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辋川
思想总是领先于行动,要先有‘定于一’的思想,才有‘定于一’的行动。天下列国谁最早产生‘定于一’思想?当然只能是最开放、最民主的齐国。 这和熊荆所熟悉的后世历史类似。是谁把美帝拖入两次世界大战,进而使其成为世界警察?当然是在全世界推广爱、人权民主至高无上的民主党,难道会是固执的、以为旧大陆一切都肮脏、我们米国人自己过好自己日子的共和党? 怀王时期楚国的外交策略左右摇移,屈原执意联齐抗秦,子兰却‘奈何绝秦欢’。朝廷的反反复复使得楚国遭遇垂沙之败,楚国衰弱后,齐国又被诸国连横攻破。稷下学社诸子四散,齐国再也没有‘定于一’的可能。 然而这些人、这些人所产生的‘定于一’的思想,几十年后被秦国照单全收,所谓‘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这些博士皆产于齐。他们不是孔谦那样的古儒,全是齐儒。古儒和齐鲁的差别就是孔子与荀子的差别,前者旨在复兴礼乐,后者却想重做周公。 统一天下后,要如何安定天下?如何证明该由秦国而非别国统一天下?这是一个大问题。秦国连法吏都要从三晋引入,比法吏高级数等不止的统治理论建设,只能依靠比三晋人更聪慧、更海市蜃楼的齐儒来完成。封禅泰山、五德终始,这些齐儒为齐湣王量身打造的统治理论,最后全用到秦国头上,秦国一夜之间就有了尚黑的传统。 楚国没有这样的思想,这也是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并努力维护这个格局思想上的根源。像先君庄王那样称霸天下,耀武扬威的干涉列国不合道义的行动,这已是红脖子乡巴佬一般的楚国贵族最高远、最有出息的想象了。统一天下,哪怕秦人已经开创了这个先例,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仍然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眼下,红脖子成通、斗常要灭秦,乡巴佬庄无地极力反对。因为即便有山路,行军长径也会很长,一旦秦军伏击,必然遭受惨重损失。以充分的理由,乡巴佬把红脖子驳的哑口无言。 不死心的红脖子又开始唠叨上洛的庶民,说若是不灭秦国,这些庶民会如何如何。乡巴佬反驳了一大堆,林林总总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粮秣都给了钱,他们的死活关我鸟事! 熊荆本想问计,没想到两拨人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庄无地话音未落,他就一掌拍在矮几上,震的茶杯跳起又落下,他喝道:“放肆!不佞在问何计,无计可行,那便按乙案行事!” 作战司有好几套作战计划,一听‘按乙案行事’,连斗于雉都忍不住了:“大王甚不可。若行乙案,前功尽弃也!” “那便快想计策!”熊荆没想好气的道,他又狠狠瞪了庄无地一样,怪他直言无忌。 “若有谷道,臣愿领兵先行!”成通再次大喊。“臣便是死,也要击破蓝田之秦人。” “谷道何在?”熊荆看也没看成通,他感觉成通最近一段时间不对劲。 “谷道”谁也不知道谷道在哪。此前知彼司费了极大的努力,千方百计收买此地的亭长和亭长以下的求盗,也只探寻到了石门道。 “报!”恰巧响起的军报,进来的是妫景和封人纠,两人还带着一个身着葛麻的庶民。 “拜见大王、拜见大王”庶民谁也不看,跪下就对前面磕头,身上透出一股恶臭。 “启禀大王,臣已觅得谷道可出蓝田!”妫景脸上的笑意无法掩饰。 “在何处?”熊荆、斗于雉、成通等人疾问。庄无地也很吃惊,他本以为楚军到此就要打马转,没想到真被妫景找出一条路。 这条路就在蓝田道的南面。若要用什么东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一只脚踩着一个斜坐于地,只有半胸以下、细腰丰臀的少妇。脚跟踩的位置是腰,脚尖踩的位置是并合在一起的小腿。不过这样的比喻有些失衡,因为这只脚太大太长。 具体的路线,是从脚尖东南二十里处往西不往北,走山的南面而非山的北面。顺着充满曲线的腿臀,先往西行,再缓缓转北,大约一百里左右就到了腰际,这里是一条叫做辋川的山涧。辋水出山涧,与东面横着流来的霸水相汇于蓝田县城东侧。等于说,这条山道如果可行,连霸水都不要渡,沿辋水北出就是蓝田县城。 “秦人为何不在此筑坝?”庄无地怀疑最多,最先开口。仍然跪着的庶民一口土话,只有几经交流的封人纠才能听懂,最重要的是他已去了一次。