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自宫
诸敖、正朝只是决断国策,各行各业仍然需要莠尹、工尹、集尹、器尹、蓝尹、司舟尹、粟客、司会、职岁、关市令这些技术官员管理。和以往一样,郢都不能深入县邑族闾料民,而是等待各县邑自己的上报。 这已类似三晋、秦国的上计制度,以至于很多县邑,尤其是越人极为不愿,但与料民不同,他们没有反对理由。这些数字都汇集到大司马府,大司马府如果不了解这些数字,根本没办法进行战役规划和参谋作业。 不过熊荆召石尪一人也没用,涉及到全国性的物资盘点不是一个司会能说的清楚的,必须大司马府军政、作战两部十三司一起协助才能准确统计出楚国的战争潜力。而以常识论,即便楚国不再依靠重车输运,而是以耗费更省、效率更高的舟楫输运,全国军队一起出击,也无法进行三年以上的战争,这是由当下粟麦产量决定的。 盐铁走私于秦魏韩三国,自然不会收取三国的钱币,而是收取三国庶民的布匹和粮秣,并且在粮食控制不那么严的魏韩,一船一船的粟米经大梁北城不断走私到楚国。然而就是这样,支撑三年以上的战争仍然困难,真正能增加战争潜力的是于东洲三谷 与红薯、土豆、玉米产量高不高、品种改良不改良关系不大。三谷价值体现在粟麦收割后的九、十月,那时还可以再种一季红薯或土豆,并在来年三、四月种粟前收割。一年一收变成一年两收,亩产哪怕按5:1折算成谷物,也是翻倍的。 土豆因为生长周期短,在温暖的南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熟。明清时期湖南、江西、广西成为稻米输出大省,不是因为农民稻米多的吃不完,而是农民靠红薯、土豆、玉米果腹,稻米省下来卖钱。除此以外,粟稻没有办法生长的山地荒地,三谷也能茁壮生长,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如果他日真的退守江东,多山的南方没有三谷真要活不下去。 郢都开始准备盘点全国物资,成介则举着旌节匆匆赴齐,在他出城前,通知赵国的飞讯已经传到大梁北城。正在打瞌睡的廉颇被儿子急急叫醒。 “父亲,秦人欲灭赵。”廉舆在他耳边低语相告,廉颇的睡意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王何言?”廉颇努力的站起身,他习惯大马金刀的站着。 “大王请父亲派人入赵相告春平侯,要赵王速从平原津入齐,提早会盟。”因为习武,廉颇的身子依然硬朗,但他的眼睛已经不好使了,飞讯字又小,廉舆特地把讯文念了一遍。 “善。”廉颇提着的心稍稍放下,“何人可使赵?” 廉颇痛恨门客,更痛恨邯郸那一帮子男盗女娼,可他终究是赵人。他的心思儿子懂,廉舆道:“此事太大,请父亲准我入赵。” “然。”儿子的提议甚妥,这样重大的事情只能儿子去。“见春平侯即可,不需见赵王。” 赵悼襄王赵偃免了廉颇的军职,其佞臣郭开又遣人到大梁来羞辱,廉颇提起赵王就是一脸不快。与熊荆不同,熊荆认为赵国顶梁柱是李牧,身为赵人的廉颇却知道赵国真正的顶梁柱是春平侯,只要春平侯没有倒下,赵国就不会倒下。 邯郸,赵国顶梁柱春平侯赵粱只觉得大腿一阵发软,耻骨生疼,腰骨好似要散架。刚刚在王宫小寝,灵袂那个贱货竟然敢讥笑他,忍无可忍的他只好用自己的大棒子狠狠地、狠狠地鞭挞了她。赵粱不是嫪毐,即便是嫪毐,遇到秦国太后那样的**,一夜数次脸色也是发白。 “主君小心。”入府下车的时候,赵粱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家仆赶忙扶住。 “咳咳”下车站稳的赵粱看到了等候在府、正出堂相迎的武安侯李牧,李牧正以别样的目光打量他,顿觉尴尬的他咳嗽了两声,这才匆匆上阶与李牧对揖。 “相邦何至此乎!”李牧摇头长叹,“我闻先王薨落便是因她纵欲,相邦若不节制,恐亦” 赵粱和悼倡后的事情整个邯郸都知道,有人说干得好,就要把那个倡后干死;有人则说那倡后害死了先王,现在又想要害死相邦,相邦万万不可上当。 雁门郡商贾众多,即便李牧不愿打听,王宫里的龌龊事也会传到他的耳里。 “咳咳”李牧当面揭破自己与倡后的勾当,赵粱面红耳赤,但李牧说确实没错。倡后正值虎狼之年,一晚上要个三五次极为正常,年纪不小的他当然也知道要节制,可节制节制,每当倡后露一截白大腿,他就会饿狼见了rou那般扑上去,根本就没办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