐在锦墩上,躬身道:“是这样的,之前兴庆府的府兵曾抓到一个jian细,jian细供称是受了陛下指派,去我西夏搞阴谋破坏的,所以” “啪!” 李景栋的话音未落,就被晁訾怒而拍桌子的声音打断了。 “贵使可是来向朕兴师问罪的?” 李景栋吓了一跳,他本想说他们根本不信jian细的话,不过希望两国能和平共处等等的,却不想晁訾根本不给他说这些的机会。 忙站起身,施礼道:“陛下误会了,那个jian细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挑拨大梁和我西夏的关系,所以此人已经被太皇太后下旨斩杀,太皇太后就是担心有人用此事做文章,才特命外臣来求见陛下的” 听李景栋这么说,晁訾的脸上缓和下来,点头道:“太皇太后的做法让朕很是欣慰,回去之后替朕转告太皇太后,朕在这边也一定会严厉打击那些意图挑拨两国关系的阴谋分子” “对了,听说嵬名家阴谋叛乱,不知现在如何了?” 李景栋心中暗骂,要不是你暗中挑拨,兴庆府至于死那么多人吗? 嘴里却仍是谦恭地道:“有劳陛下费心了,些许小丑,太皇太后举手投足间,就已经将其覆灭了” 晁訾点点头,道:“那就好,不过还有件事,本来呢,贵国的内部事物,朕是没兴趣知道的,但我西北有很多边民的亲眷都在西夏,希望贵国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不然他们来朕这闹,朕也很难做啊!” 听了晁訾的话,李景栋气得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西夏的汉人多了,难道都是你中原人的亲眷?你这是在为你出兵西夏找借口吧! 嘴里却道:“陛下放心,回去外臣就禀报太皇太后,一定保证在西夏所有汉人的安全” “如此朕就放心了,一路旅途劳累,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谢陛下,外臣告退” 李景栋说完,从怀中掏出小梁太后的亲笔信,交给晁訾的近侍,施礼后,转身走了出去。 看着李景栋的背影,晁訾嘴角动了动,却没有接过近侍递过来的书信,而是直接命近侍将信烧掉。 不是说晁訾有多绝情,从小梁太后将肚里的孩子打掉那一刻,他们之间已经再无一点关系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你情我愿的事,晁訾也没逼迫小梁太后,如果小梁太后非要说晁訾无情,那晁訾也只能是呵呵了。 就在洛阳的大考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时,西夏的内斗也全面打响。 党项八部中,拓跋一族仗着实力雄厚,对其他七部一直都处于种剥削和压迫的状态。 有压迫就有反抗,从前是不敢和实力不够,现在终于有人挑头了,七部纷纷加入嵬名家阵营。 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七部因为长期遭受压迫,军备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时候就看出盟友的重要性了,白胜本着锄强扶弱和梁山人民一向急公好义的习惯,对嵬名家进行了大批的无偿援助。 对梁山这种两肋拔刀的义举,嵬名多才当然是感动莫名,同时在战场上也没有让白胜失望,不但打退了仁多家和梁家的联军,更将战线向兴庆府推进了二百余里。 小梁太后这下不干了,你晁訾即便是提了裤子不认账,却也不能把事做这么绝吧? 于是刚返回兴庆府、屁股还没坐热乎的李景栋再次被派到了洛阳。 日理万机的大梁皇帝陛下,那有时间再次接见李景栋,不过还是表达了大梁的态度,就是对此事并不知情,而且怀疑西夏是污蔑梁山,因为梁山人民一向是主持正义地,是不会参合别人家事物地。 扯蛋归扯蛋,对嵬名家的援助却一直不曾停下,而嵬名多才不知道的是,不论是兰州方向还是大同方向,都有梁山军队秘密进驻。 晁訾确实很忙,今年他打算录取一千人,不过录取不等于就直接当官,同前朝不同的是,这些被录取的人也不会进什么翰林院进修,而是将会按成绩好坏,被派到梁山政权比较稳固的北方各地官府进行实习,一年的实习期满后,再进行一次考试,然后再派他们去南方接替南方的官员。 这样几年下来,南方也将逐步跟上北方的步伐,真正成为大梁国的粮赋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