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阴谋
第二场考试考诗赋,试卷不大,比第一场小了一半,试题数量也少了大半,仅有八道。
前五道考默诗释义,即默下诗文并释原意,同时,考生还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借古析今,算是一种半开放的题型。
例:
……
汉元鼎四年,武帝于河东汾阴作《秋风辞》,请默其文并解其意。
……
后三题分立三个主题,考生以此为题作诗,考察考生作诗的能力。
例:
……
黄兴二年,英宗封禅泰岳,请以泰岳为主题作一五言诗。
……
边塞疾苦,兵士辛劳,请以此为主题作一七言诗。
……
古今常言,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试以酒为主题作一诗,题材不限。
……
萧瑾瑜提笔一挥,奋笔疾书,一首诗片刻间便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提起泰山,杜甫那首《望岳》当属经典之作,其意高远,富有正能量,的确符合第一题之要求。
……
再看第二题,以边塞生活为题作诗。萧瑾瑜眉头一挑,就写边塞诗而言,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出塞》跃然纸上。
……
第三题,以酒为主题作诗。
萧瑾瑜放下笔,一手扶着下巴,一手抱着胸,大脑飞速运转。古之数千年,写酒之人、写酒之诗数不胜数,且高下难较,选哪一位名家的诗倒真是让他犯了难。
李白虽有“酒仙”“诗仙”之名,但其诗大多抒悲愤之情、尽狂放之意,实在不适合乡试作答。
思来想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他最终的选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然叫词,但却是诗的别体,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其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发展至鼎盛时期。)
做完试卷,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萧瑾瑜看着自己的答题与诗歌,拭了拭手心的汗珠,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喊道:“监考官,我要交卷。”
那名时常关注萧瑾瑜的监考官先是一惊,但见是他欲提前交卷,眼中讶色霎时褪去。
其余的考生一听有人交卷,心中立时紧张不少,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所剩时间不多,书写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失误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监考官察觉到其余人的异样,猜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离考试结束还有四个时辰,莫要着急,耐心答题!”
此言一出,那些人立时冷静下来,急躁的心也稍稍立定。
监考官走至萧瑾瑜面前,温言提醒道:“还有四个时辰,这就准备交卷吗?”
萧瑾瑜点了点头,“时虽多,意已尽!”
闻此言,监考官笑而不语。
前五道考默诗释义,即默下诗文并释原意,同时,考生还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借古析今,算是一种半开放的题型。
例:
……
汉元鼎四年,武帝于河东汾阴作《秋风辞》,请默其文并解其意。
……
后三题分立三个主题,考生以此为题作诗,考察考生作诗的能力。
例:
……
黄兴二年,英宗封禅泰岳,请以泰岳为主题作一五言诗。
……
边塞疾苦,兵士辛劳,请以此为主题作一七言诗。
……
古今常言,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试以酒为主题作一诗,题材不限。
……
萧瑾瑜提笔一挥,奋笔疾书,一首诗片刻间便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提起泰山,杜甫那首《望岳》当属经典之作,其意高远,富有正能量,的确符合第一题之要求。
……
再看第二题,以边塞生活为题作诗。萧瑾瑜眉头一挑,就写边塞诗而言,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出塞》跃然纸上。
……
第三题,以酒为主题作诗。
萧瑾瑜放下笔,一手扶着下巴,一手抱着胸,大脑飞速运转。古之数千年,写酒之人、写酒之诗数不胜数,且高下难较,选哪一位名家的诗倒真是让他犯了难。
李白虽有“酒仙”“诗仙”之名,但其诗大多抒悲愤之情、尽狂放之意,实在不适合乡试作答。
思来想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他最终的选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虽然叫词,但却是诗的别体,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其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发展至鼎盛时期。)
做完试卷,已是两个时辰之后。
萧瑾瑜看着自己的答题与诗歌,拭了拭手心的汗珠,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喊道:“监考官,我要交卷。”
那名时常关注萧瑾瑜的监考官先是一惊,但见是他欲提前交卷,眼中讶色霎时褪去。
其余的考生一听有人交卷,心中立时紧张不少,许多人甚至误以为所剩时间不多,书写的速度不自觉的加快,失误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监考官察觉到其余人的异样,猜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离考试结束还有四个时辰,莫要着急,耐心答题!”
此言一出,那些人立时冷静下来,急躁的心也稍稍立定。
监考官走至萧瑾瑜面前,温言提醒道:“还有四个时辰,这就准备交卷吗?”
萧瑾瑜点了点头,“时虽多,意已尽!”
闻此言,监考官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