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宅斗
不知道是不是武诚之送给白波义门武的五千亩学田起了作用,今年的河南府解试中,白波武家的秀才们表现很好。有一个诚字辈和两个好字辈的秀才顺利通过了发解试。 当然了,他们和武好文还是不能比的。武好文的成绩那是神童加超级努力加科举秘籍的结果。哦,他还是太学生呢!洛阳白波武家的子弟怎么能比?所以白波武家的三个过了发解试的举子在解试中的排名都不高,没有什么必中的把握。 不过这并不是武忠义把他们带去住“筒子楼”的原因,武忠义是想让三个涉世未深的武家才子避开武好古这个极其负面的榜样。 武好古很负面吗? 当然负面了!一个连发解试都没考过的书画商人,现在却富贵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怎么不负面? 按照富贵界的权威专家晏殊的说法,武好古的富早就过了“腰金重、枕玉凉”的层次,而是到了“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地步。如果让白波武家那些幻想着当年祖宗们阔的时候怎么穿金带银、怎么大鱼大rou的秀才,见到了武好古现在的生活,一定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而且,武好古不仅富而且还贵呢,他现在从七品的横行官啊!还有个肥得流油的勾当界河市舶司的缺儿,还恁般年轻,照他的官运,将来混到一个“贵官”那是毫无困难的。 到时候武好古家就变成富贵将门了! 这样一个富贵jian商,岂不是完全颠覆了“书中自有某某某”的大宋人生观、价值观了? 既然“不读书”的武好古可以发家致富到如此程度,那大家辛辛苦苦读书考科举还有什么意义?不如跟着武好古去学做生意吧。 所以武忠义干脆不让自家的三个举人住进武家大宅或梨花别院,而是搬去了简陋的“筒子楼”里用功。 顺便提一下,武好文并没有把从武好古那里得来的“科举秘籍”给武忠义观看——秘籍就是秘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除非得到蔡京的许可。而蔡京只是将“秘籍”赐给武好古,并没有交给武好文,武好文毕竟还不是蔡氏忠党的一员啊。 所以武好古根本不会承认将“秘籍”给武好文看过了,否则武好文和蔡京之间就有了那么一些恩义了……宋人可是非常尊师重道的! 在武好古回到开封府城西武家大宅的当晚,他的大弟子米友仁和三弟子张择端就赶来拜见了。 米友仁这些日子也在用功读书,还和纪忆一块儿考了国子监别头试——他现在也授了官,不能再享受国子监生的免解待遇,必须要考别头试了。 “可中举了?” 武好古一见到米友仁就问他有没有中举的事儿。 “中了。”米友仁摇摇头道,“别头试考了个第十二名。” 开封府的别头试比发解试当然要容易一些,不过和别的地方的别头试是不能比的。因为在开封府考别头试的人太多,因此竞争也蛮激烈的。米友仁能考个第十二名也不容易了,不过不一定稳中进士——在武好古的印象中,历史上的米友仁并不是进士出身。 不过话说回来,武好古现在并不希望米友仁高中。因为米友仁一旦高中,就不会为武好古所用了。 所以还不如落第,这样武好古就能把他拉去界河市舶司做官,有了这个好学生帮衬,界河市舶司的差遣就能做到最好了。 另外,武好古还打算在米友仁“落榜后”把自己的人体写生绝技也传授给他。然后再给他谋一个出使放洋的机会…… “纪忆之呢?”武好古又问,“他也考了别头试吧?” “考了,第一名。”米友仁说,“今科显然是必中了。” 纪忆的学问可比米友仁好多了,他虽然是商人出身,但却是个用功读书的“种子”,不像米友仁花了太多的精力在书法、绘画之上。 “元晖,你也得好好考,”武好古笑道,“若是中了进士,将来总有荐跻两府的日子。” 米友仁苦苦一笑:“老师,若是不中,你可得给我在界河市舶司谋个差遣。” “必中,必中!”武好古摇摇头,“还没考呢,不可说这样的话,更不可以存着这样的心思。” “老师教训的是。” 嘴里这么说,米友仁心里面知道武好古一定会在界河市舶司给自己留个职位的。 武好古点点头道:“元晖,时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家去用功吧。你不像那些寒门子弟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